1、常见病的食疗与食补,一、“天人相应”的理论二、中医饮食补养的基本原则 三、中医四季食补的基本知识 四、几种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第一节 “天人相应”的理论,“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是一种认识论的方法论,即借助于对自然界天地阴阳五行规律的认识来解释和指导人事.同样地,也用来认识人体自身的疾病及治疗。中医理论谓之为自然哲学理论。,1、时令节气的阴阳升降变化特点,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正如素问?六
2、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王叔和在伤寒论中所描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2、人与天地自然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也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灵枢.?岁露篇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体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这个图是圆形,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这个圆在这里是天的象征。在这个圆内,只有阴阳两部分组成,说明天理就是专讲这阴阳矛盾与斗争的道理,体现阴阳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 ,说明阴性事物中也有阳,阳性事物中也有阴。从而说明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纯阴
3、和纯阳,所谓阴和阳都是相对而言。阳性鱼所以称之为阳性,就是因为阳的数量在鱼体中超过阴的数量;阴性的鱼所以称之为阴性,也是因为阴性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阳的数量,这里的关键是量的多少,只要量上发生了变化,随之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这里就又说明一个道理,叫作量变到质变。,3、天人相应例证,“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其内容的主要之点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等。 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因时制宜”就是指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并结合病机来考虑临床用药原则。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
4、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许多疾病不是由细菌、病毒和理化因素所引起的,而是源于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五行和藏象学说,构成“形神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一个健康的机体是形、神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张景岳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并根据五行相克原理产生出
5、“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五志相胜”疗法,即所谓以情调情、以情胜情的疗法。,辩证的辨证食疗,以阴阳平衡为核心的整体观学说指导下,采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复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损其有余”,主要是针对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证而言。 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食疗以“热者寒之”为法,选用芦根粥、石膏粥等方清泻其阳;阴寒内盛的寒实证,食疗则以“寒者热之”为法,选用椒面粥、干姜粥等方温散其阴。而“补其不足”,主要运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食疗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选用二冬膏、玉竹粥等方滋阴以制阳;
6、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食疗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选用鹿角胶粥、附片炖狗肉等方补阳以制阴。如此药食同源,药借食味,食借药力,两者互补,相得益彰,乃是中医自然疗法的一大特色。,http:/ 葛根的妙用,中医五行五脏,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 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
7、酸苦甘辛咸 情志怒喜忧思悲恐 开窍目舌口鼻耳及二阴 其华爪面唇皮肤发 在身筋心脉肉皮毛骨,一、肝 血之存库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得到营养生长。,在体合筋: 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 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 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说明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其华在爪: 指甲薄而
8、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 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 开窍于目: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在志为怒:急躁易怒 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二、心 君主之官 主血脉,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主血脉: 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 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为喜: 过喜则神伤,三、脾 “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
9、,其华在唇。 主运化: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在液为涎: 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虚胖、消瘦。 在窍为口: 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 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其华在唇: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四、肺朝百脉,司呼吸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主气,司呼吸,
10、 主宣发肃降: 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在志为悲: 过悲则伤肺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肺热鼻塞,涕黄浊, 嗅觉减退 肺燥鼻腔干燥 肺寒鼻流清涕,五、肾先天之本,百病之源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两阴。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亏损:生殖机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无性欲,易衰老,重则不孕不育。 主水: 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下焦胀满,甚而失禁。,在液为唾: 唾为肾精所化生。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腿软无力,腰酸背疼,骨质疏松,易骨折,小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齿为骨之余”: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发为血之余”:头发枯槁、泛黄,发质差,易断裂分叉,早脱早白。 开窍于耳和二阴:肾精不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炎症、耳痒;肾气化失常:小便、大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尿闭,大便稀溏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