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装备资源创新研究与建设总课题介绍与子课题申报指南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装备资源创新研究与建设课题组2018 年 4 月1目 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核心理念 .3三、课题研究的基础 .5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6五、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 .8六、子课题与实验基地申报指南 .9七、申报与参与研究办法 .12八、总课题组联系方式 .13九、附件 .132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2016 年 7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教育
2、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2017 年 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培训成为接下来的两大工作重点。2018 年3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标准制定工作。“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尤其对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有两个核心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基本建设方向可以明确为教育思想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治理及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等五个主要内容。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颁布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3、课程的开发不断深入,也为教育装备的研究和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指导、强化课程化设备与技术、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培养实践教育专业化人才成为实践基地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教育装备是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化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手段和环境。装备课程化是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途径,是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条件。二者的深度融合必然带来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构的深层次变革,有助于提升课程实施的内在品质。探索基地加学校区域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模式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教育装备作用的重要方向。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课程教学现代化和
4、教育环境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深入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解决学校和综合实践基地在面向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装备无依据、教学无内容、空间无标准、实施无专业师资等问题,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启动组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南京师范大学3教师教育学院等学术机构,进行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资源创新研究与建设课题研究工作,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标准与具有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培训,在既
5、定的实验区、校进行实验研究,依托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对实验区、校进行管理与培训、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价,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标准制定与指导纲要的出台与落实。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核心理念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缺乏理论研究与专业指导,课程化设备与技术应用不足,专业化教育人才匮乏,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当前正是实践教育面临大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入探讨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机制,建设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有助于推动实践基地的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课程教学现代化和教育环境现代化建设。(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实践基地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通过课题研
6、究建立一批特色化课程,形成一套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积累、分享与迭代建设的机制;第二,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实践教育理论指导性丛书,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标准,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指导;第四,通过专家引领,基地研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因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化重点在于构建课程化学习空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与教育政策导向吻合。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无论是核心素养体系还是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都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的基本理念符合国家
7、教育政策,是重点发展的领域。2、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装备资源创新研究是对学校环境变革的创新。学校不再只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相反,它成为一种社交环境,学生在这里接受引导,与老师、同学互动,获得各种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社会化、情境化、基于真实世界、真实问题解决的动手、实践、劳4动、体验将成为新的主流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更适应这种变化。3、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装备资源创新研究代表了学校和基地进行硬件建设的发展方向。当前学校课程与教育装备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配套的装备标准。未来实践教育装备的生产与建设必然会从自发的、原始的
8、探索状态走向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由专业团队对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配套的装备、技术进行研究,形成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化空间建设的装备标准、技术标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装备与课程一体化具有必要性。4、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装备资源创新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实现实践活动过程与结果全数据记录,构建智能化评价模型。同时还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体系,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实践教育当中,促进“学研”结合,“校企”联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
9、教师提供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二)核心理念1、 注重实证材料与数据积累从课题研究开始,正确认识到实证材料与数据在实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到材料与数据积累对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2、 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明确子课题研究的方向与基础,明确问题,找到研究的中心点,观点由几方面进行阐述或获得支撑,建立起研究的整体架构。3、 指导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应遵循的标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指导纲要,为学校和基地进行相关建设提供指导。4、 秉持特色开发课程与评价体系5根据实践基地的特征,注重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体系的
10、研究。课题研究要求基地组织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基地的文化背景、环境资源、自然条件等构建符合实践基地特征的特色课程与评价体系。5、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科研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进基地师资培养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系列科研教研活动,着重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升。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本课题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与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承担的、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启动组织学术力量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是适应当前实践教育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解决教育装备与课程学习的有
11、机融合、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等实践教育在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理论基础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国务院批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国家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其根本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建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课程实施对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视,尤其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践基地课程的能力目标不仅涉及认知领域的能力,更涉及综合能力。从总体上说,实践基地课程的能力目
12、标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能力目标,是课程价值多样性的内在要求。2、 实践教学理论适应“复合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日益凸显的需求,强化教学实践性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强化教学实践性的理论意义体现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观、实现知行统一观、满足以能力发展需要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教6育生长论、行为导向教育理论、知识和认知能力分类说、协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是实践教学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3、 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现代教育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
13、知学习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4、 发展性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根本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达到目标,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评价对象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对象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5、 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情感是认知的动力,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感情被理解和被接受时,就会认识到实践基地课堂中那种与众不同的气氛;直觉是创造的翅膀,自我是个性的核心,鼓励学生依靠自己发现、发展和完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 “,依靠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借助于情感和认知
14、合二为一的认识途径,形成一个充分独立的、创造性的、充满着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的“ 完整的人“。(二)研究基础1、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与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多年来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理论著述、实验学校研究成果等,这些都将成为实践基地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2、 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杂志、“实践基地课程平台”微信公众号、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群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团队凝聚了国内外顶级专家资源为实践基地提供学术研究指导与智力支持。74、 专门组织基于实践基地发展与提升计
15、划的多层次教师培训为课题研究提供师资培养帮助。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方法(一)研究思路课题研究以美国教育学家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为基础衍生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新的问题”为理论基础,以专家指导为学术引领,以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装备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标准与指导纲要、建立特色化课程资源与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校本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训和课程研发梳理为抓手,帮助实践基地做到:以基地发展为本,从基地实际出发,围绕基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为基地的教育发展服务;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
16、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具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的课程内容。研究过程 基地工作 总课题组工作结合实际拟定课题选题与研究计划,将研究计划提交总课题组审核疏理问题,从问题中寻找课题按照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观看专家课程,参加培训、评课议课、课程开发总结基地课题研究成果,推荐发表,年度表彰观察发现问题帮助基地确定研究课题,分解子课题计划制定行动计划/研究设计提供计划模版,帮助基地制定与修改行动研究计划行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依照计划提供专家课程,下校指导,通过网上答疑等形式跟踪基地的研究计划进展反思对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反思课题研究实践、及研究效果在教学中的应用
17、,撰写结题报告8(二)研究方法1、统筹协调由总课题组做好项目实验单位与学校研究单位统筹协调工作。2、学术支持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综合实践教育分会、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实验单位、实验学校、综合实践基地等共同参与,开展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资源研究与建设工作。3、建立实验单位建立课题项目研究实验单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基地,选择部分实践基地或者学校作为实验单位,选择有条件的企业作为项目研发基地。五、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一)课题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资源创新研究与建设对学校和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基地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该项研究致力于解决学校和基地在面向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装备无依据、教学无内容、空间无标准、实施无专业师资等问题,推动基地在课程形态、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创新性变革。1、 课题研究的定位实践基地课题研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工作方式与发展途径。2、 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对象内容来看,课题研究活动大致分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论、课程化学习空间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科研型实践教师的培养等几大类。3、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