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1 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 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现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 以来开展的工作总结并汇报如下。一、总体概况1.指导思想我校自着手实施“卓越计划”以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培养目标。依托我校现有学科专业优势及基础,适应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的需求,稳步实施“卓
2、越计划”,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2.基本思路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卓越计划” 的文件精神,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以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为依托,在相关专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试点入手,探索建立新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和配套措施的保障,着力解决制约工程教育培养的体制、机制等难点问题,为学校其他工科专业及国内同类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实践经验
3、。3.目标定位我校“卓越计划 ”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既要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也要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更要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2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和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胜任各自岗位的工作,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能够堪称卓越。4.参与专业及培养层次我校目前有两个国家级试点专业,分别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根据我校扎实稳步实施“卓越计划”的明确方针, “卓越计划”实施的初级阶段培养层次主要定位于本科“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5.学
4、生情况我校自2011 年开始设置 “卓越计划” 试点专业,同年招生。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组织“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选拔,主要通过笔试、面试两部分,确定参加试点专业学生名单,每个专业确定30 人左右组成试点班,目前参加“卓越计划 ”国家级试点专业学生总数为134人。 (具体情况如表所示)专业人年级 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1年 34人 28人2012年 35人 37人合计 134人二、组织管理为确保“卓越计划” 顺利开展,我校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卓越计划” 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卓越计划” 的顶层设计;成立了“工程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卓越
5、计划” 工作方案、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教学建设、开展教学改革等工作;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办公室,下设三个科室,分别为工程教育综合科、工程教育研究科和工程教育实践科,主管工程实践教育相关的全部事项,并具体负责“卓越计划” 的实施。试点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改和制定,以及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如图1所示)3三、政策措施自“卓越计划” 实施以来,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和保障措施,为“卓越计划” 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为确保学校卓越计划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规范经费管理,制定了长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
6、项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试行) (见附件1) ;为探索“卓越计划”管理机制,保证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试点班管理,制定了长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与管理办法(试行) (见附件2)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定了 长春工业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见附件3) ;为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制定了 长春工业大学“卓越计划”激励机制办法(试行) (见附件4) 。四、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标准(见附件5) ,从五
7、个方工程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程实践教育办公室工程教育综合科 工程教育研究科 工程教育实践科“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图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体系机电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4面进行了明确,具体如下:(1)学科领域通识知识要求:具有必需的学科领域通识知识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2)专业基础和技能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工程实践基础和技能,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3)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4)工程项目组织及管理能力要求
8、:具备一定的安全、质量和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5)职业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2.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单独制定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及代表性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 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代表性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 7) ,我校正式出台了文件,明确了“ 卓越计划”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开展了针对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卓越计划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
9、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统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充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特别加强工程实训教学;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坚持开展激发式教育,深入挖掘每个学生潜能,切实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培养计划。(2)全面落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协调发展5和综合提高树立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新观念,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工程理论教育与行业工程具体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达到工
10、程教育理论水平和工程人才能力素质同时获得全面提升。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创业与就业素质、职业迁徙和职业发展素质的培养,注重工程人才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把素质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迁徙能力。(3)以行业实际需求与工程技术发展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充分联合企业资深人员,全程参与,以行业需求为基础,结合工程技术发展前沿,依托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基础,制定全新的富有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点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内容。(4)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
11、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为指南,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出发,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校内外可利用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基础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和开发“教学做研一体化” 的课程,将行业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内的实训(验)、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教学计划外的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基础。(5)充分调查研究,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开展调研工作,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方案制定,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卓越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
12、对性和实用性,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了具有科学创新和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3.具体做法、基本要求及实施情况6(1)培养目标、规格、毕业要求明确具体各试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准确、具体;培养规格中关于就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描述相对科学适用;各试点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素质、水平表述恰当准确。(2)课程体系科学适用、贴近工程实际构建了符合行业标准和岗位素能要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各试点专业依据行业标准和工程需求,吸收了科技和社会发展新成果,加大了课程整合力度,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度。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断尝试着解决培养学生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关系,学
13、生专项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的迁徙能力的关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一年之后,目前收到的效果以及反馈还是非常理想的,学生在刚入学初期,我们就安排了企业文化实地参观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理清自己今后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我们都设置了企业课程和企业实践环节,这样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能够与行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现在,有部分大二的学生已经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或者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简单的产品加工或者技术研发。4.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卓越计划” 试
14、点专业教学需要,各专业深入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总结和采用的改革主要有:(1)案例式教学,即对结合工程实例的课程,选择适当的案例,通过解剖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试点专业一般采取案例的编选、组织案例讨论和案例评价三个环节来完成。(2)项目式教学,即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论证方案,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并分析实验结果。(3)实验实训式教学对实验操作性及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教师讲解与学7生操作相结合,学生在练中学,做中学,研中学。(4)提问式教学,既有老师提问学生,也有学生提问老师。这种双向提问的情况可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如果学生提的
15、合理问题,教师回答不出来,老师可视情况给学生加分,对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校在教学效果评价、在评职晋级时也要给老师加分。(5)开放式的内容课堂的内容不讲得完美无缺,天衣无缝,让学生觉得这门学问已走到了尽头,无事可做了,而是提出本课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索。(6)无标准答案的作业为了启发创新思维,做作业时不要求追求统一的步骤和标准的答案,即使是对于那些答案是唯一的题目,也要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求解。对一些典型的作业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7)组织讨论课小班课基本上都组织了一定比例的讨论课,教师事先提出问题,设定几个学生
16、主讲,老师作总结。为了做好主题发言,学生要事先查阅很多资料,要写出发言提纲,要准备别人可能提到的问题,这个过程对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钻研问题的精神有很好的锻炼和培养。(8)改革了考核办法一是试题以分析、综合和学生可自我发挥的题目类型为主,引导学生平时就注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改革了考试的形式与计分方法,课堂提问、讨论的发言、作业的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要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避免了期末考试中“一纸定成败” 。(9)改革了实验方式与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并且要求学生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设计实验过程并自
17、己完成实验,在8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五、师资队伍根据当初工作方案中制定的师资建设目标,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在人才引进、教师进修和师资培训方面,都有所作为,进行了有益的改进和大胆的尝试。具体做法:1.人才引进。试点学院分别有计划的引进了具有工程经历和企业经历的专职教师,学术水平与工程水平并重是主要审查条件,同等条件下工程经历丰富者优先聘用。2.教师进修和培训。支持试点专业专职教师选择国内外企事业开展进修活动,学校已经有计划的根据教师的申请,逐批的安排教师到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实践工作。选派教师到企业“ 顶岗工作” 或挂职锻炼,按批次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轮训,鼓励
18、教师与企业合作研发工程项目,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已经完成试点专业8名教师的企业轮训任务。3.企业参与“ 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依据不同专业实际教学需求遴选企业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主。我校的试点专业与企业合作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工作,首先校企联合创建人才互培机制,制定了互培计划,即学校定期为企业人员进行工程基础理论培训,企业为我校的专职教师定期开展工程实践培训,这种合作的开展,使我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持续深入良性循环的开展。其次,我校建立和完善了企业教师资格标准
19、、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度,将校外企业教师的管理也纳入到学校教师管理体制中来,但是对企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别管理制度。这样既保证企业教师管理规范,又能使企业教师管理不过于死板。最后,给予企业教师优越的待遇和提升能力的机会,我校在为企业教师提供优厚待遇的同时,更为企业教师提供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机会,在企业教师学历提升方面,学校给出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和优越的条件。六、校企合作91.校企合作整体情况多年来,学校一直立足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围绕吉林省汽车、冶金、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模式,坚持走产、学、研联合办学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开拓各种途径和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一百多
20、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在加强现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以实施“卓越计划” 为契机,根据参与“卓越计划”的各专业特点及行业要求,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为核心,以提升我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先后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春城际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等知
21、名企业签订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 8 个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与其中部分企业联合申请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目前,我校已有 5 个中心(分别是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和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财政部等 23 个部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这使我校成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之一;我校与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 长春工业大学
22、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参加了 2012 年“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的申报工作,该“中心” 已通过吉林省教育厅评审专家的认可,并推荐到教育部审核备案。2.校企合作模式在落实和增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校企之间进一步完善了企业10教师聘任、科研合作、人员挂职锻炼等事项,并就合作建设适应未来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独立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实践项目、毕业生项目设计内容、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学生在企业期间有关人身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展和深化了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为学生高质量企业学习经历提供了有力保障。合作具体形式如下:(1)教师到企业 “顶岗工作
23、”合作科研在青年教师的培训中加入工程教育环节,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参观了解生产过程。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 顶岗工作” ,增强我校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与工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实践内容,使原本枯燥的工程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更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教师的讲课和研究的热情同样受到鼓舞,教学相长,教学双赢。(2)落实与新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3+1”培养模式的创建首先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方面的调整,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根据教育部“ 卓越计划” 的要求,在学生四年本科课程设置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年的时间,学生接受的是来自企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我校
24、按照这个要求,在实践模块的设置上,引入更多企业培训环节,将最基础的实习实训部分,都尽量安排到企业完成,以期能让学生真正能达到一年的企业实践,从而达到了新型培养模式的要求。(3)联合企业规范教学培养环节学校聘请企业资深技术骨干到校开设专业课程,从事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与科研指导工作。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授课,通过上课做演示,学生实际动手,将企业中最精髓的部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4)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环节的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项目带进校园,使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直接融合,给教师和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和实训环境。要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实践环节的特点,决定哪些课程或环节由学校来完成,哪些由企业来承担,按照行业企业对所需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力争取得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