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1)光行差效应提出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 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遥远的任意一颗恒星, 观察的望远镜方向在一年内有周期性的变化 C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 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 所发现在地球轨道的不同位置上, 我们用以假如星光射来的方向固定, 如图1所示,则当地球在位置a时,望远镜需朝下偏一个角 度a; 当地球在位置b时,望远镜需朝上偏一个角度 a。如果a、b位置使星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