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9502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四教育实验法:一种严格规范的科研方法一、教育实验的问题(一)缺乏规范性:滥用“教育实验” ,不具 备条件就匆匆上 马,教 师误解,失去信心(二)缺乏计划性:徒有虚名,实验意图、方法、因子不明 ,实验过程随意(三)缺乏严肃性:数据处理主观,统计造假(四)缺乏历史性: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不扎实(五)缺乏辩证性:实验正负面概括失当(六)畏难情绪:适用范围、行政态度(评价推广谨慎)二、教育实验的概念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取得有关的事 实数据,找出教育 现象与教育条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例:罗森塔尔,教师期待对学

2、生的影响,小学生 1-5 年级各抽 20%,测试语言能力、思维推理能力,之后,告诉其老师这 20%学生有可能比其他 80%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发展潜力。结果:8 个月后,这 20%学生成绩显 著提高,教 师评价也好例:赫洛克,不同诱因对学生的影响,106 名学生分 4 组,数学加法 练习,5 天。三组同一教室,表扬、批评(训斥)、既不表 扬也不批评 ;一组另一教室,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结果分析:不同诱因影响学习成绩的规律,表扬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2三、教育实验的特点(一)因果性(二)控制性例:课改实验,教师水平高低、班级水平高低会影响教材或教法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因而要控制。师生情感、教学 环境、

3、家 长参与也会产生影响。(三)主动变革性(四)教育性:1、教育者即实验者2、实验被试即教育对象3、实验环境即教育环境4、实验取向即教育取向四、教育实验的要素(一)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例3、如果人们的假设是:在紧张情景中,吸烟着会吸更多的烟,那么 “紧张”、 “香烟的消耗”是主要 变量,“紧张”是自变量,(可以定 义为 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的一种压力或负担,要检验它,必须在实验中制造出紧张来,如必 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数量大难度大,且占学期总成绩80%的数学考试来对一组学生制造出紧张来。)-教学效果的表现:双基的掌握、智力的发展、教学时间的长短等-观测方式:口头

4、测定、书面测定、个别测定、集体测定、访谈测定、 记录方式、试题、器材等-成 绩评定:分数评定、等第评定(二)前测与后测:对给予实验刺激之前与之后所进行的两次相同的测量;3(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实验过程中接受与不接受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五、教育实验的原理(一)实验的逻辑:推测X Y,验证X Y。(二)实验的条件:1、变量之间的因果性;2、实验环境的封闭性(自变量的可“孤立”性);例:电视节目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必须从儿童受到的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年龄群体影响和其它大众媒体影响中严格地“孤立” 出 “电视的影响”这一因素。3、实验刺激的操纵性;4、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5、实验研究的控制性。(三)实

5、验的要求:1、以理论假设为指导,2、进行实验控制,3、重复实验(验证),4、合乎社会规范。六、教育实验的类型(一)单项实验与整体实验(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三)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四)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五)双盲实验4形成性实验与确证性实验形成性实验: 确证性实验1、目的任务: 1、目的任 务:探究某现象成因或操纵 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某些条件会引起的结果 立或方案有怎样的结果2、特点: 2、特点(1)因子多 (1)因子不多(2)规模小 (2)规模较大(3)精度要求不高 (3)控制要求较高(4)课题比较明确七、教育实验的优劣(一)优越性:1、适于建立因果关系的研究2、获得常规下难以遇

6、到的情境或情况3、可以重复论证4、准确与精密(二)局限性:1、条件限制多2、实验情境与实际情境差3、许多变量难以控或观测4、离不开观察调查与理性思辩5、对参与者要求高八、教育实验的操作步骤(一)提出实验课题5(二)提出实验假设(三)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四)总结与应用推广实验成果1、经验总结2、应用推广九、教育实验的设计(一)教育实验设计的含义:对实验的整个进程所进行的全面规划(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内容:1、实验操作部分(1)确定实验自变量的操作原则、方法与实施程序;(2)规定实验对象的选择原则、分组方法和事实程序;(3)提出阶段性实验目标以及终极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即因变量的观测设计;(4

7、)确定实验资料的积累要求、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2、实验管理部分制定以上述内容为核心的实验工作计划(1)组织保证(2)规章制度(3)设备筹划(4)经费使用(5)进度安排6(三)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1、基本的纵向比较实验设计:A、 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1)要求:设置一个非随机取样的实验组,通过前后测来反映自变量作用与因变量反映间的因果关系(2)要点:-先对受试着 进行实验处理前的测试-然后给予受 试者实验处理-再给受试者一次 测试-最后比较前、后测结果,推断实验是否产生效果(3)特点:不设控制组(4)优点:消除单组前后测设计在实验结果解释上面临的困惑(5)缺点:内在效度差B、单组时间序列实验设计

8、 (前后测均进行系列测试 )2、基本的横向比较实验设计:循环(轮组)实验设计(1)要求:将各种实验处理轮换施行与各实验组,然后根据各种实验处理所发生变化的总和来决定实验的结果(2)步骤:(不前测也可)-选取两个实验组 (不必均等)-两组在第一 实验时间内进行前测并分别接受二种不同实验处理中的一种-两组在第一 实验时间内,进行实验处理之后的测验-在第二个实验时间 内用轮换的方式将实验处理分别给予各实验组,使每一组都有机会接受每一种实验处理。在每次实验处理前后各组都接受前、后测。7(3)优点:效度高(4)缺点:较麻烦3、基本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实验设计: A、等组 前后 测实验设计(1)要求:设置

9、两个随机取样的实验组同步进行前后测对比实验。(2)程序:-随机选择受 试者,随机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处理前,两组都接受前测-实验组接受 实验处理,控制组则否-实验处理后,两组都接受后测-比较两组实验结 果(3)优点:实验控制严谨,内在效度高(4)缺点:外在效度方面实验结果可能受影响B、 等组时间序列实验设计(两组都接受单组时间系列实验)等组的方法:-随机取样法:抽签法,排列法-测 量选择法:二等级、三等级-逐个分配法:定标准逐个分派(四)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1、可操作要求2、与理论假设的内在一致性要求3、可比性要求4、研究过程设计合乎规律要求十、教育实验的操作特点8(一)以验证假说为目的(

10、二)在比较中验证假说(三)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对主试、对被试、 对环境、 对时间的控制(四)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1、从实验程序上验证2、用实验系数进行检验3、与其他已确立的定理定论对照进行检验4、用重复实验来检验十一、教育实验的方法核心:实验控制(一)原则:最大最小控制原则:使自变量产生最大变化,使其他干扰的变量与误差产生最小的影响1、控制实验变量: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时间与遗忘的关系2、控制无关变量3、控制测量工具(二)方法: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随机控制法:随机分组,随机顶实验组2、物理控制法:实验情境的物质条件保持恒定,刺激呈现标准,反映 记录客观3、排除控制法:如受智力影响

11、,仅选高、中、或低智商的4、纳入控制法;将无关变量纳入自变量设计,多因子实验设计5、配对控制法:等组分派6、测量选择控制法9十二、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 发展理论的目的。通过对实践的主动的、有控制的变革来达到认识的目的。属于正规性的科学研究。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 强调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 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也有助于理论的形成。常常被看作“ 非正规性”的科学研究。(一)价值上: 实验研究:获得可供较大范围内的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教学理论。 行动研究: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育情境的知识,促进教师的“

12、专业发展”。(二)问题的来源上: 实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了解问题,但通常并不涉及其中。 行动研究: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工作效果有直接联系。(三)假设上: 实验研究:需要提供可供操作化处理和检验的相当专门化的假设。 行动研究:对问题的特别说明常视同假设。就理想而言,行动研究的假设必须接近于正式研究所要求的严谨程度。(四)文献查阅上: 实验研究:通常需要查阅和评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便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10 行动研究:该教师阅览的可用的间接资料,使其对研究领域有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对直接资料

13、作完整而无遗漏的探讨。(五)取样上: 实验研究:研究者试图从总体中获得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无偏见的样本,但这一点并不是常常能做得完美无缺的。 行动研究:班级中的学生或教师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六)设计上: 实验研究:在开始研究之前,进行详细有计划的设计,注意提供比较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 行动研究:在开始研究之前,按一般方式设计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其是否有利,并据此调整计划。 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差不作过高要求。由于教师本人直接介入了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七)测量上: 实验研究: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实验。 行动研究: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的检验,参与者缺乏使用与评价教育教学测量工具的训练,但可通过咨询者的协助, 进行令人满意的工作。(八)资料(数据)上: 实验研究:经常要求复杂的分析,包括量化分析。由于将结果普遍化是研究的目标致意,通常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具有 显著性。 行动研究:简单的分析通常就够用,强调分析实际意义,而不时统计意义的显著性。(九)结果应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