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l 第一节 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单位l 第二节 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律l 第三节 捕捞对鱼类资源数量变动和渔获数量与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第一节 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单位1、种群( Population):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见“渔业资源生物学 ”定义及鉴定方 法。指在特定时间内 ,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仅次于种的一个分类单位,也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单元。2、亚种群或种下群( Subpopulation): 比种群范围更小,作为数量变动的基本 单位更合适。3、单位资源群体( Unit Stock):相同品种的一群个体,它基本是一个具有自身
2、产卵场而且不会因洄游迁入迁出而 变化 的独立的群体,有时多品种鱼群也可作为单位资源群体。l 4、经济渔业资源 :海洋与淡水中经济水生动物的总量。l 5、预备资源: 未达到可捕规格的补充群体总量。l 6、群体 ( stock) ( 费鸿年, 1990):鱼类群体是由可充分随机交配的个体群 所 组成,具有时间 或 空间的生 殖 隔离以及独立的洄游系统,在 遗传 离散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是水产资源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单位。l 第二节 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律一、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内因:生物因素外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人为环境)1、生物因素:繁殖、生长、补充、
3、死亡卵 -受精卵 -仔稚鱼 -成鱼补充死亡率达 99.9%生长:饵料、密度、水温死亡:自然死亡(饵料、疾病、外界环境剧变)2、环境因素:水温、盐度、海流、种间关系、敌害生物、捕捞因素l 二、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l 1、 Russell(1931)l 影响资源数量变动的四个因素及其数量变动图l B2= B1 + (R+G) - (M+Y)l B2、 B1: 时间 2、 1时的种群数量; R:补充量; G:生长; M:自然死亡; Y:捕捞死亡l 当 B2 B1,则资源处于增加状态;l 当 B2 = B1,则资源处于平衡状态;l 当 B2 B1,则资源处于减少状态。l 2、 Schaefer 和
4、Beverton(1963),用相对变化率来描绘资源量变动l 1/BdB/dt = R(B)+G(B)-M(B)-F(f)nl R(B)、 G(B)、 M(B): 分别以生物量为自变量的补充率、生长率、自然死亡率l F(f): 以捕捞努力量为自变量的捕捞死亡率l n: 随机因素,数学期望值为 0dB/dt=0, 资源处于平衡状态F(f) = R(B)+G(B)-M(B)平衡渔获量 Ye =Fe(f) B = R(B)+G(B)-M(B) B(1) 把 R、 G、 M综合考虑: 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2) 把 R、 G、 M分别考虑: 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l 三、补充群
5、体和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l 渔业资源群体可分为两部分,即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l 1、补充群体l ( 1)生物学含义:鱼类经卵、仔鱼生长为幼鱼,再进入产卵场的群体。亦即第一次性成熟个体的总合。(客观的)。l ( 2)渔业上的含义:凡幼鱼长大到一定规格,进入渔场与渔具相遇,并被大量捕捞的群体。(主观的,人为的)。l 2、剩余群体l ( 1)生物学含义:重复产卵群体为剩余群体。l ( 2)渔业 上的含义:首次捕捞后剩余的群体。l 如果渔场只限于产卵场, l 如果渔业还利用索饵场、越冬场, l 例如黄海鲱和蓝点马鲛:性成熟年龄为龄,大量捕捞年龄为龄和当年生鱼。l 3、补充方式:l ( 1)一次性补充(刀刃型)。l ( 2)分批补充:同一世代随生长速率不同而分批。l ( 3)连续补充:随时生长,随时补充到成体中,主要是热带鱼种。l 4、补充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亲体数量、水文环境(温、盐、流)、敌害、l 饵料。l 5、剩余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捕捞为主要因素,世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