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20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 题 目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I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十七大报告中将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他们出生在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受市场经济观念浸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而 其社会流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其自身,更关系到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转型。 因此,本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计划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的

2、调查,分析影响其进行就业选择的因素,最终为 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就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综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概念作了界定;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归纳其典型特征,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对研究假设进行检 验;最后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理论及文献, 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 就业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念 就业环境 II 目 次 1 引言 . 1 1.1 选题背景 .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3 文献综述 . 2 1.4 研究内容

3、和方法 . 7 2 研究方案 . 7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7 2.2 相关理论的阐述 . 8 2.3 研究假设 . 9 2.4 变量的界定 . 10 2.5 变量的测量 . 11 2.6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择 . 11 3 调查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12 3.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基本现状分析 . 12 3.2 就业观念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 . 14 3.3 就业环境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 . 15 3.4 结论分析 . 16 4 对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就业的建议 . 17 4.1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就业的前提 . 17 4.2 优化就业环境是引导新生代农

4、民工理性就业的制度保障 . 18 结 论 . 19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 考 文 献 . 20 附录 A . 24 附录 B . 28 1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在“三农”问题依然困扰中国的今天,我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即认为:当代中国实际上面临“四农”问题,即农民工问题与“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甚至已逐渐成为牵动其他“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许多专家已经指出 ,农民工问题是涉及未来五十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之一。 而作为再分化的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开始充当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充当农民工阵营中的主力军角色。毫无疑问,

5、社会学研究者一直关注着农村劳动 力的就业情况,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对于推动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会起步晚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对新生代民工的就业情况的聚焦式研究还甚寥寥。 本文与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就业分析角度不一样,而是结合管理学,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的现状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本文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 建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

6、的 近 30 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源源不断涌入城市务工或经商的劳动力。新生 代 农民工不仅是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载体,但如今这个弱势群体仍然存在很多亟需关注的问题,并且社会越发展,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也越紧迫。 在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局限于定性研究法的居多,而将定量研究法运用于其中的则非常罕见。因此,本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立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视角,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通过实证分析、调查问卷及个案 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进行研究,系统的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行为,探讨影响其选择职业的深层次原因, 为

7、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能够理性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可2 行性对策。 1.2.2 研究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 的新生力量, 他们不仅在数量 、 年龄方面区别于他们的父辈 , 在生活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及其自身的文化程度、观念和倾向上都与大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的,他们的就业既具有农民工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同于父辈的独特特征。 这一群体的 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 以往的研究大多笼统的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而用传统方法去研究,并且更注重定性分析,这显然不能凸显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因此,研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就业选择

8、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增强理性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历史发展纵观 农民工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卢海元( 2004)认为,农民工是指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 源,并具有非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业化从业人员 1。改革开放以来,对迅速崛起的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研究与“三农问题”的研究一样,曾经长期处于“问题研究”的层面。以 2004 年东南沿海地区初现“民工荒”为转折点,国内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原来的“问题研究”、“道义

9、关怀”逐步转向对农民工的“身份确认”、“平等权利”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有学者从代际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纵向的研究,王春光( 2001)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间的变化,他们在流动的动机以及其他许多社会特征上存在差异,从 而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 2。刘传江、徐建玲( 2006)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的农民工和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年长的农民工,这两部分群体在文化、观念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别,并提出了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 3 。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学术界和传媒两大领域的关注。在学术界,王春光,于扬,钱正武,陈占江、李长健等学者主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10、的生存权和身3 份认同问题,张叶云等学者主要关注青年农民工的外出动因及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王东和秦伟主要对成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突显了不同代 际农民工在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研究为进行新老生代农民工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分析的视角与思路 4。 许传新( 2007) 对农民工进行分层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特指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农民工,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 5。本研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具体是指二十世纪 80 年代年以后出生,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生活的社会

11、经济背景及其自身的文化程度、观念和行为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刘传江、程建林( 2008)根据 2005 年农民工课题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务农经验、未来归属倾向、自我身份判断等方面均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 20.8 岁, 90%以上未婚,平均务农时间为 2.1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8.9 年;第一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 38.4 岁,近 91%已婚,平均务农时间为 11.4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6 年。就在城市就业途径而言,寻找工作、用工单位招工与职业介绍机构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三个主要途径,分别占 36.4%、 36.4%和 19.

12、8%,相比较第一代农民工的老 乡介绍、亲戚朋友介绍等传统的社会网络来说,新生代较少运用初级关系网络。6 高颖( 2008)根据 2007 年在北京、广州等 5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第一代打工族”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或回流农村, 16 30 岁的“第二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在务工选择方面占更多的主动,他们平均工资较高,工作时间较短,同时流动性也较强; 1630 岁的新一代农民工平均在 3.72 年的时间里辗转于 2.52 个城市;获取高收入不再是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开拓眼界、自由平等和个人发展机会是他们更为看重的因素 7。周正平( 2007)认为

13、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显著变化集中体现在,由第一代农民工的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第一代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第一代农民工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传媒领域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大量而集中地报道了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体现出的巨大差异,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形成了鲜明的4 群体特征。大量的报道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颠覆和抛弃了上一代农民工的优良传统,并列举了颠覆和抛弃农民工传统的若干观点: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娇气,二是新生代农民工爱体面、追求时髦,三是 他们在工作上不能吃苦、对工作挑三拣四,四是他们对自己的权益更加重视。这激起了网上的热烈讨论,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即将作为中

14、国主力生产大军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已经成为“垮掉的一代”,他们能否成功托起未来。 针对上述争论,本文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部分将依据详实的研究数据和访谈记录,事实求是、多维度分析,力争还原最真实的新生代农民工。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是关于 “ 移民 ” 的理论,即对劳动力的迁移决策、迁移特征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G J Borjas(1987)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以分析 “ 究竟哪一部分人群更倾向于移民,是高技能水平者还是低技能水平者 ” ,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根据

15、这一模型,利用美国移民局提供的数据进行检验, G J Borjas得出结论,到美国的移民符合逆向选择假设,即平均技能较低的人才会移民美国9。 Hanson(2005)对 G J Borjas 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他认为,在 G J Borjas的模型里假设移动成本 c 为一个常量,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c 应当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由于这一改进,则移民时到底是逆向选择还是正向选择取决于多数移民所处的技能段,在不同的技能段会有不同的选择特征。他利用1990 2000 年间美国和墨西哥人口局提供的 Panal 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移民到美国的墨西哥人比留在墨西哥的非移民者具

16、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如果这些人按照墨西哥的现行技能价格计算,他们将拥有高于墨西哥平均水平的收入。这推翻了 G J Borjas 的逆向选择理论,墨西哥到美国的移民符合中性假设 10。 R E Lucas(2004)对城乡移民的人力资本积累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 ,在战后低收入国家中大量发生着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移民,当劳动力从传统的、土地导向的技能向现代的、资本导向的技能转变的时候,其间蕴藏着巨大的5 潜力。那么,移民进入城市之后不仅是靠出卖简单劳动力维持生存,更可以获得各种机会和进行技能的积累,藉以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以便在未来获取更高的收入。移民所在城市的技能水平越高,则这些移民技能积累的

17、速度就越快,人力资本获得的报酬也就越高。 11 R Boheim&M P Taylor(2005)对英国国内移民的工资回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选取了 1991 2002 年间 英国家庭调查的数据 (British Household Panal Survey),以移民者取值为 1,以未移民者为 0,再综合考虑其他变量,利用 IV 估计方法,考察了移民行为对居民的单位小时工资的影响 12。其结果证明,工资增长对移民行为的额外补偿是确实存在的,补偿的大小取决于工作流动性和移民的原因,对工作持续且由于工作相关原因而进行的移民补偿值最大。研究还发现,在移民行为发生后的两年时间内,移民者与非移民者的

18、工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C Dustmann(1997)对临时移民和永久移民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将移民 分作临时移民和永久移民,前者仅仅是 “ 挣一笔钱回家 ” ,而后者计划终身或者在退休之前都在务工地生活,他研究的是移民的返乡意愿是否影响了劳动力市场行为13。首先建立的一个简单的关于永久移民和暂时 性 移民的理论模型说明,如果预期未来本地和家乡经济状况不同,两类移民的行为也会不同。永久移民参与移民城市建设的意愿较高,而暂时移民则较低,同时他们具有较低的影子工资,会接受较低收入的工作。实证分析集中研究了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行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移民城市劳动市场的行为决定于未来收入计划这一假设

19、。那些预期短期在外的移 民者相对于愿意长久移民的人有较高的参与劳动的意愿。在理论模型中,预期自己未来经济状况变差的移民更愿意回家。 (二 )国内研究状况 2010 年 1月 31日,国务院发布的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 60% 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他们主要是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 后进入城镇就业的人群,也有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的农民工子

20、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较高,学习领悟能力6 较强,视野开阔,有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他们寻求自我发展,渴望融入城市,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和强烈的创业冲动 14。 目前国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 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 ( 1)社会流动模式研究 。 符平 、 唐有财 ( 2009)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和工作更换的调查发现 ,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努力避免复制父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轨迹 , 但是频繁的流动使得他们的流动呈现倒 “ U” 型轨迹 : 为了不断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 前期流动是垂直的向上流动 , 但是流动频率逐渐增大的同时

21、 , 呈现了逆向选择或向下流动的趋势 15。( 2)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对比研究 。刘传江 、 徐建玲 ( 2008) 等发现 , 由于新生代的农民工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使得他们在文化程度 、 人格特征 、 打工目的 、 城市认同感 、 生活方式 、 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 , 他们的 “ 城市梦 ”更执着 16。 吴漾 ( 2009) 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五大特点 :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 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 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 生 活方式差别显著 、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17。( 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王春光 ( 200

22、1) 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同农村的生活 , 反而更向往城市的生活 , 对农村的土地没有太多的眷念之情 。虽然他们在城市融合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 , 但其在社会认同方面的模糊化会影响他们进一步的再社会和对城市的良好适应 2。 李伟东 ( 2009) 着重从心理和精神层面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的过程中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变化 , 他认为这一群体对城市社会价值观念的适应高于对城市规则的适应 , 指出政府应承担起主动 、 积极的责任 18。 汪国华 ( 2009) 从微观和文化适应的角度富有创新性地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剧烈的文化震荡 , 直接表征于生活方式 、 日常仪式 、 制度规则以及价值观念四要

23、素 , 这四种要素形成完整循环的困难是直接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实践城市化的非合理性 19。 其他研究主要是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经历 、 生活状态 、 社会保障与就业机会获得 、 婚恋问题展开的研究 , 如张文霞 ( 2006) 从城市经历和自我型塑方面考察青年农民工的流动与现代性的获得 , 王春兰 ( 2006) 等从职业结构特征 、寻找工作途径 、 工作时间与工资报酬 、 更换工作的频率与原因等方面入手 , 认为青年农民工与 其他年龄人群的流动人口相比有显著差异 20。 7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新生代农民工:借鉴王春光关于“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方法,在本研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概

24、念是指农民工中年龄在 25 岁以下 (即 1980 年后出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外出务工经商的一群。他们在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出生,受市场经济观念浸染,是现今农民工的主流。本文计划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新生代农民工能够理性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行性建议。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发、统计分析以及跨学科的综 合研究法。 第一,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方面,本文借鉴国内外农民工移民影响因素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前沿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构建了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另一方面,对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省的三个

25、不同地区深入调研,通过问卷数据以及深度访谈,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证研究。 第二,统计分析。在假设验证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发放问卷,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分析、频率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考证。 第三,跨学科的综合评价研究。本文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概念和理论, 系统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得出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仅有经济上的原因,还应包括社会、体制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因素,而且通过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从就业观念、就业环境等两个大的方面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就业的理性选择。 2 研究方案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 新生代农民工 ” 这一概念,最早发源于社会学。有学者将其界定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年龄在 25 岁以下,于上世纪 90 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社会阅 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