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9507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 年)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途径。自 2010 年上海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被授予“ 设计之都” 称号以来, “设计之都” 正逐步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名片。为进一步深化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和 关于促进上海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和推进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

2、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际著名的“设计之都” 为 方向,以提升产业规模和集聚辐射能力为发展主线,通过创造、创新和创意,初步形成高端、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专业化、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放、多元、活跃的社会环境体系,公平、有序的保障体系,注重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将上海建设成为以技术先进、文化多元和面向国际为主要特征的知名设计之都,助推上海软件名城、智慧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为上海城市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和活力。(二)推进原则融合发展、联动推进。把设计理念融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方面,促进创意设计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融合,设计创新

3、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科技、文化、艺术与产业的联动发展,使“设计之都” 成为 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名片。开放带动、促进合作。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理念,抓住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走出去”与“引 进 来” 相 结合,借助全球创意城市网 络,加大与国际设计资源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国内产业集群地的交流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创新引领、聚焦突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激发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注重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协同设计、制造、营销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设计产业的原创能力,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企

4、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激发企业设计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市场监管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适应设计之都建设需求的公共服务。以人为本、营造环境。倡导人本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开放设计的理念,着力营造关注设计、尊重设计、应用设计的良好社会氛围,聚焦人才这个核心资源,以人的创造力激发设计之都的蓬勃活力。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一)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领先、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形成一批名人、名企、名牌和名品,使设计要素资源更加集聚,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带动效应更加显著,设计对本市国民经济和

5、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二)主要指标1.基本形成适应城市转型需求的设计产业形态。到 2015年末,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 13%,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保持 40%左右;设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4.5%。2.基本形成合理的设计人才结构。培育 100 个创意设计类领军人才和青年高端创意人才、100 名左右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引进 10 名以上有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大师和 100 名左右海外设计人才。3.基本建成一批功能特色鲜明的设计产业基地。创建 1-2 个国家级设计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以行业设计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以及一批以设计为主要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表 1 设计之都发

6、展的主要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15 年1 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 % 预期性 13%一 、设 计 产业 能 级 提 升 2 设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4.5% 3 培育创意设计类领军人才和青年高端创意人才 名 预期性 1004 培育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名 预期性 1005 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大师 名 预期性 10 二、人才结构优化6 引进有影响力的海外设计人才 名 预期性 100 左右7 创建国家级设计产业基地 个 预期性 28 以行业设计为特色的设计之都特色产业基地 个 预期性 若干三 、基 地 功能 特 色 鲜 明9 以设计为主要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

7、园区 批 预期性 一批三、设计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国家战略要求和本市实际,大力推进设计产业发展,鼓励“ 设计+ 品牌”、 “设计 +科技” 、“设计+ 文化”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使上海成为高端设计资源的集聚地,辐射和服务全国设计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源,各种创意充分展现的舞台。(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提高产业实力按照上海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加强工业设计相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产品设计创新。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大飞机、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休闲船艇、大型工程机械、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的发展需要,提升总体设计、系统集

8、成、试验验证、应用转化能力,加强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的外观、材料、结构、功能和系统设计;重点聚焦家用电器、生活日用品、工艺美术品、文体用品、食品、包装印刷等消费品领域,加强产品的创新设计;鼓励开展各类智能设备的研发设计。(二)加快发展时尚设计,彰显产业魅力通过开放引进和本土原创培育,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时尚产品、品牌营销及相关服务,引领健康生活方式。重点聚焦时尚服饰设计,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可循环再生纤维的新型服装面料;时尚美容用品设计,发展高附加值的环保、绿色可生物降解产品,以及源自天然和安全的美容护肤、彩妆、香精香料产品;黄金珠宝首饰设计,加强黄金珠宝产品的自主设计;时尚用品设计,加强家纺、

9、家饰、家具、厨卫用具等方面的设计能力。(三)加快发展建筑设计,提升产业张力鼓励发展规划咨询、概念设计等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业务,开拓国际国内高端建筑设计市场。重点聚焦景观及环境规划、绿化、居民小区、现代商业街区、商业中心、市政工程规划设计等领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针对世博园区后续规划开发、虹桥商务区开发和新一轮新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相关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居用品等开发设计和新技术应用;道路、隧道、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四)着力发展多媒体艺术设计,激发产业活力提升创意策划能力,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重点聚焦数字内容服务设计,推进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

10、版等领域发展,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友好性、易用性;广告设计,发展广告创意策划、广告延伸服务,拓展培育基于移动通信、数字视频、互联网的新型广告发布媒介,推进新型广告技术应用;会展设计业,重点提升在专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和展示厅馆、重要节日和大型赛事活动等方面的创意策划能力,创新展示方式;结合“ 三网融合” ,培育发展新媒体和新业态。四、初步形成高端、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聚焦优势设计产业领域,瞄准产业的先进发展方向,通过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培育自主设计品牌、培育引进设计人才,促进设计产业规模扩大、能级提升。到 2015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超过 4 家;国内外知名自主品牌设计企业达到

11、 10 家;引进 1-2 个国际知名设计类院校,培育 4-5 个全国具有较强知名度的设计院校和专业,建立 10个创意设计类人才实训(培训)基地。着力实施 3 项重点工程:(一)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提升企业设计创新的软硬件条件,推动以设计能力提升带动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设计创新示范企业,促进“ 上海制造” 向“上海创造”的升级转型。设计创新示范企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设计中心,不断提升其创意设计水平,创新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促进企业技术、设计、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结合;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分离设计机构,设立工业设计企业,积极承接设计外包业务,提升工业设

12、计专业化程度;提高专业设计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鼓励专业设计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设计消费行为学、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的量化分析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专业设计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推动数字化技术、网络协同设计、3D 打印、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在企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运用,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面向设计创新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设计创新的软硬件设施水平,提高设计创新效率和水平。实施设计创新示范项目。在先进重大装备、汽车、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器、消费品设计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拉动能力强的产品设计

13、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将可外包的设计业务发包给专业设计企业或设计机构,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设计企业对接,支持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带动效应的产业对接项目,扩大设计服务市场;支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设计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二)自主设计品牌培育推广工程发展新兴品牌和振兴老字号品牌相结合,点上突破和面上推进相结合,促进形成若干体现上海水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以设计创新提升老品牌的新价值。梳理若干知名老品牌,对其开展再开发利用,以创意设计凸显、提升老品牌的文化和市场价值,支持创意设计企业与老品牌企业合作设计开发品牌形象和品牌系列产品,创新品牌商业模式。培育“新一代上海牌

14、 ”。在家居生活、 传媒声像、软件网络、服饰时尚、工艺旅游等城市民生领域,梳理一批新兴品牌,充分利用设计创造和提升品牌价值的功能,培育“新一代上海牌” 。建立自主品牌数据库。梳理一批重点发展的自主品牌,建立自主品牌数据库,加强量化科学的统计分析和管理,为自主品牌的培育、老品牌的再开发利用以及量化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三)设计人才培育引进工程形成发现、培育和造就创意设计人才的机制,通过评选活动发现人才,通过支持开展人才实训、人才国际交流与引进、人才扶持政策,培育和造就人才,形成领军人才、优秀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创意设计产业人才梯队。开办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院校和专业。与国际知名设计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15、发展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前瞻性设计教育和研究。在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中,加强设计类学科建设。实施创意设计人才梯队化培育计划。将创意设计人才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选拔的重点范围;组织实施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市三八红旗手暨优秀女设计师评选。依托“ 四个一批” 人才培养工程和上海 领军 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创意设计领军人才创意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支持经评选的人才参加海外培训和建立设计师工作室。依托高等院校,加大对设计人才的培育,重点加强专业课程开发和设计专业的设置。加强创意设计人才培训。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联合建设创意设计培训(实训)基地;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创意设计培训项目,加快培

16、养适应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在已开展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时装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展示设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认定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创意设计业职业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计划与大纲;研究建立“工业设计资格培训认证中心”;加强 高校培训基地与实训 基地在人才培养上的工作对接,为高校学生及青年从业者扩大实践机会。加强海内外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的引进。对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 计划” 、外国专 家“ 千人计划”、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 东方学者)岗位计划” 、“浦江人才计划” 、“雏鹰归巢计划” 等人才引 进和 资助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海内外创意设计人才,加强对引进人

17、才的政策配套和服务,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五、初步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强设计之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设计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布局,引导经认定的设计创新示范企业、企业设计中心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园区、精品园区,提升基地和园区的服务功能和建设水平。着力实施两项重点工程:(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创意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和发展水平。构建以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为龙头,整合相关专业信息、产业(要素)、技术服务平台的设计之都“1+3”公共服 务平台体系 。建立完善全市统筹的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推进建设各类

18、信息、产业(要素)、技术等专业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进行平台互联,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建立平台运行和评估的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各类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上海设计之都网站的功能建设,加强与联合国“ 创意城市网络” 成员城市以及其他创意城市的网上信息共享、交流和项目对接;建立创意产业集聚区“i” 系统;加强创意设计产业信息与相关专业行业网站交互对接;加强设计之都和创意设计产业基础类数据库和知识库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产业(要素)专业服务平台。依托上海市创意(设计)产业投资基金联盟、上海创意产业培训基地等机构和中介组织,建立创意设计业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法律法规服务平台;加强创意设计业展览展示服

19、务、品牌建设服务、产权(品)交易服务、产业对接服务、渠道拓展服务、国际合作服务等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技术专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符合创意设计业特点的技术支撑服务平台,重点推进材料和色彩研发、人体工效研究、生物力学研究、人机交互研究、虚拟现实与辅助设计研究、用户体验测试研究;搭建创新技术整合平台,重点关注新能源、智慧城市、节能环保技术的结合;按行业构建检验检测平台。(二)“上海设计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综合考虑本市区域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发展空间的需求,结合黄浦江两岸、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等重点功

20、能区域发展,围绕本市设计产业重点领域,提升专业化和集聚化水平,形成上海“1+N+X”的设计产业基地布局。建设上海“设计 之都” 产业综合体。依托上海 设计之都推进办,集聚国内外设计机构和组织,将“上海设计产业基地” 打造成为全市设计 之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设计师、设计企业和中介机构的集聚、孵化中心,设计成果的展示发布中心,城市设计文化的消费体验中心以及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功能性地标。创建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部市合作机制,依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整合汇聚国内外优秀工业设计产业链资源,形成以研究院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链项目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服务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高地,并争取成为全国设计创新能力领先、服务体系完备、综合咨询实力雄厚的领军机构和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上海设计之都特色产业基地。工业设计类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