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称解释1、兽医公共卫生学: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防疫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比较医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等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2、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流动沿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顺序被逐步减少,通常后者获得能量大约只为前者所含能量 10,即 1/104、生态金字塔: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个营养级有机体个体的数量、能量及生物量,按营养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绘制成结构图,所得图形与金
2、字塔相似,所以称之为“生态金字塔”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从大气圈、水圈和土岩石圈中获得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沿着生物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又通过生物体被分解后回到周围环境中。这样的途径反复运动着,这种循环称为6、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岩石在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中的滞留称为库。7、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8、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
3、量及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态系统。9、微生态平衡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10、益生菌:通过改善微生态平衡,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11、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1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地人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3、环境污染源: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环境产生或排放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
4、、场所等。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长久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到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15、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一类具有毒性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流动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16、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17、自净:在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18、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
5、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19、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0、排泄: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机体排出的过程。21、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细胞内的代谢变化过程。22、耐污种:只在某一污染条件下生存的物种。23、生物净化:在设计的工程设施内,利用生物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24、矿化:将有机物完全无机化的过程。25、共代谢: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26、人兽共患病: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
6、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一类疾病。27、自然疫源地:由某些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域。2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资料。29、比较医学:对各种动物和人的正常健康状态、疾病病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的类比研究,从而了解和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律,一寻找控制和消灭疾病的途径和方法的学科。30、现代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
7、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31、基因工程: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重组。32、细胞工程: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在细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获得重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个体,从而达到改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物种,或加速繁殖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产品的综合性生物工程。33、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 或 RNA ) 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 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3
8、4、治疗性疫苗: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35、体外受精:将成熟的卵母细胞,或将未成熟卵母细胞培养成熟后,在体外人工创造的环境中,用在体内或体外获能的精子与卵母细胞进行受精的过程。36、干细胞: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37、生物安全:对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外来有害微生物等生物体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38、生物危害:由生物因子形成的危害。39、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
9、一般为 0.001-100um 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40、生物安全防护:避免生物危险因子,特别是偶然的和有意利用的生物因子,对生物体包括实验室工作者在内的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的意识和措施。41、生物安全柜:负压过滤排风柜。42、实验室分区:根据生物因子污染概率的大小,实验室可进行合理的分区。二、填空题1、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其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特点、生态系统的控制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物质循环分为气相循环(大气圈和水圈,全球性循
10、环)和沉积循环(土壤岩石圈,非全球性循环) 。5、信息传递:营养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物理信息传递、行为信息传递6、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输出和输入物质数量上的平衡7、微生态系统的组成:正常微生物群、其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8、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9、肿瘤病毒的两重性:增殖性和致癌性10、克山病的发病原理:营养因素,病毒感染11、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限性、潜伏性、不可逆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扩大性12、环境影响的社会性:隐现性、未来性、综合性、全球性13、现代公害事件:集中在城市、水污染日趋严重14、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一般
11、特性:协调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1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6、污染物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公式:P=A-(R+U)P 为 SFG;A 为从食物中获得的能力;R 为呼吸作用的能力损失;U 为排泄作用的能力损失17、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微生物悬浮液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堆肥法、填埋法、土壤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法、生物修复和生物补救技术18、生物技术分为三个层次:现代环境生物技术、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19、生态工程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人工湿地、生物浮岛20、生物修复的原理:接种微生物 添加营养
12、元素 提供电子受体 提供共代谢基质 添加表面活性剂21、人兽共患病的特性: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突发性、隐蔽性、区域性、职业性22、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动物模型:B 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T 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联合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获得性免疫缺陷动物模型23、怎样获得肿瘤疾病动物模型:皮肤涂抹法、注射法、埋藏法24、生物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生物材料或生物系统、通过一定的工程系统获得产品或提供服务25、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6、实验室感染的类型: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事故性感染、人为破坏27、实验室感染的来源:标本来源、
13、实验动物、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2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生物危险:吸入感染性气溶胶而引起的空气传播感染三、简答1、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健康 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防控 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动物医学实验与人类健康2、兽医公共卫生学的作用与发展前景: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生活环境不受污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动物防疫和检疫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通过动物医学试验促进人类保健事业的发展3、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物种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子改变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盲目开荒、资源利用不合理
14、、环境污染信息系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4、一级标志与二级标志的区别:一级标志是结构缺损,二级标志是结构变化结构缺损是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结构变化是生态系统某一个成分变化结构缺损最后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结构变化最后导致生态平衡失调5、宏观生态平衡失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干旱和水资源危机6、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皮肤癌增多 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 免疫系统的抑制7、酸雨的危害:使鱼群密度降低,甚至种群消失通过食物链在水产品和粮食、蔬菜中富集,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之间危害人体健康:其微粒可侵入肺部,酸雾刺激眼睛,呼吸道受损而咳嗽8、生态平衡的保持:控制人口增长
15、 保护和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环境9、微生态系统的功能:(1)营养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与脱毒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 合成微量营养物质(2)微生态系统的免疫抗病作用:竞争性排斥有害微生物 免疫增强作用 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10、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1)定位标志:确定微生物菌群在宿主中存在的位置。微生态平衡的标志首先应包括定位的检查结果。(2)定性标志:对微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分离与鉴定,即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种类。(3)定量标志:对生境内微生物总菌数和各种群活菌数的测定。微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技术。11、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1)外环境改变 (2)机体正常生
16、理结构的改变 (3)免疫抑制疗法 (4)抗生素的使用 (5)感染12、细菌定位转移:(1)横向转移:正常菌群由原定位处向周围转移,如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的转移(2)纵向转移:上层的细菌转向深层,甚至进入粘膜下层,如粘膜和皮肤13、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有针对性地使用窄谱抗生素 尽量非经口用药 保护厌氧菌14、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特点:调整微生态失调 生物拮抗 改善微环境 生长促进 治病防病15、陪伴分子:在蛋白质折叠中发挥作用的分子。 如 热休克蛋白,脯氨酰基异构酶,柠檬酸合成酶等。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各渠道的信号传导与网络调节必不可少。陪伴分子家族成
17、员所陪伴的蛋白质可能按其天然的功能形式进行折叠,其过程相对复杂。16、DNA 肿瘤病毒与 RNA 肿瘤病毒的区别:癌基因对 RNA 病毒而言,完全是一种寄生性分子,它的存在与否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无关所有已知的 RNA 肿瘤病毒的癌基因,都在细胞基因组中有其对应的同源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而 DNA 肿瘤病毒的癌基因,则在细胞基因组无对应同源序列RNA 肿瘤病毒癌基因的寄生部位在细胞基因组和病毒基因组之间转换,变现为癌基因的反复重叠寄生现象17、MHC-抗原肽-TCR 分子生态三角:p48三种分子(MHC-,MHC-,抗原肽/TCR)在两种细胞(TC/APL 或巨噬细胞)之间的三角联系,
18、这三种分子互为生态条件,各有两个连接点使彼此联系为三角构形,称为18、抑癌基因 P53 基因有两种存在形式:(1)野生型:即天然存在的形式,生理性地调控细胞的正常数量(2)突变型:即病理形式,失去了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功能,失去了抑癌作用19、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区别:(1)生活环境主要由人工改造或创造而成;生态环境主要是自然形成的。(2)生活环境主要受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的影响,所造成的污染往往直接地、明显地、即时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主要受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影响,遭到破坏往往是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衍,造成持续的经济损失。(3)生活环
19、境的污染,较易治理,见效也快;生态环境的破坏,较难治理,见效较慢。20、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区别:(1)原生环境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次生环境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重大改变的环境(2)原生环境存在许多对健康有利的因素,但有的地区并不适合人类长期生活;次生环境根据人类活动对人类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21、相反应: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因,水溶性增高并成为合适于相反应的底物。相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因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或带有某些基因的污染物与细胞内物质结合。22、浓缩、积累、放大的区别:积累是指由于捕食在
20、生物体内积累形成的,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23、污染物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1)酶活性的诱导:混合功能氧化酶、抗氧化防御系统酶、谷胱甘肽转移酶(2)酶的抑制作用:不可逆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24、污染物对蛋白质的影响: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改变 引起亚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 影响酶的催化功能 导致遗传毒性 引起机体特殊的免疫反应 引起机体繁殖功能障碍25、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并不对机体的所
21、有器官产生同样的毒性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效应器官:靶器官并不一定是效应器官。有些物质作用于靶器官后,其毒性作用直接在靶器官表现出来,此时效应器官就是靶器官;有些物质作用于靶器官后其毒性由靶器官之外的器官表现出来,此时效应器官不是靶器官。蓄积器官:毒物对蓄积器官不一定起毒性作用,即使蓄积器官浓度高于靶器官。26、有机磷农药对鸟类行为的影响:抑制鸟类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神经系统中毒对领地失控不能照顾后代27、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临床作用 亚临床作用 三致作用 免疫损伤作用 激素样作用(2)引起人类疾病:传染病 寄生虫病 职业病 地方病28
22、、环境污染的控制:(1)治理工业“三废” (2)预防农业性污染(3)预防生活性污染(4)预防交通性污染29、人兽共患病的分类:(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类: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寄生虫病(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类:以动物为主的、以人为主的、人兽并重的、真性人兽共患病(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类:直接人兽共患病、媒介性人兽共患病、周生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30、人兽共患病的危害:人兽共患病种类多、分布广 人兽共患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人兽共患病给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31、人兽共患病的防控:行政措施 检疫 疫情报告与扑灭 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 消毒、杀虫、灭
23、鼠 多学科和多部门的密切配合 提高人民的卫生素质32、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意义: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资料 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样品来源和分析方便,结果可靠 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33、动物模型的分类:(1)按产生原因分类:自发性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 基因工程动物模型(2)按系统范围分类: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疾病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3)按模型种类分类:整体动物 离体器官和组织 细胞株34、比较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1)生理特征比较研究 (2)繁殖性能比较研究(3)饥饿与营养不良的比较研究 (4)药物毒理学比较研究35、生物安全的范围:防范生物恐怖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保障转基因生物体安全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生物治疗、干细胞、克隆技术等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36、微生物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