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 甘肃省 天水市 教师招聘考试 试题估测 一、 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较深远影响的人是 (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
2、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B)。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6.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起关键作用是 (C)。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7.儿童认知发展到达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D)。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8.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 9.学习动机的强化
3、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行为认知主义者 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 D.行为主义者 10.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C)。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1.教鸟概念时,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C)。 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12.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B)。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13.组织策略属于 (B)。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1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A)。 A.发散思维 B.推测
4、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1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D)。 A.6 岁 B.7 岁 C.8 岁 D.9 岁 16.心理辅导 的基本目标是 (D)。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17.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A)。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行为产生的条件 C.行为的标准 D.具体目标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有效进行,功能在于 (B)。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 C.反馈 D.评价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B)。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 (C)。 A.专家教师课时计划简洁
5、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1.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2.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无意识、最根本动
6、因。持该观点的人是 (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小学生的思维 (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7.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
7、少年儿童 8.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信件、日记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B)权。 A.公正评价 B.隐私 C.人格尊严 D.名誉 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0.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C)性。 A.强制、普及和统一 B.科学、选择和统一 C.普及、基础和发展 D.科学、基础和发展 11.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D)。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2.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 A.因材施教原
8、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C)。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B)。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B)。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
9、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1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18.皇帝“皇帝就是沙皇”,祖国“美丽的地方”,说明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处于(A)。 A.第一级水平 B.第二级水平 C.第三级水平 D.第四级水平 19.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 (B)。 A.50%B.50% 100% C.100% D.100% 150% 20.心 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 (C)。 A.知觉
10、B.记忆 C.注意 D.思维 1.新课程改革倡导 (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与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2.提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 A.斯腾豪斯 B.斯滕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3.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 (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 )课时。 A.二 2 B.三 3 C.四 4 D.五 5 4.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容量大 B.保持时间长 C.信息编码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 D.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在接收什么、做什么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记忆。 A.形象记
11、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 )。中公教育提供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7.班级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学者马卡连柯提出的。 (判断题 ) 8.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判断题 ) 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 判断的发展水平。 (判断题 )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判断题 ) 1.【答案】 D。中公网校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是立足于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答案】 A。中公网校专家解析:“行动
12、研究”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特别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如果教学要得到更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3.【答案】 B。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 3节课。 4.【答案】 ABC。中公网校专家解析: D 为短时记忆的特点。 5.【答案】 C。 6.【答案】 ABCD。 7.【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由前苏联学者马卡连柯提出的。 8.【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9.【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道德两难问题除了可以用于测
13、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教育意义。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再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0.【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 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2.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
14、育家 ( )。 A.孔子 B.墨子 C 董仲舒 D.朱熹 3.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教育应培养其 (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学条件设备现 代化 5.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能力 D.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6.按照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15、D.逻辑思维 E.理论思维 7.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判断题 ) 8.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成为课的结构,也叫做课堂的环 节。 (判断题 ) 9.复式教学是把两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判断题 ) 10.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产婆术。 (判断题 ) 1.【答案】 C。 2.【答案】 A。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第一个实施启发教育的是孔子。 3.【答案】 C。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学生想改
16、掉,有道德认知,但是却总是不能克服赖床毛病,需要我们培养他的意志力。 4.【答案】 ABCD。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等。中公教育提供 5.【答案】 ABCD。中公网校专家解析:首先是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6.【答案】 ABD。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17、 (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吃糖时感觉第二块没有第一块好吃,这是因为 ( )的缘故。 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先后对比 D.联觉 3.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 )。 A.形成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差异 4.下列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 ) A.课堂小测验 B.入学摸底测验 C.课堂提 问 D.期末考试 5.下列观点中 ,属于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有 ( )。 A.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 B.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C.提倡“发现学
18、习法” D.主张教师是教学中的辅助者 6.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 )。 A.德育原则 B.教育者 C.德育途径 D.受教育者 7.一个创造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思维的发散 -聚合 -再发散 -再聚合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判断题 ) 8.孟母择邻的故事表明环境因素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变化。 (判断题 ) 9.大量的智力 测试表明,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的。 (判断题 ) 10.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照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语言交往障碍。 (判断题 ) 1.【答案】 A。中公网校专家解析: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x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 (教育 ),叫做
19、合乎顺序。因此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答案】 A。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答案】 C。中公网校专家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4.【答案】 AC。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评价方式,故选AC。 5.【答案】 ABCD。 6.【答案】 BD。 7.【答案】。 8.【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环境对
20、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这种影响是 有限的,而不是决定作用。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多重影响。 9.【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智力极低与极高的人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智商中等。 10.【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题干所描述的现象属于影响课堂交往因素中心理因素里的认知障碍。 1.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的个别教育工作是指 ( )。 A.集体中优秀生教育 B.集体中后进生教育 C.全体学生的教育 D.既包括优秀生,也包括后进生的教育 2.教师 要“感悟”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热情学习,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 ( )
21、。 A.兴趣 B.能力 C.觉悟 D.道德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4.实施教育的途径有 ( )。 A.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班会 D.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 ( )。 A.学术影响力 B.人格影响力 C.职权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6.关于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略学生的需要 B.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C.过分重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忽视了未来生活的需要 D.过
22、分注重“教程”而忽略“学程” 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 (判断题 ) 8.少年期心理学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判断题 ) 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 班级授课制得弊端而提出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判断题 ) 10.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社会化。 (判断题 ) 1.【答案】 C。 2.【答案】 A。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23、,要学生自己主动热情的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答案】 A。 4.【答案】 ABCD。 5.【答案】 BC。中公网校专家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6.【答案】 ABD。 7.【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 8.【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心理学家把少年期 (初中生 )称为“危险期” 或
24、“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要给少年独立的空间,对他们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9.【答案】。中公网校专家解析:题干中认为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是片面的,应该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采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10.【答案】。 13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0.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 A.认 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41.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2.下列选项中 ;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43.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4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 ;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45.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 ;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 ;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