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茂名市信宜市申 报 全 国 义 务 教 育 发 展基 本 均 衡 县 ( 市 ) 自 评 报 告信宜市人民政府二一四年十二月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属广东省 50 个山区县(市)之一。全市总面积 3080.5平方公里,下辖 18 个镇和 1 个街道办事处,400 个村(居)委会,总人口 139 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 50 多万人。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350.1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82 亿元。信宜市是“ 全国粮食生 产先进县(市)” 、“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量百强县(市)” 、“全国水果百 强县(市)”、 “全国造林 绿化
2、百佳市” 、“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 、“全国城市环境整治 优秀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南玉之都” 、“茂名市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先进单位” 、“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 两基 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全市有中小学 438 所,在校学生 22.67 万多人。义务教育学校 425 所,其中小学 381 所(另有附设教学点 106 个),普通初中 19 所,一贯制学校 22 所,完全中学 3 所,在校学生 16.35 万人(小学生 101413 人,初中生 62054 人),其中留守儿童 95631 人。特殊教育学校 2 所,在校生 266 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
3、共有教职2工 10031 人,专任教师 9975 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 5601 人、初中专任教师 4374 人)。一、信宜市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我市 425 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其中小学 381 所,普通初中 19 所,一贯制学校 22 所,完全中学 3 所)均达到省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率为 100%。(二)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我市对校际间均衡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八
4、项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小学分别是:0.29、0.27、0.30、0.23、0.25、0.36、0.36、0.38,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 0.30;初中分别是:0.22、0.16、0.25、0.03、0.23、0.18、0.18、0.33,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 0.20。均达到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情况评估标准“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低于 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低于 0.55”的要求。(三)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1、以人为本,均等入学机会。一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我市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一视同仁。2014-2015 学年全
5、市共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10857 人,全部就近安排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3费就读。同时,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我市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学校扩建和补充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二是努力实现入学公平。我市严格执行“户籍学生就近入学”办法,全面实行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初中对口入学(同一个镇如有2 所初中的,按平均分组公开抽签或地域分片招生),全市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均达 100%,就近入学率达 100%。全市各公办中小学校严格实行均衡编班,无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尖子班现象,做到班级生源平衡,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我市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实施优质普通高中(信宜中学)招生“指标到校
6、” 制度,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分别招收“ 指 标到校 ”学生 518 人、522 人、509 人,分别占正取生人数的30.5%、30.7%、31.6%,均高于当年省规 定比例。三是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体系。我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广泛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留守儿童关爱网络体系,对留守儿童进行“三关心” (关心学 习、关心生活和关心思想), “四关 怀” (社会关 怀、学校关怀、教 师关怀、好心人关怀)。目前,全市 19 镇(街)均已建有 1 所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并通过抓好学生饭堂、宿舍、心理辅导室和家校互动平台建设,切实解
7、决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是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我市坚持将特殊教育纳入全市教育事业整体规划,在办好现有民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新办了省级标准化公办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同时,我市在全市 19 个镇4(街道)中心小学建起了随班就读特教资源教室并开设了特教班,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目前,全市在校“三残” 适龄儿童688 人,入学率达 97%。2、完善保障机制,均衡教育资源。一是落实办学职责,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出台了信宜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均
8、衡发展纳入到市“ 十二五” 规划纲要之中,努力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信宜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二是加强督导问责,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落实省府办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实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责制,对于行政不作为或工作不力、相互推诿的部门和行政责任人追究责任,并将整改情况列入下一年度督导内容。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督导情况计入学校工作管理
9、档案,并作为校长考核、选任和学校评估的依据。对违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学校和个人,要责令限期整改,追究相应责任,有力确保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落实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我市认真落实“ 以 县为 主” 的教育管理体制, 优先安排教育 经费,逐年加大教5育投入。近三年,我市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第一,教育经费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2 年、2013 年、2014 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 103351 万元、117493 万元、12126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56.17%、13.68% 、21.64%; 2012 年、2
10、013 年、2014 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 92734 万元、96646 万元、11610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2.19%、4.22%、20.13%。2012-2014 年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33.98%、9.46%、1.51%。实现了三年教育经费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我市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达 36.32 %以上。2012 年、2013 年、2014 年财政总支出分别为 261856 万元、283297 万元、333872 万元;2012年、2013 年、2014 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 103351 万元
11、、117493 万元(按新统计口径 99686 万元)、121262 万元(新统计口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39.47 %、41.64%(按新统计口径 35.19%)、36.32%(新统计口径)。第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小学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为 3216 元、3572 元、4651 元,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初中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为 3537 元、4378元、5717 元。第三,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2 年、2013年、2014 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 1112 元、1144
12、元、1670 元,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 1362 元、1435 元、2212 元。四是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从 20106年起,我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市政府出台信宜市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信宜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分批持续全面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方面,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相结合。均衡发展,规划先行。信宜市委、市政府科学判断辖区人口发展趋势,将教育布局规划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起来,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推进
13、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镇(街)为单位,根据条件成熟先上的原则,通过一手抓布局调整,一手抓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先完成初中、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然后再完善面上农村小学,最终达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另一方面,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相结合。全市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全力建设现代化学校,努力实现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2012 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功能场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资金 2.5 亿多元,新装备学生电脑 16462 台,新增教师办公电脑 4253 台、多媒体教学平台 1400 多套、常规教学仪器 8.5 多万件(台、套)、图书 230 多万册;建成计算机教室 66
14、5 间,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技术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心里咨询室和体育器材室等各种功能场室 1270 间,全市中小学校全部通过光纤或宽带接入茂名市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 100%。3、实施强师工程,均衡师资队伍。7我市制定了信宜市“强师工程” 实施方案 ,对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改革思路、目标要求、重点任务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为我市“十二五 ”期间教师队伍建 设指明了方向。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第一,公开招聘教师。我市教师招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大力引进人才。在教师招聘
15、中,做到“ 两个侧重” ,即侧 重引进信息技术、心理学、美术、音乐、体育及英语教师,侧重引进农村教师,为学科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第二,均衡配置师资。每年新招录的教师均由教学质量较差的镇(校)优先招聘教师,并将新老教师均衡搭配形成班组,实行每个班组从初一到初三循环教学。第三,特招优秀教师。我市加大对重点院校优秀师范毕业生招聘力度,组织有关学校前往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特招,大力引进应届优秀毕业生到我市任教。2012 年至今公开招聘录用新教师和特招优秀教师(毕业生)分别为 539 人、101 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目前,我市专任教师
16、专业对口比例达 96%,小学师生比为 1:16.6 ,初中师生比为 1:14.5。二是建立完善流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第一,实施教师聘用制。我市制定了信宜市教育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指导意见和信宜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办法,并于 2011 年 4 月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的首期聘用工作,聘用期 3 年,通过这项人事制度改革,破除了干部、教师职位终身制,全面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8性。第二,建立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我市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制定了信宜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并实施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
17、机制。2014 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换届轮换人数为 45 人,专任教师轮换人数为 630 人,校长、教师定期轮换比例逐年提高。三是全面落实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持续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我市制定了信宜市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持续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2012 年以来,教师工资人均增加了 1000 多元,目前我市教职工月平均工资 4413 元,略高于本市公务员工资水平,实现了工资水平“两相当 ”; 同时,建立在 职教师评职、评先、评优、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等方面向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的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
18、高教师综合素质。我市高度重视校长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并在每年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师资培训经费保障。2012 年、2013 年、2014 年的教师年度工资总额分别为: 53705 万元、69972 万元、74667 万元,教师年度培训财政预算经费分别为: 860 万元、1100 万元、1200万元,分别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 1.6%、1.57%、1.61%。达到了教师年度培训财政预算经费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 1.5%以上的省规定标准。2012 年以来,参加省级以上校长培训 22 人,参加地市级幼儿园园长培训 10 人,参加
19、信宜市小学校长跟岗学习活动 430 多9人;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 46 人,参加地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 145 人、幼儿园老师培训 278 人,参加小课题研究项目 1843人,参加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 189 多人,参加信宜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5770 人次,参加信宜市中小学新教师培训 640 人。4、强化教育管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一方面,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特别注重落实音、体、美、信息技术和专题教育课程开设;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生作业数量和内容,无随意增、减、停、改课程、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现象;无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课
20、余时间为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补课现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招生、均衡编班的做法。另一方面,规范招生考试管理。全市小学按地域分片招生,初中实行抽签定校或按地域分片招生;规范考试检测的组织和实施,严格控制考试数量,不举行周考、月考,不允许按学生考试成绩分班或排名,全市实行学生发展综合评定制,学生学业成绩按照分数与等级结合进行评价。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是 100%、98.36%、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二是扎实推进“减负 ”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我市 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督导检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每年对全市公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及办学质
21、量进行评估,并在“信宜教育网” 首 页开 设“ 投诉建 议”栏目,让社会及家长监督学校教学常规及课业负担等提供投诉渠道。10三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课时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全市各学校积极探索特色群体活动形式,学生体能素质逐年增强,我市 2014 年小学生体质检测合格率为 97.26,中学生体质检测合格率 96.96。二、工作特色与亮点(一)实施布局调整工程,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我市根据农村生源逐步减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发展,创新学校布局调整的工作思路,依托城区和圩镇优势,
22、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改造薄弱学校,逐步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农村学校,新建、扩建城区、墟镇的中学和中心小学,逐步将面上小学高年级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面上小学只办低年级和学前教育),同时整合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使城区学校、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逐步向均衡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初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全面完成,在全市扩建初中 42 所,新建初中 2 所,扩大学校用地 1500 多亩,新建初中校舍 42 多万平方米,建成初中优质学位 6 万多个;扩建、新建中心小学 53 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 21 所,扩建原中心小学 20所,扩建墟镇村小 6 所,利用初中校舍改建中心小学 5 所,新建中心小学 1 所),扩大学校用地 1000 多亩,建设校舍 32 万平方米,建成中心小学优质学位 5 万多个。(二)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