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28774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 型题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E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D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 O2CO 2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C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 K+向膜外移动是由

2、于:BA单纯扩散 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 D出胞作用 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A在静息状态下,Na +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 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 Na+通道大量开放 C 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 +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 +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Na + 、K +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钠泵运转可使:DA2 个 Na+移出膜外 B2 个 K+移人膜内 C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人膜内 D3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人膜内 E2 个 Na+移出

3、膜外,同时有 3 个 K+移人膜内 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 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 Na+K+泵的作用A 型题E膜上 ATP 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D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 B顺浓度

4、差使细胞膜外的 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 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C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 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 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 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BA前者大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前者约大 10 E前者约大 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A K + B.Na+ C Cl -DCa 2+ EMg 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 K+浓度,静

5、息电位的绝对值将:C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增大 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BA钠的平衡电位 B钾的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BAK + BNa + CCl - DCa 2+ EMg 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 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BA先减小后增大 B不变 C 减小 D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A 型题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EA细胞内的 Na+浓度高于膜外 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 +通道开放造成 Na+

6、外流C大量 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 Na+的平衡电位时,Na + 外流停止 ENa +通道失活,K +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DA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 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EA阈电位 B去极相 C 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BA相对不应期

7、B绝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D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C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C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

8、述,哪项是错误的:E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A 型题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26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BA对 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 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 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 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2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CA丸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美洲箭毒 D六烃季铵 E四乙基铵28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DA

9、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29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BANa +通道关闭 BCa 2+通道开放 C K +通道开放 DCL -通道开放 E水通道开放3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DACa 2+的贮存库BCa 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E使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3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C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纵管终末池对 Ca2+的通透性升高D纵管终末池中的 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ECa 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 T 结合32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

10、中的 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D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质网膜 E粗面内质网A 型题第二章 神经系统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BA.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B突触前膜超极化C.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E通过轴突-树突型突触的活动来实现2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AA. 钠、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B钠、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C. 钾、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D钾、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E. 钠、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3GABA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其结果是:DA. 直接引起一个动作电位B先引起 EPSP,经总和达

11、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C.先引起 I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D引起 IPSP,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E引起一个较大的 EPSP4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C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B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C.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D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E突触间隙加宽5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BA入泡作用 B出泡作用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单纯扩散6下列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Ca 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A 型题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突触后膜对 Na+、K +,尤其是对 K+的通透性升高D突触小

12、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E. 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7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C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C兴奋节律不变 D. 总和 E易疲劳8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DA脊髓前角 B中缝核 C纹状体D低位脑干 E黑质和红核9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DA5羟色胺 B甘氨酸CY-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E去甲肾上腺素10脊髓的 Renshaw 细胞,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D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CGABA D甘氨酸 E. 牛磺酸11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AA. 保证反射活动的协

13、调性B及时中断反射活动C. 使反射活动局限化D使兴奋与不兴奋的界限更加明显E有利于反射活动的交互进行12Renshaw 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属于:DA交互抑制 B传入侧支性抑制C突触前抑制 D回返性抑制E对侧肌抑制13下列哪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CA单线式联系 B聚合式联系C环状联系 D辐散式联系A 型题E链锁状联系14在动物实验中,当脊休克过去之后,在原来切断面以下再作第 2 次切断,其结果是:BA. 脊休克再出现 B,不再出现脊休克C动物立即死亡 D. 脊休克加重E. 出现血压降低15膝跳反射是属于:AA. 单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B单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C

14、多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D多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E. 单突触的牵张反射16运动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是:EA引起梭外肌收缩B直接兴奋 神经元C. 引起梭内肌舒张D直接抑制 -神经元E调节肌梭的敏感性17肌梭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AA. 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C. 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E. 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18腱器官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DA. 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C. 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E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19. 在对侧伸肌反射中,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BA 型题A. 感受器

15、兴奋及冲动在传人的传导时间B兴奋经过中枢突触的传递时间C冲动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时间D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时间E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时间20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是:EA. 纤维 B 纤维 C类纤维D类纤维 E和类纤维21下列关于脊休克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B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C脊髓反射逐渐恢复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E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CA脊休克 B肢体痉挛性麻痹C. 去大脑僵直 D去皮质僵直E. 腱反射增强,肌张力降低23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DA小脑前叶两侧部B前庭核和纹状体C

16、小脑前叶蚓部和前庭核D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和网状结构抑制区E网状结构抑制区24大脑皮质运动区的 4 区,其生理功能是:BA主要与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B主要与对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C主要与双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 D主要与对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E主要与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A 型题25锥体系的生理功能是:CA抑制肌紧张 B设计、制定运动指令的程序C. 加强肌紧张 D增强传人冲动的传递以保证肌群间的运动协调26执行随意运动“指令” 的部位在大脑皮质的: CA顶叶 B颞叶 C中央前回 D中央后回 E枕叶27支配躯干和近端肢体运动的大脑皮质代表区位于:BA中央后回 312 区 B中央前回

17、6 区C中央前回 4 区D第二运动区及运动辅助区28震颤麻痹患者的病变主要部位是:DA尾核 B苍白球 C底丘脑 D. 黑质 E. 红核29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CA全身肌紧张降低 B腱反射减弱 C面部表情呆板 D运动多 E意向性震颤30小脑绒球小结叶的生理功能是:BA加强肌紧张 B维持身体平衡 C抑制肌紧张 D协调随意运动 E管理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31交感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失活主要是;CA单胺氧化酶破坏 B弥散人血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CONT 破坏 E;肝内破坏32儿茶酚胺与 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抑制作用的部位是:DA子宫 B扩瞳肌 C支气管 D小肠 E括约肌33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

18、梢的化学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DAGABA BATP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5HT34N l受体的阻断剂是:BA阿托品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育亨宾 E. 普萘洛尔(心得安)35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C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E不变36支气管平滑肌的受体是:CAM 受体 BN 受体 C 1受体 D. 2受体 E 受体37可被箭毒阻断的受体是:BA 型题AM 受体 BN 受体 C 1受体 D. 2受体 E 受体38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BA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交感神经节前与节后纤维39交感神经节后

19、纤维的递质是:C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5羟色胺 E多巴胺40 受体的阻断剂是:AA酚妥拉明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普萘洛尔(心得安) E阿托品41自主神经节的兴奋性递质是:D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 ATP D乙酰胆碱 EGABA42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CAM 受体 BN 1受体 CN 2受体 D 受体 E 受体 43使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胃肠收缩加强的递质是:DA去甲肾上腺素 BATP C5HT D乙酰胆碱 EP 物质44饱中枢在:DA弓状核 B视上核 C下丘脑外侧区 D下丘脑腹内侧核 E下丘脑前部45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CA痛、温觉和压觉B痛、温觉和深压觉C痛、温觉和轻触觉D本体觉和轻触觉E痛、温觉和本体觉46视觉代表区位于:D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颞叶皮质 D枕叶皮质 E岛叶皮质47右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DA左侧头面部 B右侧头面部 C双侧头面部 D左半身 E右半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