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三)(一)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2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3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
2、、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5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
3、“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6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27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
4、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8 “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9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
5、矣。 ”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10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11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 “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 ,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 。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
6、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12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 )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二)31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
7、明(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 “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2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 )A “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C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3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4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
8、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防止地方割据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5(在元朝统治期间)推翻蒙古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反映了蒙古帝国的( )A民族矛盾特别突出 B中央集权的有效C行省制度行之有效 D君主专制的弱化6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
9、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7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4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8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
10、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 1 500 万至 1 800 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 60 亿至 70 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10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
11、1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四大发明。我认为,一个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该学者强调的是(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C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D创造发明的价值关键在于其实用性的大小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
12、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三)51 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 ”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室帝权威2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这种质疑是基于( )A儒学的道德准则 B内阁首辅越权理政C明代的社会风尚 D执政的能力水平3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
13、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 B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C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 D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4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5在清朝 145 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 72 人,汉人有 64 人,另有
14、 3 个汉军旗人,6 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 32 个章京16 个汉人和 16 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6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稻 30 亩 90 石 90 两桑 10 亩 养蚕 600 个(卖出 250 个,织绢 120 匹) 125 两家禽 58 头 (略) 55 两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6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
15、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7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8乾隆元和县志记载:“(徽商)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 ,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材料无法说明(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C长途贸易己经比较发达 D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9盐引又称“盐钞” ,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引”
16、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10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C是
17、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11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12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7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
18、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四)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2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 16 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 ”该事件( )A标志
19、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3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 ,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 )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4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 ,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
20、政者的品德和能力5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6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8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7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 、 “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
21、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8公元前 5 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 ,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9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以下是小明整理的有关法
22、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A都正确 B正确,错误C错误,正确 D错误,正确10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 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9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11基督教神学认为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与之相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D法治优于人治12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23、 )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五)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出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B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反映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过程 D反映了君权神授被君权民授取代21840 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
24、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3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 1770 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北美)那一大片殖民地领土之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 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10”这里的“儿子”在现代民主
25、化方面的首创主要表现为( )A政党制度的建立 B权力分割制约C国会分成两院 D确立共和政体5在 18 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 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6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
26、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 )A中央集权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7早在 1419 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材料表明新航路成功开辟得益于( )A政府的政策支持 B统治者注重培养人才C地理知识的丰富 D造船技术已日益高超8 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
27、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鉴,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A动机是评价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因素 B评价资本主义侵略扩张应理性客观C应理性和客观地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的社会差距10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 15 世纪 20 年代的 5%上升到 16 世纪 20 年代的约 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