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科DIC大出血的麻醉处理,2017年2月病例讨论,病史简述,患者女,39岁,体重40Kg,因“停经36周+5天,下腹阵痛3小时余,阴道流液45分钟”入院。诊断:1、妊娠合并子宫疤痕;2、孕3产1宫内妊娠36周+5天 早产临产;3、胎儿窘迫。拟急诊送手术室行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17-1-14 00:25送手术室,入室后因产妇宫缩较强,宫口开全,于00:43经阴道分娩一女活婴,娩出婴儿后测血压 100/83mmHg,心率 82次/分。在缝合会阴伤口时阴道及宫腔活动性出血,查子宫收缩欠佳;急查血常规示:HGB 112g/L,血小板 107109/L。继续予伤口缝合,并加强子宫收缩。,02:1
2、9见会阴伤口继续渗血不止,02:30给予开放双管,输血、抗休克治疗。04:20行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此时估计出血2000ml,测血压89/51mmHg。心率:108次/分04:37复查血常规示: HGB 66g/L,血小板8410E9/L放置球囊后仍见产妇阴道有活动性出血,子宫收缩差,测血压81/50mmHg,心率:110次/分,尿量不详,此时估计出血2200ml。此时产科医生考虑宫腔球囊止血效果不理想,并有可能子宫疤痕处裂伤,需立即行剖腹探查术。,5:30行剖腹探查,子宫次全切除术。此时仍见手术切口和会阴伤口渗血不止。06:00输注红细胞3U及血浆300ml,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
3、90130/5070mmHg,心率65-100次/分。查患者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尿量约50ml。6:10复查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PT) 27s,国际标准值(INR )2.2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6.2s,纤维蛋白原(FIB)测不出,凝血酶时间(TT)77s。,7:45测凝血功能,APTT 60.1s,D-二聚体3.81mg/L,PT、FIB、TT测不出。当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罗音。9:24予输注冷沉淀10u,血浆400ml,红细胞4.5u。 此时患者四肢稍暖,面色稍苍白,伤口渗血减少。10:03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6g/L,血小板3310E9/L。10:59复查凝血
4、功能:PT 25.5s,INR 2.13,APTT 69.3s,FIB 0.45,TT 29.9s ,D-二聚体 2.75mg/L 。11:55带管送ICU继续治疗。大约21:00产妇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问题,1、对此产妇需剖腹探查,应选择何种麻醉方式?选择何种麻醉药品?为什么?2、产后产妇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如何处理?,次产妇麻醉经过,麻醉过程:1)5:30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5ug,罗库溴铵25mg,氯胺酮100mg,5:32顺利完成插管,麻醉维持:瑞芬太尼泵注+11.5%七氟烷吸入+罗库溴铵分次静推维持麻醉;术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维持术中血压在90130/507
5、0mmHg,心率65-100次/分。11:55带管送ICU继续治疗。大约21:00产妇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2)术中总共输入晶胶体约5980ml,红细胞悬液10.5u,新鲜冰冻血浆1000ml,冷沉淀10U。,原因分析,本例患者特点:1)疤痕子宫;2)经阴道急产;3)营养不良。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产后DIC的发生。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临床已明确诊断的疾病伴有的、以广泛血管内凝血和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中间发病环节或并发症。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循环,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
6、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特征为凝血功能失常。其临床特点多变,实验室诊断方法也不统一,目前尚无一个确定的治疗方案,常规的一些治疗方法如肝素的使用,都未经过严密的科研论证。以前称之为消耗性凝血,实际上DIC过程中消耗的成分并不多见,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均可因不同的疾病而并发DIC,尤其是在孕晚期及分娩期发生最多,是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产科DIC的特点是起病快、突然,发展迅速,以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重症妊高征多见。一旦发生DIC 应积极结束分娩,去除子宫内容物,阻断外源性凝血物质,病情可迅速好转,自然缓解。必要时不失时机的使用抗凝剂防止DIC 的发展。,DIC诊断的一般标准,1、在易
7、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2、有以下二项以上临床表现: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3)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4)抗凝治疗有效。,DIC诊断的一般标准,3、实验室检查符合以下条件:1)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A.血小板计数10010E9/L(白血病、肝病4.0g/L或进行性下降;C.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D.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延长或缩短1
8、0s以上;E.AT-活性800mg/L或凝血酶调节蛋白(TM)较正常高2倍以上。,产科DIC临床表现,1.明显而严重的术野出血、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2.血压下降,烦躁、呼吸困难,四肢发凉,少尿等休克表现。3.部分病例表现为多部位出血。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10E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s以上,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115g/L,3P实验阳性,D-2聚体比正常增高4倍以上。,麻醉处理难点,1.产科医生对子宫的留与切。2.麻醉医生对病情变化的判断。3.产科DIC持续时间极短,DIC各期见间存在着交叉重叠想象。早期发现很困难。,治疗原则,1)治疗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对于无法控制的
9、出血及早切除子宫。2)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在大量输血及补充凝血因子的同时补充凝血因子抗体。3)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具体用法是,首次剂量25u加入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以后隔4-6h静脉滴注肝素25u+生理盐水100ml,6-15滴/min,不需检测凝血时间,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4)利用麻醉医生娴熟的心肺复苏技能,正确地掌握辅助呼吸的指征,保证足够的氧供和有效血容量。5)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产后大出血患者早期输注冷沉淀可有效防止并发DIC,对早期DIC患者可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恢复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节约血源。,次产妇麻醉体会,体会:1)产
10、后大出血致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尤其是急性型,死亡率极高,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贫血,尽快实行手术,解除病因是治疗中当务之急。因此麻醉处理过程十分重要。2)产后大出血致DIC多发生休克,而休克又使DIC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抗休克治疗是治疗产后大出血致DIC的关键。应尽快开放多路静脉通路,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补充血容量要快速、足量,维持循环稳定。在补充晶体的同时合理应用胶体,防止休克加重。3)DIC因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造成广泛渗血、出血,应及时补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红细胞可有效增加循环血容量,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如无条件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
11、物等,可输注新鲜全血。新鲜全血既能补充血容量又能有效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减少出血,重建凝血与纤溶间动态平衡。及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4)加强术中监护,除常规监测心电、血压等外,应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根据出入量和CVP指导输液,为防止急性肾衰,可适当应用速尿,同时应限制多巴胺的用量,防止大剂量使用多巴胺的使用,循环稳定主要靠血容量补充。5)麻醉诱导时应选用循环干扰轻微的药物,且应少量分次给药,气管插管时要轻柔,避免喉头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血肿,各种操作要尽量动作轻柔,减少创面,防止不必要的出血。6)抢救中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术中可使用0.5%碳酸氢钠首次剂量2ml/kg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降低血钾浓度,同时由于输入大量血制品,其中枸橼酸盐与体内钙离子相结合,导致血钙下降,影响心肌收缩力,故应及时补钙,每1000ml血需补充葡萄糖酸钙1g。7)此例产妇术中红细胞悬液10.5u,新鲜冰冻血浆1000ml,冷沉淀10U。尤其输入冷沉淀后明显改善此产妇凝血功能。,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