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33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犯罪心理学精简版笔记——罗大华马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犯罪心理学 本书的体系构思: 1、导论 2、犯罪人心理 A、基本理 论: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 犯罪 心理 结构的发展变化。 B、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 不同动机的犯罪、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智能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 变态犯罪心理。 3、犯罪对策心理 A犯罪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 B犯罪心理矫治 C犯罪心理预防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熟悉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

2、 (一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 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 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犯罪: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犯罪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二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哪些人: 犯罪人;一般犯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刑法上不以犯罪论处的人。 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监管教职犯罪的人员。 2、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结构 ( 犯罪心理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犯罪人头脑之中呢? )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 用于解答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的问题

3、 )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1)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 2)是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的交叉学科 ( 3)是理论学科、又是 应用 学科 ( 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通过研究犯罪人 实施 犯罪行为的心理以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发展以及改造发展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为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服务 二、犯罪心理学的作用 1、有助于了解

4、犯罪问题 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 4、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包括: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系统方法的一般科学方法论以及适用于犯罪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三个紧密联系的层次组成。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具体有三个原则: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原则,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说要掌握以下几点:用整体的观点观察犯罪心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犯罪心理;要以动态观点观察犯罪心理;要把相关分析和整合研究结合起来;要把犯罪心理形成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控制的自

5、组织系统。 犯罪心理学的具 体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和 分析数据方法。 数据收集方法有: 1、观察法: 按观察是否具有结构性分为:无结构的观察;结构化的观察;半结构化的观察。 按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为: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 2、 访谈 法 根据访谈问题的结构分为:无结构的访谈、结构化的访谈、半结构化的访谈。 根据记录方法分为:文字访谈、录音访谈和录像访谈。 根据访谈方法分为:一对一的面对面( face to face one on one)与电话访谈。 根据受访者的方式分为:一名受访者单独受访、多名受访者一起受访、多名受访者进行小组讨论(焦点访谈, focus interview)。 3、

6、 问卷调查 缺点是通常资料仅及表面而不能深入;收集数据程序一开始,问题及答案就不能改;研究员须熟知与调查有关的多方面技术才能有好成果。 4、 实验研究 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检验。 5、 现场研 究( field study) 指在自然环境中(即现场)由研究者收集资料,所提的问题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研究者会就实地情况而决定要提的问题和提问的先后次序;然后依靠研究者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资料中得出结论,通常不作统计描述或分析。

7、优点是可以深入地研究整个事件的情境,可有深入的了解,可了解意见或态度的形成过程,弹性较大,资源花费较少。其缺点则是定质而非定量,样本较少,难于推断总体的情况,极端依赖研究者的判决和分析能力,结论通常被视为一项参考而非定论。 6、 档案收集 狭义的档案收集是指相关的报纸、杂志、 会议记录、政府公文、个人书信等文字材料的收集;广义的除包含前述外,还包括视听影像资料的收集。视听资料收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定性研究的重视。文献可作定性研究;互联网上的记录可作定量研究。其优点是时间及金钱上的花费较少,安全,可了解原本接触不到的研究对象。可作历史研究:通常不会影响到研究对象,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作互相对照。 缺

8、点是,资料不够翔实或不和研究目的,不能控制数据质量。 分析数据的方法: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函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因素分析 路径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是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深化与综合。结构方程模型尤其适合纵向研究,其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用非适用的数据检验因果关系,以统计控制代替实验控制。目前结构方程模型主要用于假设检验,即对理论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第五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 )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后期,犯罪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得到快速发展。 2、当代西方犯罪心理

9、学研究概况 一是个体犯罪心理(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的个体特征;个体犯罪性的发展变化);二是犯罪的社会心理学;三是犯罪预测(精算模式和犯罪人特征剖析);四是犯罪预防;五是犯罪矫正(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罪犯的评估、诊断和分类) (二 )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关于犯罪心理学形成原因的论述 1、贫穷(管仲、孔丘)或富贵(老聃)是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2、人性是犯罪心理的根源。性善论孟轲,性恶论荀况,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朱熹的“性二气论”(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是仁义礼智等先天之禀,是至善至美的;气质之性指的是人的知觉、感情、欲望等,是有善有恶的。) 3、

10、后天习俗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孔子、荀况、东汉王充、晋傅玄。 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身教胜于言教;重视家庭预防功能、社会交往预防功能以及早期教育的预防功能;重视刑罚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修身自强。 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1、注意在讯问中观察被询问人的生理反应 2、强调定罪量刑时要考虑犯罪 者的主观恶性。 3、司法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 (三 )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台湾学者的研究;大陆学中的研究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一、 简述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 依据我国刑法,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依据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1、刑法学意义上,对犯罪人的认定必须从已经发生的犯罪事实和法律判决方面认定,在仅有实害和行为本身而未经法院审理终结时,不能随意给某人贴上犯罪人的标签。 犯罪心理学上可以使用作案人的概念。当作案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因其行为及结果的危害性 被法律认定为犯罪时,作案人就是犯罪人,并且是刑法意义上或形式意义上的犯罪人。作案人虽然是实质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实施者,但未必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 另外,法律的、形式意义上的犯罪人,未必就是真实的、实质意义上的犯罪人(作案人)。 犯罪心理学中所指的犯罪人,应该是那些实施了具有危害性、违法性、可罚性行为的作案人,他的存在应该以实害的存在为标准,而并不单纯以法院的判决

12、为标准。 二、 简述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当我们使用犯罪心理概念时,表明已经具有能够证明犯罪心理存在的犯罪行为。同样,当我们使用犯罪行为的概念时,必然是指具有犯罪心理支配的犯罪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可以视为犯罪人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导致了犯罪后果的动作和言语,也就是客观的行为反应过程。 区别: 1.犯罪心理是主观的内部活动,无法直接观察。犯罪行为是客观的外部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观察。 2.犯罪心理在产生的时间顺序上总是先于犯罪行为,没有犯罪心理就不可能存在犯罪行为。 联系: 1.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是无法分割的。

13、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以犯罪人为载体的主、客观活动,二者共同建立在犯罪人的全部心理因素之上。 3.就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而言,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和犯罪情境共同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4.犯罪的成立必须有犯罪行为,而分析犯罪心理也只能依赖于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 三、简述人的属性 人具有物质属性、生物属性、思想属性、社会属性。 1.人的物质属性 : 人是物质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这一点上具有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人是可知的,人类可以认识和反映自身,可以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变自 身;人是有机体,具有具体的形态,可以用物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进行观察与测量;人具有物质的变化性,可以是发展的正向变化,也可以是倒

14、退的负向变化,可以是发生在物质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人是自然中的物质,可以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的生物属性 :人作为一种生物,还必然受生物规律的制约。与无生命的物质相比,人首先具有生命的三个基本功能:自我调节功能、自我复制功能、选择性反应。 人作为一种存在是有生命的存在,和其他生物一样,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发展是人的第二需要。发展是为了保证更优质、更有保障的生存。在生存的层面,适应 是第一位的,改变(创新)是第二位的。 3.人的思想属性 思想、精神、心理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属性。 人的第三种属性 思想性的主要特征归纳为 目的性 。思想人的目的性特征,包含了我们传统认识中的三个关键成分:一是

15、能动性,二是选择性,三是意志过程。 4.人的社会属性 人类的社会性最先始于亲属关系,这是一种无须社会指导的合作,是作为生物人的本性。在我们以家庭方式适应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合作就以互利和互惠为表现。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将社会性称为人的最本质的属性,社会性的核心特征可以归纳为关系性 ,其中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任何个体只要存在于社会环境中,都必然受制于各种社会关系,既是关系的构成成分,也是关系的影响成分;另一方面,人的社会性意味着不存在完全为所欲为的个体,人们在社会现实中的任何行为都要受到各种关系的限制,受到调整关系的各种规范的制约,在实现个人目的时无法忽视关系的存在。再一方面,不同的关系结构对个体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从维系成员之关系性的核心成分 文化的角度看,任何个体行为都是与某一社会关系或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价值也只有在人处于社会生活中时才有可能体现出来。 关系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结构性表现,而合作是人的社会性的过程,其目的都在于实现基因发展的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此外,我们人类永远受制于文化传承的关系性影响,文化是人类共同的 DNA。 人一生的发展,无非是在建立、维持、解构、加入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并由此实现个人的使命。 加入社会群体,不仅是人的生物性需要,也是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这其中既有生物本能的作用,也有适应群居生活方式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