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213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东桥初中 柏宗涛 近年来,语文知识教育在强调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所谓情感教育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语文课内教学和语文课外引导两方面。 ” 语文课内情感教学要抓住个环节:)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整体理解,领会课文 内在思想,把握其寓含的深意。)咬文嚼字,推敲关键词句;挖掘蕴涵词句中的情感因素。)理性总结,引导学生

2、情感反馈,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按照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内教学须同课外学习活动兼顾。因为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课内的延伸。因此,语文课外的情感教育须包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两个方面。 下面本人就从上述的几个环节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 力。就教学内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

3、,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 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 “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我们从接触教材开始,就要

4、使自己的思想和教材中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为教材中体现的爱而爱,恨而恨,忧而忧。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作者选取了 “松骨峰战斗 ”、 “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儿童 ”、 “战地谈话 ”三个典型事例,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伟大而崇 高的情怀,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今天仍然是一篇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中 “松骨峰战斗 ”描写的是激烈的战斗场面,感人至深,表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每次备课读到这里时,我眼前边似乎浮现出一幕幕战士们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便油然而升。战士们崇高美丽的思想感情,英勇无畏的壮举,

5、强烈地感染着自己,觉得自己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种深刻的感受告诉学生。正因为自己在备课时,把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备到深处,在教学中就能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 情感,进而理解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实践表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得越透彻,感受越深,对学生启发引导也就越富有情感性,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也就越深。 二激发学生内在感情,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线索。驿路犁花是一篇机构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情感丰富的上乘之作。它所写的小茅屋的故事,时间上跨越了十多年,文章并没有平铺直叙起来历,而是裁取了 “投宿 ”的一晚一景,以 “我们 ”的所见

6、所闻为主线,逐步展开故事情节。文章有顺叙,有倒叙,层层设疑,悬念层叠, 跌宕起伏,情景交融,已经优美动人。 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小茅屋的主人,那末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对关键词句的体会中,学生的内心激情就会不断高涨,从而产生共鸣( “所谓共鸣,就是欣赏者在对欣赏对象的具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欣赏对象所感动、所吸引,从而在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从感情、意志到思想达到契合一致。)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真正受到主人公们美好心灵的感染,产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三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其寓含的深意 叶胜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7、应是培养学生无师自通的能力。为此,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琢磨,推敲,整体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即把握写作的思路,品味文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抓住思想精华。例如教学最后一课,应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小弗朗士在上最后一课时感情变化的过程,启发学生深思: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指导学生归纳出他的心里活动的流程:吃惊 诧异 万分难过 懊悔 舍不得 忘了先生的惩罚 明白 挺难受 全都懂 挺容易 永远 忘不了。明确韩麦尔先生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仇恨,上了最后一课,使小弗朗士觉醒了,懂事了 爱祖国,爱人民,恨侵

8、略者,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前小节的内容: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与 “最后一课 ”是否有关?明确这些内容是为了他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最后一课教育深,影响大。 四咬文嚼字,推敲关键词句,把握蕴涵词句中的情感因素 咬文嚼字是阅读理解的硬功夫。所谓咬文嚼字就是对那些言简意明的关键 词句作细细的品味,悟出其蕴涵的深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抓关键词句来分析,但只有把词句的分析与贯穿全文中的心理体验、深刻的寓意结合起来,挖掘蕴涵词句中的情感因素,才能更好领悟课文的要旨。例如藤野先生一

9、文中第节有这样几句话: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教学中应抓住 “特别听得刺耳 ”,要学生细细地 “嚼 ”: “刺耳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 “刺耳 ”?又为什么 “特别听得刺耳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情感?经过思索,联系上下文,联系中心, 深入推敲,学生懂了: “刺耳 ”是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 “特别听得刺耳 ”是特别听了不舒服、难受。同胞因愚昧被杀,因愚昧而做 “看客 ”,祖国因落后造污蔑,日本 “爱国青年 ”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挫伤, “刺耳 ”实指刺心,心灵痛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10、抓住刺耳 “咬文嚼字,蕴涵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闪出的耀眼火花,将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又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教学时,抓住蕴含深情的细节和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推敲,特别是无名战士嘱咐卢进 勇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更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如 21 自然段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 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 这是一个极其悲壮的场面。推敲 “模糊 ”与 “清晰

11、”,让学生体会到两词的同时运用,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既表现了卢进勇失去战友的无限悲痛,又给无名战士高擎的手再加上一个特写镜头,两者交织在一起,突出了无名战士离开人世的最后动作。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对战友 的无限深情,给了卢进勇以无穷的力量,激发卢进勇带着战友的嘱托飞快赶路,把火种送到部队。 五理性总结,引导学生感情反馈,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是期望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感受文章之美,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将范文之美融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这就需要对构成文章之美的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总结,总结出从内容到形式的美的规律,并通过反复地写作训练,引导学生

12、感情反馈,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写出美的文章来。进一步理性总结很重要,不是干巴巴地总结课文写作特点,而是进一步地领悟作者的心理体现,使学生在情感 认识的基础上,摆脱其识别的直接性,进行深层的理性分析,知其所想、所喜、所哀、所乐的成因背景,使其识别、升华到一个难以磨灭的思维层次上。这是将审美能力转化为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中介。没有这个中介,这个能力的转化就只能在无意识中进行,其转化的速度要慢得多,程度要浅得多。所以,这是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选材,立意一般化的有效措施。 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设计了五个逐步深入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抓住蕴涵情意的词句,联系全文进行自读、思考、讨论,进行理性总结,从而理解课文。这

13、五个思考题是这样的:作者为什么说: “在我所认为 我的老师中,他是最给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既然藤野先生这么好, “我 ”为什么要离开他,离开仙台?直接原因是什么?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是否是一时冲动?有没有思想基础?作者要离开仙台,离开藤野先生了,文章是如何来表现深厚的师生情谊的?文章选取的材料既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又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我们思考一下,这两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尾又如何把两方面统一在一起?这样组织教学,破除了循着自然段逐一分析,面面俱到的常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又始终抓住了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抓住关键词句推敲,领悟作者的内心体验;对藤

14、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是因为他对 “我 ”的希望和教诲是为了中国,而藤野先生的精神又激励 “我 ”为中国的新生而斗争。作者对良师的崇敬和怀念总是与炙热的爱国主义激情交融在一起的。 以上本人从课内的情感教育的五个环节谈了具体的做法,但课内教学须同课外学习活动兼顾。因为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师课内的延伸。因此,语文课外的情感教育须包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两方面。 一 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谢 朓从层台累榭自然风光,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说的是由于被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连酒都不想喝了,足见

15、自然美有着何等巨大的感染力。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强调了引导观察大自然,却相对地忽视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一讲到描写景物,就是描摹对象的形、声、色、态,似乎只要把这些东西复制下来,就必定会是好文章。其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能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的形、声、色、态固然很重要,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作家描写自然景物并不是纯客观的临摹,而总是包含着作家独特的感受。朱自清写春,说春天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个 “红 ”字就很富于主观感受的色彩。春天来了,太阳就变得红起来了吗?冬天的太阳就不红了吗?因此,这个 “红 ”不是单单写颜色,它还包含着作家在明媚的春光之中那种温暖热烈的感受。有没有独特而富有新意的感

16、觉,正是衡量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我认为不仅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而且要引导他们在观察感受的同时,尽可能地去体验由此而引起的审美感情。例如观察秋天的田野,要引导学生去领略丰收田野的美,并且要激发他们认识劳动的伟大,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产生愿为振 兴家乡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激情。为了使他们的审美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我们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对象的审美特征,适当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由杨柳的不择环境随处能茁壮成长联想到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品质,顽强的生命力;由松柏的常青可以联想到永恒无私的友谊;由滔滔的云海可以联想到人的宽

17、广博大的胸襟 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通过它可以加深情体验,扩大体验范围,而情感的体验之所以必要,又是因为通过它,可以使学生更牢靠更深入地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从而表情达意时将更加流畅。 二 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掌握 我们往往 强调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要抓客观事物的特征,但是却忽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能够准确、客观地说明一个对象的特征,可以是一篇成功的说明文,但是绝不会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小说。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常会感叹,作文内容和题目,谋篇布局也不错,但是却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没有动人的情感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什么?因为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仅仅是纯客观地,依样画葫芦似地把看

18、见的人和事写下来。他们心目中并没有情感的波涛,没有美的感情。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不仅仅是静观默察,抓特征,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从情感上 去把握社会。必须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掌握,因为这是作文最根本的源泉。从情感上去把握社会生活,首先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平凡事物中开掘深刻的情感丰富的主题,使立意富有时代气息,又有思想深度。当前就要引导学生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主旋律 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表达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例如:有位学

19、生在与奶奶共同生活中,总感到奶奶太小气了,很不满。一次学 校号召学生捐款支援山区希望小学,她硬着头皮去向奶奶要钱,奶奶竟大方地给了她三十元。这位学生很激动,充分挖掘了这件小事蕴涵的意义,当夜写了一篇习作我终于理解了奶奶了 “小气 ”写得情意真切,且有较高的境界。其次,还要具有鲜明的、渗透着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的情感态度。以上谈了语文课外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直接去把握社会生活。如果我们把视野拓宽一些,还可以从间接角度引导学生去把握社会生活。诸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影视评论,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情感。 以上所说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是就记叙类课文说的,议论性和说明性的课文的教学中如何认识和搞好情感教育尚需不断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努力探索。同时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形式是一个审美经验长期沉积和过程。无数次对文章之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