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 6 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6 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 (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
2、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第一章思考题1、抗原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基本特性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答:(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完整性(进入途径)(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4、表位答:抗原
3、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是 TCR/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5、异嗜性抗原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佐剂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7、MHC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8、简述 HLA 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答:HLA 复合体位于第 6 号染色体短臂 6p21.31,全长 3600kb,共有 224 个基因座位,其中 128 个为功能性基因,96 个为假基因。HLA 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类基因区类基因区和类基因
4、区。其产物包括有经典的 HLA-类抗原、HLA-类抗原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9、HLA1 类和 2 类抗原在结构和分布上有何不同,各递呈何种抗原答:I 类抗原由重链( 链)和 2-m 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 CD8 结合,对 CTL 识别靶细胞起限制作用。类抗原由 链和 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各种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 CD4 结合,对 Th 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10、HLA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答:1、抗原加工和提呈2、其他生物学作用11、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答:1、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2、HLA 与疾病关联(与遗传病的关系)3、HLA
5、 分子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发生(肿瘤细胞 HLA1 类分子表达水平减弱或缺失,自身免疫病靶器官组织异常高表达 HLA2 类分子)4、HLA 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第 2 章思考题1、抗体答: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球蛋白。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答:免疫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单体结构(H2L2) ,四条肽链靠链间二硫键连接,各肽链分子内由链内二硫键折叠。1、重链和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3、功能区4、铰链区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 (V 区的功能)(2)激活补体 (3)结合细胞(通过各类细胞表面的 Fc
6、 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介导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答:IgG:单体、血清主要抗体(抗菌、抗毒素)成分、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和 SPA 结合(协同凝集反应) ,用于免疫学检测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合成最早、是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类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抗体IgA:单体(血清型) 、二聚体(分泌型) (sIgA) 、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IgD:mIgD 是 B 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IgE:亲细胞抗体、引起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5、单克隆抗体答: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分泌的高度均一、只针对一
7、种抗原表位的抗体。第 3 章思考题1、补体答: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2、补体系统的组成答:补体系统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分哪3个阶段答:识别阶段、激活阶段、攻膜阶段4、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异同答: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细菌、真菌等起始分子 Clq C3参与成分 C1-C9 C3、C5C9、B、D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5 转化酶 C4b2a3b C3bnBb意义 再次感染或感染后期参与特异性免疫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发挥固有免疫效应5、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1
8、)溶解细胞、细菌、病毒 (2) 调理作用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 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黏附(5)其他等:免疫调节、凝血等第 4 章思考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答: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各包括那些答: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TCR、BCR、mIg、APC、CD 的中文意思答:TCR:T 细胞抗原受体BCR:B 细胞抗原受体 mIg:胞膜免疫球蛋白APC:指具有提取、消化、加工与提呈抗原功能的一群细胞。C
9、D:分化群4、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答:(1) 、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识别 PAMP(吞噬作用)(2) 、抗原提呈(3) 、炎症反应(4) 、抗肿瘤、抗病毒(5) 、免疫调节5、T 细胞、B 细胞的免疫功能答:T 细胞: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局,并通过血液与组织间的淋巴管再循环游走于全身组织器官,执行其免疫功能。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而且不同的 B 细胞克隆可产生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的抗体分子。6、细胞因子答: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7、细胞因子的种类及缩写答: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
10、激因子(CSF) 、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 8、细胞因子的共性答:(1) 、多样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2) 、高效性:细胞因子受体、生物活性极高(3) 、局部性:自分泌、旁分泌、 (内分泌)局部作用(4)、短暂性:受激后产生 (5) 、复杂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9、细胞因子的应用意义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重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蛋白。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第 5 章思考题1、免疫应答类型答: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过程、效应作用的不同:
11、T 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B 细胞介导为主的体液免疫根据免疫应答的后果:生理性免疫应答、病理性免疫应答2、免疫应答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3、免疫应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 4、免疫耐受答:免疫耐受:是机体接触某一抗原后所呈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5、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6、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答:T细胞:初始T细胞通过其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后,在其他辅助分
12、子的作用下,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使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为能清楚抗原性物质的T细胞,称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完成对抗原的清除,并对免疫应答发挥调节作用。B细胞: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同时在协同刺激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巨噬细胞: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在宿主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7、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答:(一)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如下规律:1、需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产生抗体。 (此期的长短取决于抗原性质、抗原入侵途径、机体状态等因素。 )2、一般先出现IgM类抗体,后出
13、现IgG类抗体。产生的抗体量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 (二)再次应答(回忆应答):初次应答产生抗体一定时间后,机体接受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少量抗原即可诱发免疫功能较强的二次应答。抗体产生规律如下:1、潜伏期短。2、IgG类为主的抗体迅速大量产生,持续时间长。3、抗体的亲和力高。8、免疫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3)、整体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 6 章思考题1、各型超敏反应的名称、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病例 答:(1)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1) 、发作快 2) 、由IgE介导 3) 、一般无明显组织伤害 4) 、有明显个体差异发生机制:1
14、)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激发阶段:机体接触相同抗原,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IgE与变应原发生桥联作用,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等) ,作用于靶器官,使得支气管、消化道的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高,最终出现全身性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皮肤超敏反应(荨麻疹) 、呼吸道超敏反应(哮喘、变应性鼻炎) 、胃肠道超敏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见病例: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 、 血清过敏性休克3) 、 支气管哮喘4) 、 食物性超敏
15、反应5) 、 皮肤超敏反应(2)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特点:1) 、抗原存在与细胞膜 2) 、抗体为IgG、IgM 3) 、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或无) 4) 、细胞受损伤(或功能亢进) 发生机制:1)抗原:半抗原+载体、非自身细胞抗原、改变了的自身抗原2)细胞:主要是血细胞3)细胞损伤机制:细胞溶解、调理吞噬、ADCC常见病例:1) 、输血反应2) 、新生儿溶血症3) 、药物引起的免疫溶血 4) 、甲状腺功能亢进(抗体:长效甲状腺刺激素) (3)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特点:1) 、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2)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3) 、有补体、
16、中性粒细胞参与引起血管炎等组织损伤发生机制:书P96图6-3常见病例:1) 、Arthus反应(局部免疫复合物病)2) 、血清病(药物热有类似机制) 3) 、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4) 、类风湿性关节炎(4)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致敏T细胞介导)特点:1) 、发作慢2) 、与致敏T细胞有关,而与抗体无关3) 、病变部位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细胞免疫常见病例:1) 、传染性超敏反应2) 、接触性皮炎3) 、移植物排斥反应第 7 章思考题1、人工主动免疫答: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2、人工
17、被动免疫答: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直接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3、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征答:1) 、高度特异性2) 、分子表面的结合3) 、合适的分子比例4) 、可见性(反应分为两个阶段)4、ELISA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酶免疫测定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第 8 章思考题1、细菌、细菌的繁殖方式、大小答: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细菌形体微小,一般以微米作为其细胞大小的测量单位。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2、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答:
18、球形、杆形、螺形3、细菌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不规则形态答:受菌龄、环境因素、药物等因素影响 4、细菌的基本结构(功能)答:细胞壁(保护作用) 、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答:书P125表8-16、细菌L型、质粒、中介体答:细菌L型:细胞壁缺陷细菌。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的囊状物,内含板状、泡状或管状结构。7、细菌的特殊结构(功能、鉴定意义、对致病性的影响)答:荚膜:保护功能、营养储备功能,抗吞噬作用(侵袭力)芽孢:抗逆性强、休眠体、杀灭芽孢为灭菌指标。鞭毛:运动功能、抗原性、侵袭力 菌毛:
19、接合或黏附功能、侵袭力8、细菌的营养物质组成答: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9、菌落答: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固体平板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平板表面散开,一般经1824小时培养后,单个细菌不停分裂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答: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环境条件(酸碱度、温度、渗透压、必要的气体)11、细菌生长曲线规律及其意义答:(1) 、延迟期:菌种适应新环境的时期,代谢旺盛,但细胞不分裂。此时期的长短受菌种、菌龄、接种量、培养条件等因素影响。发酵工业可采用一些方法缩短此时期。(2)、对数期:细菌数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菌体性状典型。
20、适合进行形态观察、药物敏感试验等科学研究。(3)、稳定期:活菌数量大致平衡的时期,细菌代谢产物多数在此时期有大量积累。发酵工业常通过加糖、补料来延长此时期,以积累大量发酵产物。(4)、衰亡期:菌体大量死亡的时期,菌体变形、自溶,此时应终止发酵。12、诱导酶答:诱导酶必须在相应酶底物或诱导物诱导下才能产生,缺乏底物或诱导物的情况下,酶的产生就会停止,此类酶的合成一般受多基因调控。13、发酵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作为最终氢和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形式。14、细菌生化反应有何用途?答:生化反应常用于细菌的鉴别,尤其对于形态、染色体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更为重要。15、IMViC试验包括哪些
21、细菌生化反应,主要用途? 答:包括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等。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16、细菌的毒力构成答:侵袭力、毒素17、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答:P156 表8-618、细菌的感染类型答:隐性感染、显性感染19、带菌状态答: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立即消失,而在机体内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0、革兰染色方法及其应用意义答:包括初染、煤染、脱色和复染四个染色步骤。广泛应用于细菌形态学的鉴别。21、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答:标本采集-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纯培养-生物学性状、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鉴定细菌及其特点)22、放线菌答:放线菌
22、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格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3、放线菌的主要应用意义?答:抗生素、酶制剂等24、放线菌的菌丝类型答: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25、细菌分类的依据答:生物学特性分类、种系分类26、细菌的命名方法答:拉丁双名法。27、种、型、株的概念答:种:由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型:同一种细菌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的称为亚种,而差异小的则称为型。株: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生物学特征的菌株。28、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概念答: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第 9 章思考题1、病毒、病毒的特性答:病毒是一类最微小的(超显微的、可滤过的) 、非细胞结构的、基因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 ,必须在合适的活细胞内才能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的特性: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2、病毒的基本结构答:核心(核酸)+衣壳(蛋白质)核衣壳(+包膜)病毒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