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 年职业卫生检测考试部分试题 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人员需遵循的行为准则(六个坚持) 2、 WBGT 指数综合考虑了气温、气流、气湿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3、 告诉你车间内的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和干球温度,计算车间内的 WBGT 指数 4、 紫外辐射测量时,为保护仪器,应从 最大量程 开始测量 5、 一个物质的吸收波长为 290nm,应用 石英 比色皿测量其吸光度。 6、 劳动者接触硫化氢的时间为 10min,则应采集 10min 硫化氢样品对其进行评价。 7、 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分为 恒温 和 程序升温 两种。 8、 大型气泡吸收管的管尖距管底的距离不大于 5.0mm
2、。 三、 多选题 1、 下列哪些属于职业性传染病? A沙氏杆菌 B森林脑炎 C艾滋病 D 莱姆病 E? 2、 影响热解析效率的因素 3、 游离二氧化硅测定中,粉尘中含有()时需用铂金坩埚用氢氟酸处理 4、 关于待测物的吸收曲线、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 5、 皮托管的类型 6、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需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备选选项中有 103.4kPa,但不能选) 7、 关于采样点的设置 8、 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采集方式 9、 滤料采样法可以采集的化合物 10、 影响穿透容量的因素。 四、问答题 1、甲级机构进行委托检测的前提条件和要求 。 2、样品分
3、析试剂空白的目的和制备方法。 3、怎么进行最高允许浓度样品的检测。 4、数据修约 5、有毒分析分有害性分析和接触性分析,接触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 告诉作业地点受热均匀,车间内三个作业地点的头、腹、踝的 WBGT 指数和三个作业地点的停留时间,计算劳动者实际接触的 WBGT 指数。 2、 一个工人 1h 投 4次料,每次投料耗时 1min,投料时 CO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00 多 ppm,稳定时刻 CO 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 100 多 ppm,计算作业工人接触 CO的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多少 mg/m3。(当时 20, 92kpa,一氧化碳的 PC-STEL) 六、综合题
4、 制鞋车间两条刷胶线,一条有 8个刷胶岗位,主要接触苯系物,一条有 12 个刷胶岗位,主要接触苯系物和甲醛,每个刷胶岗位的劳动者均有 1 个劳动者。 1、 据此制定评价方案(至少包括采样对象、采样时间、采样方法、采样时间、收集器和介质等 2、 如果要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3、 检测苯系物的仪器的检测器是什么?其优点、原理和适用范围 一、填空题 (每空 3 分,共 30 分 ) 1、检验检测设备都应有明显标识,取得由省级计量机构检定合格证书的挂 绿色 色“合格”标识、取得准用证书的挂 黄 色 色“准用”标识、对于停用的挂 红色 色“停用”标识。 2、 GBZ/T 210.4 推荐固体
5、吸附剂解吸效率是指能够被解吸下来的待测物量占固体吸附剂管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要求平均解吸效率应不得低于 75 %。 3、冲击式吸收管管尖距外管底 5.0 mm 0.5 mm。 4、 GB /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要求极限数值的表示形式及书写位数应适当,其有效数字应 全部写出 。 5、在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进行样品稳定性试验中,试验样品中待测试物的含量在当天、第 3 天、第 5天、第 7 天的下降率分别为 1.5%、 5.7%、 9.9%、 13.4%,该样品的稳定时间为 3 天。 6、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量取体积应在 0.05mL 200 mL 之间
6、。 7、修约 0.17650 成三位有效数字为 0.176 二、选择题 (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 1、大型气泡吸收管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管尖距外管底不合格的有( D )。 A 4.0 mm;B 4.5 mm;C 5.0 mm;D 5.5 mm;E 以上都不合格 2、描述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用活性碳管性能不正确的是 ( C )。 A 在气温 35、相对湿度小于 90%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得低于 1mg 被测物 ; B 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 ;C 热解吸活性碳管没有进气端与出气端之分 ; D 常用活性碳管分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 3、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毒物,在最佳测试
7、条件下,其仪器检出限一般为 ( C )倍噪声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或含量。 A 0.5; B 2; C 3; D 4; E 5 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灵敏度常用特征浓度或特征质量表示,即产生 1%吸收或 ( A )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物的浓度或质量。 A 0.0044; B 0.044; C 0.004; D 0.4 三、判断题 (描述正确的划“”、描述错误的划“”,每小题 6 分,共 30分 ) 1、 CNAL/AC01:2005 规定可以用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来进行非标方法的确认。( ) 2、精密度不考虑所获数据与真实值间的误差大小,只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其大小与待
8、测物的含量水平也无关。 ( X ) 3、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 ( X ) 4、固体吸附剂管的解吸效率试验:在 3组各 6支固体吸附剂管中分别加入相当于测定方法规定采样体积的 0.5 倍、 1 倍、 2 倍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溶液 (10L)或标准气,密封过夜后解吸并测定各管的量。 ( X ) 5、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氨,可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 ( X ) 四、综合题 (20 分 ) 以 100mL/min 的流量,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 20 g/L 苯标准气 7min 时
9、,活性碳管后段测定值为 0.7 g 苯。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某工作场所空气中苯 a、 b 两个样品,其前段测定值 a 样为 11.5 g 苯, b 样为 13.3 g 苯,试问 a、 b 两个样品是否需要检测活型碳管后段的苯含量,并说明理由。 (不考虑碳管的性能参数 ) 100x20x7=14g 14-0.7=13.3g 一、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 1、检验检测设备都应有明显标识,取得由省级计量机构检定合格证书的挂 绿 色“合格”标识、取得准用证书的挂 黄 色“准用”标识、对于停用的挂 红 色“停用”标识。 2、 GBZ/T 210.4 推荐固体吸附剂解吸效率是指能够被解吸下
10、来的待测物量占固体吸附剂管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要求平均解吸效率应不得低于 75 %。 3、冲击式吸收管管尖距外管底 5.0 mm 0.5 mm。 4、 GB /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要求极限数值的表示形式及书写位数应适当,其有效数字应 全部写出 。 5、在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进行样品稳定性试验中,试验样品中待测试物的含量在当天、第 3 天、第 5 天、第 7 天的下降率分别为 1.5%、 5.7%、 9.9%、 13.4%,该样品的稳定时间为 3 天。 6、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量取体积应在 0.05mL 200 mL 之 间。 7、修约 0.1765
11、0 成三位有效数字为 0.176 二、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大型气泡吸收管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管尖距外管底不合格的有( D )。 A 4.0 mm; B 4.5 mm; C 5.0 mm; D 5.5 mm; E 以上都不合格 2、描述工作场所空气毒物检测用活性碳管性能不正确的是( C )。 A 在气温 35、相对湿度小于 90%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得低于 1mg 被测物; B 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 C 热解吸活性碳管没有进气端与出气端之分; D 常用活性碳管分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 3、 气相色谱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毒物,在最佳测试条件下,其仪器检出限一
12、般为( C )倍噪声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或含量。 A 0.5; B 2; C 3; D 4; E 5 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灵敏度常用特征浓度或特征质量表示,即产生 1吸收或( A )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物的浓度或质量。 A 0.0044; B 0.044; C 0.004; D 0.4 三、判断题(描述正确的划“”、描述错误的划“”,每 小题 6 分,共 30分) 1、 CNAL/AC01:2005 规定可以用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来进行非标方法的确认。( ) 2、精密度不考虑所获数据与真实值间的误差大小,只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其大小与待测物的含量水平也无关。( )
13、3、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 ) 4、固体吸附剂管的解吸效率试验:在 3 组各 6 支固体吸附剂管中分别加入相当于测定方法规定采样体积的 0.5 倍、 1 倍、 2 倍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溶液 ( 10 L)或标准气,密封过夜后解吸并测定各管的量。( ) 5、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氨,可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 ) 四、综合题( 20 分) 以 100mL/min 的流量,用溶剂解吸型活型碳管采集 20 g/苯标准气 7min 时,活性碳管后段测定值为 0.7 g 苯。用溶剂解吸型
14、活型碳管采集某工作场所空气中苯 a、 b 两个样品,其前段测定值 a 样为 11.5 g 苯, b 样为 13.3 g 苯,试问 a、 b 两个样品是否需要检测活型碳管后段的苯含量,并说明理由。(不考虑碳管的性能参数) 答: a 样品不需 要检测, b 样品需要检测。 100ml 7min 20ug/L=14ug 14ug-0.7ug=13.3ug a 中前段苯含量为 11.5ug,小于 13.3ug,未穿透,故不用测后段。 b 中前段苯含量为 13.3ug,刚好饱和,可能发生穿透,故需要测量后段。 一 .单选题 (每题 2 分 ) 1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 A
15、气温 B气湿 C气流 D气压 2提出 “职业健康 ”概念的国际组织是 ( A ) A国际劳工组织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粮农组织 3我国将可能产 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下列三类,其中不包括 ( C) A职业病危害 轻微建设项目 B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C职业病危害较大建设项目 D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4.可吸入颗粒物引起的常见疾患是( B ) A心血管系统损害,导致心肌损伤 B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哮喘 C结膜刺激症状 D过敏症 5. 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 D ) A颗粒直径 2 m 的颗粒 B颗粒直径 10 m 的颗粒 C颗粒直径 2 m 的颗粒 D
16、颗粒直径 10 m 的颗粒 6.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B ) A分类管理、综 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 D社会监督、科学防治 7. 下列哪种粒径的粉尘致肺纤维化作用最强?( D ) A直径 15 m B直径 10 m-15 m C直径 5 m-10 m D直径 5 m 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哪个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D ) A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 B国务院人力资源保障部门 C全国总工会 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9.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WBGT)是( D ) A. 60C B. 200C 8 C.
17、250C D. 250C 10. 长时间检测要求最好( B )小时。 A.6 B.8 C.10 D.12 二 .多选题 (每题 2 分) 1. 职业病病人主要有下列哪些待遇? ( ABD ) A工伤医疗和伤残待遇 B因公死亡待遇 C精神损害赔偿 D职业康复待遇 2.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 ( ABC ) A化学成分 B浓度 C分散度 D 质量 3. 局部排尘系统失效的原因是( ABD ) A.吸尘罩设计不当 B.管道漏风 C.风量大 D风量小 4.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 ABCD ) A.报警装置 B.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C.冲洗设备 D 应急撤离
18、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 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 AB ) A.警示标识 B.中文警示说明 C. 警戒线 D 隔离 6.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ABC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 用 D同时预算 7. 空气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分为( ABCD ) A. 评价检测 B. 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 8. 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 AB ) A.采样满足 GBZ159 B.检测方法要依照 GBZ/T160 C.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D.全程质量控制 9. 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19、其中应包括( ABD ) A.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 B.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C.随机的工作地点 D.呼吸带 10. 接触矽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有( ABCD)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三 .简答( 60 分,每题 10 分)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什么?其可以分为哪几类? 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 10大类:分别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0、,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2. 简述实验记录的内容要求? 1、样品编号、名称 、数量、形状和包装; 2、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以及主要的仪器设备; 3、样品的接收和检测日期; 4、 配制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的名称、标准号、编号和有效期以及待测物浓度; 5、特殊试剂的来源和配制; 6、实验的全部数据(包括手记和仪器打印记录)、计算公式、步骤和结果; 7、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分为哪几类?各适用于什么范围? 1 评价监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21、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2 日常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3 监督监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4 事故性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4.什么是个体采样?个体采样对象的选定原则是什么? 1、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2、个体采样的原则: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
22、触和可能接触有 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5.个体采样中,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何确定? 1、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3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量 3 5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2 人;劳动者数量 6 10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3 人;劳动者数量 10 名以上者,采 样对象数量至少 4 人。 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
23、,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6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 6 名,采样对象至少 5 名;劳动者数量 7 9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6 人;劳动者数量 10 14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7 人;劳动者数量 15 26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8 人;劳动者数量 27 50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9 人;劳动者数量 50 名以上者,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11 人。 6. 应用单位的注意事项。 ( 1)检测数据及其结果报告应使用法定计 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禁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 mg/m3
24、表示,即一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毫克数。 ( 2)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过程中,若使用字母表示单位时,应注意字母大小写的物理意义和区别,如 m 表示 10-3,而 M 表示 106.再如,千克应记为 kg 而非Kg。 ( 3)使用单位过程中,要注意格式统一,如不应将字母和汉子混合使用来表示单位。 职业病危害检测人员复习题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根据检测的目的,可分为 评价检测 、 日常检测 、 监督检测 、 事故检测 四种类型。 2 存在 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日常检测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
25、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 控制效果评价 。 3.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有 内标法 、 外标法 和 归一化法 。 4 国家对从事 放射性 、 高毒 、 高危粉尘 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5气相 色谱分析通常采用 保留时间 进行定性分析,用 峰高或峰面积 进行定量分析。 6.稳态噪声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 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 小于 3dB 的噪声。 7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是指以 时间 为权数规定的 8 小时工作日、 40 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8 当接触浓度超过 PC-TWA,达到 PC-STEL 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26、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 于 60min 。 9 当接触浓度超过 PC-TWA,达到 PC-STEL 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 于 60min 。 10 乙酸乙酯的 PC-TWA 为 200mg/m3, 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 3 小时; 160mg/m3接触 2 小时: 120mg/m3接触 2 小时。则, CTWA 220 mg/m3。 1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日常检测 ; 职业病危
27、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 控制效果评价 。 12.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一个快速直读方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 1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的长时间采样方法: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通常以 50mL/min 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 2-8 h 。 14.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受职业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 气体 、 蒸气 和 气溶胶 3 种状态。 15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 5 和高于 35 、大气压低于 98.8kPa 和高于 103.4 kPa 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换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