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29216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国通用)2018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历程(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2演变特点

2、(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 ,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3)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2方严密的统治网络。(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6)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

3、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的转变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实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4注重官员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 ,从控制对象的范

4、围看,由镇压儒生,到控制官员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不同类别 古代中国 古希腊政治结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古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经济发展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城邦出现了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是依托大河和农耕,虽然此时的文化也具备多元化的特性,但不能改变封闭性和保守性特点古希腊城邦孕育的文明依托海洋,具

5、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一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项目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3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1)商周

6、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 1 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考点 2 宗法制的影响考点 3 分封制、礼乐制考点 4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2016全国卷丙,T242016全国卷甲,T272014全国卷,T242013全国卷,T24(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 1 汉承秦制考点 2 科举制考点 3 重史传统对宋代君主统治的影响考点 4 汉代外戚干政考点 5 汉代地方吏治考点 6 君主专制强化、“君权神授”思想考点 7 汉唐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考点 8 君主专制的强化考点 9 中国古代官员培养、选拔与考察2016全国卷丙,T252016全国卷甲,T252016全国卷乙,T262015

7、全国卷,T252015全国卷,T252014全国卷,T242013全国卷(1)从考查内容看,以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实施、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内容,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选官的制度等是考查的重点(2)2018 年高考中,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将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可能集中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这一核心问题上,也有一部分试题4,T412012新课标全国卷,T292011新课标全国卷,T40(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 1 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考点 2 明代内阁制考

8、点 3 清代军机处2016全国卷乙,T272014全国卷,T272012新课标全国卷,T28具体考查专制主义(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或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4高考全国卷,T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解析:选 C。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 C 项。2(2014高考全国卷,T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

9、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选 B。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A 项错误。C 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 。D 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

10、册” ,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5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内阁官员事务是否繁忙,故排除 A、C 两项;D 项不准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服从皇帝命令的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体现了在清代僵化的政治体制下,官员拘泥规制的情形,故选 B 项。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2012高

11、考新课标全国卷,T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

12、达到了顶峰,故选 C 项。2(2013高考全国卷,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 项正确。A 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

13、 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 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3(2016高考全国卷丙,T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6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选 B。西汉初期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由材料可知,萧何收拾秦的文书,不能由此得出汉初官员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的结论,D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内容,B 项符合题意。4(201

14、6高考全国卷乙,T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选 A。中国有重视记载历史的传统。由材料可知,史官对皇帝行为的记载影响皇帝的言行,故 A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B 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史官与君主间的矛盾,排除 C 项。宋太祖只是不愿史书记载其失误,故 D 项错误。5(2016高考全国卷乙,T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

15、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 B。三司直属六部,地方办事效率不高。明中叶以后,巡抚逐渐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答案为 B 项。这一变化使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排除 A 项。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不会削弱六部的权限,排除 C 项。材料中的变化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 D 项。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考查历史价值观1(2016高考全国卷丙,T24)周代青铜

16、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选 B。商周时期的铭文并不属于全新的文字体系,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青7铜器功用的信息,D 项错误;由铭文的内容“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家族传统的继承,C 项错误,B 项正确。2(2014高考全国卷,T24)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

17、、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 项;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拜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C 项;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 D 项。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1(2016高考全国卷甲,T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

18、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选 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D 项正确;A 项“最优秀”的说法过于绝对;B 项,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才学,排除;C 项“排除”说法过于绝对。 2(2015高考全国卷,T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选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中说两汉时期皇帝的

19、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年幼,执政大臣也从他们中选择,反映了母族亲属(外戚)在两汉时期的地位极高,另外皇帝年幼,很容易被外戚控制,导致汉代经常出现外戚干政,故选C 项。3(2015高考全国卷,T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8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

20、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郡太守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故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宣帝的观念而非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 C 项;D 项内容在材料中未提及。4(2016高考全国卷甲,T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选 B。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A 项排除。B 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因此他

21、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台湾,以便于拜祭;C 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 主观题(第 41 题)(2013高考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 a、图 b,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角度:汉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设问角度: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予以说明设问限定:比较两图,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9读材料关键信息:图中汉代、唐代行政区域划分及变化;图片名称等关联教材:汉代“州”的设置、唐代“道”的设置;汉唐经济发展程度的变化等

22、列思路“是什么” ,仔细观察地图,提取相关的有效信息;其次要对比所提取信息,即两幅地图的不同之处,纵向看变迁与变化“为什么” ,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横向看联系与互动,加以论证说明(分类说明、中外说明、区域说明、转化说明、时代说明、进程说明、视野说明)“怎么样” ,从纵向变化所隐含历史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满分示例】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隋唐时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示例三:信息: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

23、即“道”比“州”的数量增多。说明: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的发展更进一步。示例四:信息: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汉至唐边疆民族融合加强,疆域扩大,边疆地区与中原联系加强。【变式训练】(2017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 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为提取图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类型题目, 此类题目所给图片隐含信息丰富,提取并不难,难点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说明提取的信息,本题中可以从区域位置的变化来进行提取信息并予以说明,如从中共控制区域的变化来思考

24、,或从根据地的发展情况来考虑,或从中共实力的角度都可以。答案:示例一:信息: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说明:红军长征胜利,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主要在华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示例二:信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得到极大的发展,区域和面积得以扩大。说明:在抗日战争中,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力量得以壮大。示例三: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在农村寻求突破到捍卫解放区的领导权。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在中心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力量相对薄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来发动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抢夺胜利果实。(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三明质检)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共同的公共墓地里。这主要反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