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369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化地理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文化地理 论文名称: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析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姓名:曹文花 学号: 2011210064 指导老师:王晓芳 论文名称:对通道侗族风雨桥的浅谈 二零一四年六月 1 目录 摘要 .3 1、文献综述 .3 1.1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目的 .4 1.4研究意义 .5 2、侗族及其概况 .5 2.1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5 2.2侗族概况 .6 2.3侗族建筑的地位及影响 .6 3、风雨桥及其概况 .6 3.1风雨 桥来历 .6 3.2风雨桥的分布概况 .7 3.3风雨桥的建筑结构 .8 4

2、、侗族风雨桥的文化内涵 .8 4.1侗族风雨桥是侗族精神和信仰的载体 .8 4.2侗族风雨桥反映民族文化的融合 .9 4.3侗族风雨桥展示了侗族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9 4.4侗族风雨桥形成的灵魂观念 .10 4.5侗族风雨桥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11 5、风雨桥的功能 .11 5.1沟通村寨的联系 .11 5.2休息娱乐的场所 .11 6、风雨桥的审美特征 .11 6.1风雨桥与理性美 .11 6.2风雨桥与自然美 .12 7、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2 附录:侗族风雨桥图片 .14 3 对通道侗族建筑风雨桥的浅探 摘要: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村寨中重要的建筑物,是与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密

3、切相关的活动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侗族风雨桥朴实自然的造型和简练的装饰,不失典雅清新,是建筑艺术中实用和美结合相当成功的典范。风雨桥的美体现在造型上、意境上和内涵上。本文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为例,从风雨桥的点点滴滴去了解侗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如风雨桥的特色与传说,风雨桥的历史积淀,风雨桥的文化意义等,只有充分地了解侗族文化,才能很好地运用其传统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风雨桥;深层内涵;特色与传说;历史积淀 1、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如今 ,生产与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口急剧膨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 ,以现代技术为基础 ,以工业化和标准化为核心

4、的生产模式的现代建筑己经在全球蔓延开来。但是 ,有的建筑设计忽略了其地区的自然气候因素、地域特征以及地方材料特有属性为基础的有效适宜的传统技术 ,使得其与当地自然因素之间的朴素关系被截然割裂。另一方面 ,由雷同的发展模式以及单一的价值取向缔造的“全球文明” ,即全球化。“全球化” 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 ,己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建筑领域 ,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当今世界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共同享有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用材 ,这样就使得各个建筑流派和建筑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而另一方面 ,地域建筑文化也受到了全球文化影响 ,其各自所具有的“地域性”特色被建筑的

5、“国际性”所替代。 50 年代 ,世界掀起了对传统建筑与环境的保护浪潮 ,之后 ,我国从 60 年代初便也开始对历史文化遗产加以关注 1。现代城市中具有传统意义的古建筑已经凝固在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 ,比如 北京的故宫 ,对这类古建筑进行保护或者按照其本来面貌再现是适宜的。但是对于那些较偏远地区的民俗建筑来说 ,进行完全保护 ,不仅违背了其生长规律 ,而且也是国家经济能力负担不起的。所以积极保护这类建筑中的少量极具代表性的精品建筑 ,而对于一般的民俗建筑与环境 ,对其继承与发展将更加符合国情。 4 侗寨奇特的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村寨风貌具科考、旅游猎奇的价值,而侗族建筑亦

6、是我国民族建筑中的闪耀一笔。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现在正值通道实现旅游兴县之时,而且今年 2014年 10月份通道即将举行 60 周年县庆,这是对外宣传侗族文化,保护传统民族建筑,丰富我国民族建筑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最好时机。侗族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一体的木石结构桥梁建筑 ,多架在寨脚或寨边的河溪之上 ,与鼓楼相呼应 ,与山水相协调 ,成为侗寨一道亮丽的风景。侗乡风雨桥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事象 ,它与民族的生境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物化的象征符号 ,风雨桥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意义。本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为例,研究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希望增加社会对侗族文化的了解

7、。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侗族的关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 日本。从九十年代初期日本著名的人类学家鸟居龙藏来到中国西南部 ,其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并于 1906年发表了其个人的专著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到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以日本学者田中淡教授组织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史研究班并行合作 ,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技术以及民居类型等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2。 国内关于侗族的研究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陆续地对侗族展开各项命题研究。其中关于风雨桥的有阙跃平的民族学视野下的风雨桥对本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还有张泽忠的侗族风雨 桥、于俊海的风雨桥:中国广

8、西三江摄影集、吴浩的中国侗族建筑瑰宝 : 鼓楼 .风雨桥,戴志坚的中国廊桥。论文类有唐国安的风雨桥建筑与侗族文化初探,潘世雄侗族鼓楼和风雨桥建筑的缘起,萧默的侗族风雨桥,吴能夫的浅谈侗乡福桥的名称含义及其特殊功能在贵州民族研究,李东泽的从恭城孔庙和程阳风雨桥看儒侗和谐审美观的差异,冰河的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王玲的侗族风雨桥的文化特性,谢浩的侗族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程阳风雨桥。杨旭昉的风雨桥侗族人的脊梁,石开忠侗族风雨桥成因 的人类学探析等文章。此外还有大量见诸报章的以侗族风雨桥作为旅游产品介绍的短文和图片报道。 1.3研究目的 5 风雨桥是集桥廊亭于一体且是木石结合的建筑形式,它的建筑工艺最多

9、样,最能集中展示侗族建筑工匠技能,其背后承载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丰富文化遗存,是我们了解侗族文化的一扇窗口。风雨桥作为侗族民俗的物质载体或器物形态,是侗族人民建寨立村必备建筑物之一,是侗族建筑文化、崇拜信仰体系等传统文化观念的静态的凝聚体。本文拟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做考察研究,对侗族风雨桥进行较全面的解读与诠释,试图阐明侗 族风雨桥的艺术成就,建筑美学价值,民俗文化意义,以加深人们对侗族文化的了解。 1.4研究意义 首先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侗族建筑文化。侗族风雨桥建筑是在侗族建筑乃至桥梁建筑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其中蕴涵丰富的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侗族世代传承的不可或缺

10、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侗族建筑的结构工艺以及侗族建筑的艺术审美特点,进而了解侗族的民俗民风。 其次对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对外的名片,承载着该地文化因子的实物 和文化行为就是这张名片的主要内容,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尤为迫切。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和谐持续发展。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开发和利用好这个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对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此外,开展对风雨桥

11、建筑艺术的研究,亦可为城市的建筑布局提供实例借鉴和依据,丰富我国民族建筑的理论,为城市增添一份乡土风情。如通道县城双江的风雨桥,置身 其中,使人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之中感受到静谧的侗乡风情,心情静逸舒坦。 最后,至此通道侗族自治县 60周年县庆之际,为通道政府规划和保护民族文化,为提高通道侗族民族文化做一定的推动作用。 2、 侗族及其建筑概况 2.1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地理区位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地区的南端,东邻湖南的绥宁、城6 步,南毗广西的三江、龙胜,西连贵州的黎平,北接湖南的靖州,为湘、桂、黔三省 (区),六县交界之处。 2.2侗族概况 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地基

12、本稳定在湘黔桂三省 区毗连的地区和鄂西南一带。关于侗族的族源,史家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侗学界有三种看法,一种是源于骆越,一种认为是由干越发展而来,第三种认为黔东南和湘西南的土著“黔中蛮”和“五溪蛮”的后代 3。侗族自古有种植水稻,喜食糯米,四季爱酸食;传统经济来源于杉树及桐茶林,以款自治,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被誉为侗族三宝。 2.3侗族建筑的地位及影响 侗族建筑是建筑艺术的奇葩 ,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这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国人感动 ,也同样感动着世界。侗族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包括风雨桥和鼓楼, 民居建筑包括杆栏式建筑,吊脚楼式建筑。 早在 1985年 6月 ,在北京举行

13、的“侗族建筑及风情展览”上 ,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 :“鼓楼和风雨桥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民族文化的瑰宝 ,是传统建筑园地里的两朵奇葩。”联合国的一位高级官员更是赞誉说 :“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不但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而且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4在民族风情旅游盛行的今天 ,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至 ,只为一睹侗乡鼓楼和风雨桥的雄姿异彩。 2006 年 ,侗族木造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 2月 9日 ,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展台前人头攒动 ,令人匪夷所思的丈量

14、设计 ,精美绝伦的雕花图案 ,神奇巧妙的穿梁接拱再次深深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3、风雨桥及其概况 3.1风雨桥的来历 “风雨桥又称花桥。这两个名称都非常有意味 ,风雨隐喻着龙可兴风作雨 ;花则是龙的外现的直观意象。当然 .从实用功能来说 ,这两个名称也非常贴切 .风雨桥是因为在桥上可以避风雨 ,故叫它风雨桥 ;花桥是因为它花俏好看 .上有彩绘 ,故称之为花桥。 在侗乡,有寨必 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福桥最为出色,7 这些福桥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多属石墩木身桥梁,程阳桥、普济桥、回龙桥、地坪桥、回福桥、永福桥、永定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龙津桥、普修桥 ,这些都是侗家人的

15、宝贝;它们虽然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也无盘江铁索桥的惊险缥缈,更没有天安门广场金水桥的典雅秀美,但它们是侗族建筑艺术之精品,都是“国”字号的文物。 风雨桥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处,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这里多山、丘陵、河 流,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优美的风雨桥。 关于风雨桥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侗家的一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俩十分恩爱,形影不离。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时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将培冠刮落河中,布卡猛睁

16、眼一看,妻子不见了,他就一头扎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也纷纷赶来帮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螃蟹 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现出一条花龙,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花龙与螃蟹精展开大战,经过一番撕杀,花龙终于打败螃蟹精,救出了培冠。上岸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

17、,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 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热闹非凡。此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5 3.2风雨桥分布概况 在侗乡有河必有桥 ,这写桥都是当地侗胞集资兴建的。在侗乡众多的风雨桥中 ,以广西三江的程阳桥 ,以及湖南通道平坦的回龙桥和贵州黎平地平的风雨桥最具代表性。前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两个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道平8 坦回龙桥建于清代乾隆三年 (1738

18、),.桥长 62.4米 ,宽 3.75米 6。桥墩全以次青石砌成 ,墩上架杉木为梁 ,上建长廊 ,长廊上建塔式凉亭三座 ,中间一座高 3.43米。廊壁、柱头、瓦檐上均有雕饰。长廊中间为人行道 ,两旁设长凳供行人休息。黎平地平风雨桥的形式和结构与回龙桥大同小异。有人做过统计侗族地区有近 400 座大大小小的风雨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内有风雨桥 110 多座,龙胜 36 座;贵州黎平 100 多做,从江 50 余座;湖南通道 42 座。 7 3.3风雨桥的建筑结构 风雨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柱体的 桥墩 ,上下游均为锐角 ,以减少洪水的冲击。中部为桥面 ,采用

19、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 ,全为木质结构。桥梁跨度为 10米左右 ,主要是根据木材的长度。上部为桥面廊亭 ,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 ,梁柱上、梁枋上绘有各种彩色图案。栏杆外挑出一层风雨檐 ,它既增强了桥的整体美感 ,又保护了桥面和托架不受风雨的吹刮。桥架放在桥墩上面 ,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铆固措施 ,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整座木桥建筑不用一枚铁钉 ,全是杉木穿枯 ,桦卯嵌合 ,大小条木 ,横穿直套 ,纵横交错 ,结构十分严谨。外观上楼亭飞阁 重檐 ,层叠而上 ,少则三层五层 ,多则七层以上。有四角、六角、八角形式 ,成为歇山、横尖屋顶。亭檐上下 ,飞角

20、起翘 ,廊脊和塔脊均有花、草、风、鱼雕饰 ,飞禽走兽。攒尖顶置有复钵、莹瓶 ,收尖处还有铜鸟或白鹤。这些饰物嘴里装有簧片 ,随凤转动并迎风而鸣。桥檐板处 ,常塑有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以及一些植物、几何图案等等 ,正脊上多塑有双龙抢“宝” ,并配有彩画点缀其上。在侗族寨民的装点之下 ,这些建筑都有气冲霄汉之雄姿 ,又有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寓意。远眺风雨桥 ,有如游龙卧水 ,雄踞察边 ,极其壮丽 ,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建筑风 格。它反映出侗族工匠的力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4、侗族风雨桥的文化内涵 4.1侗族风雨桥是侗民族精神和信仰的载体 侗族信仰万物有灵 ,信仰的神灵包括自然界

21、的山神、土地神、水神、火神、天地神、日月神、雷神 ,侗族的祖母神“萨岁” ,外来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道教 8。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刻上了神灵信仰的烙印。风雨桥在侗族的心目中已远远超越了作为方便过河的功能 ,它代表了侗族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信仰。侗9 族作为长期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居民 ,土地贫瘠 ,生存环境不佳 ;交通闭塞 ,对外经济文化交 流困难 ,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非常缓慢。正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 ,人们更渴望找到适宜生息的场所 ,得到神灵的庇护。侗族的经济生活主要来源于水田和山林 ,因此村寨选址多依山傍水 ,村寨后的山为神山 ,为村寨的“养寨山”、“龙山地脉” ,禁止砍伐 ,而村前的河流

22、里有水神 ,会给村寨带来财喜 ,但有时也会把财喜冲走。出于保护村寨 ,阻挡不好的风水 ,拦下好的风水的目的 ,因此侗族多在村头寨尾建风雨桥。风雨桥上往往供有神龛 ,供奉的神灵有关羽、土地神等。村民祈求他们能保佑村寨平安 ,保佑村民幸福。在风雨桥桥头往往有一些饮水设施 ,方便行人取水饮用 ,取 名“长生井”、“长寿泉”等吉祥之名 9。 4.2侗族风雨桥反映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桥是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产物 ,其采用的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木材、石材 ;建筑技术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 ,同时又有汉族宫殿建筑和南方民族“干栏式”建筑色彩。因此 ,可以这样讲 ,侗族风雨桥是中国传统的房屋建筑

23、技术在桥上的应用。风雨桥上供奉的关羽和土地神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奉祀的神祇。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回龙桥 ,桥亭尖端处 ,有一个陶制葫芦 ,葫芦上立着一支展翅欲飞的鸟儿 ,桥廓有对联、匾额和题词。这些侗族人民喜爱的图饰、造型 ,在 汉族文化中也是象征吉祥与美好的信物。如青龙 ,是汉文化中传说的古神兽名 ,象征东方与吉祥 ,古代行军以画青龙的旗帜表示东方之位 ;鸳鸯又称相思鸟 ,用来比喻夫妻 ,寓相亲相爱之意 ;莺鸟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比拟人的高贵、美善、贤俊 ;葫芦象征人类始祖的保护神 ,寓意美好与吉祥 10。这些都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而把这种成果应用到桥上 ,创造了杰出的风雨桥的则是侗族。时至今日 ,风雨桥仍是其他民族认识侗族 ,感受侗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4.3侗族风雨桥展示了侗族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侗族人民不仅是物质文明 的创造者 ,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他们勤劳善良 ,互助团结 ,有着淳朴的民风。建风雨桥所用的材料 ,皆千家万户捐赠。在一些风雨桥边都修有水井 ,使劳累奔波的行人可在井旁的树荫下歇凉解渴 ,水井四周用青石板镶成 ,并以雕有龙鱼图案的青石板覆盖。冬天 ,热心的侗民在风雨亭里生起不灭的火塘 ,让行人休息或取暖 ;还有不知名的侗族妇女 ,经常将自己制作的草鞋悬挂于桥亭 ,供长途跋涉的劳作者穿用 ,这些行动仿佛是无声的语言 ,揭示了侗族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