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经过了十多年的长期准备,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在被美国收购的评级机构中,中诚信、联合在全国各省均设有分公司,他们可以从事国内的所有评级业务,市场份额合计超过2/3以上。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严重威胁国家经济技术信息安全,使中国难以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获得话语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资评级机构没有一家在美国境内开展信
2、用评级业务,在亚洲和欧美评级市场上没有中国的评级声音,中国在世界评级界的“话语权”很弱。这种开放的不对等性使得我国民族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我国评级业的长远发展。基于以上原因,研究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就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了解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构建一个能够有效隔离风险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框架,为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二、主体(一)有关信用评级机构的基础理论信用评级,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用评级,是指独立的专业信用报告机构对债务人如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与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字母和数
3、字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和损失的折中程度,广义的信用评级则是对各类市场参与者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发行主体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进行的评价,除狭义的信用评级以外,还包括由信用报告机构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展的其他非信用评级服务,包括对投资质量、管理质量、市场风险、资产波动性等方面进行评级,故股票评级、基金评级、公司治理结构评级等,也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按照评估对象不同,信用评级可以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RATING和其他信用评级如项目信用评级。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4、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根据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等多方面信息对一国中央银行及该国中央政府偿还外债的能力及意愿做出评价。这种等级并不是直接对政府信用的评价,而是通过这种等级评价,反映该国偿还其全部对外债务的能力,这些债务包括公共事业和私人的借款。根据“国家主权上限“原则,一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一般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等级。(二)有关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分析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在其专栏发表评论“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
5、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由此课可见,信用评级的力量不容小觑。EDUARDOACAVALLO,ANDREWPOWELLEANDROBERTORIGOBN爱德华答卡瓦洛、安德鲁鲍威尔、罗伯托理卡伯,200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评级中囊括了有些不能从息差中反应出来的信息内容,即评级影响价值。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根据评级做出决策的,所以它们对信贷危机的影响不言而喻。ADAMLASHINSKY(2008)认为穆迪这样的评级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评级是,明知大部分借款人的信誉比较低,而且很大比例的人在申请抵押贷款时没有
6、提供收入证明文件人,却还给与投资级别的评级,说明他们是自愿上当受骗的。所以他们理应为此次贷危机买单。COLINBARR2009认为评级机构对信贷泡沫的产生功不可没,对此次危机难辞其咎。路透社的全球金融板块曾说,对于不少主动型资产经理来说,信评机构的问题是他们动作太慢,以至于不能找到危机所在。这就是为什麽信评机构渐失大型投资者的信任,基金经理偏爱前瞻性评级,大型投资机构更依赖于自身的评级体系。而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的FT评论家们则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一直是本轮金融危机的替罪羊之一。在对它们的批评中,由于投资者过度依靠评级结果进行投资而造成的损失,不应由评级机构来承担。直至2010年11月11日穆
7、迪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才调为AA3,2010年12月16日标普给予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才调升至AA。姑且不论其调整后的评级是否真实的反应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的稳定性,之前这种明显被低估的评级直接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赵晓玲(2010)直言现代社会的信用关系是通过信用评级的机制维系并运行的,信用评级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引发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经济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廖萍、苏睿、蒋琛娴(2010)将信用评级比喻为一种经济核弹与弗里德曼的说法不谋而合。三大评级机构已经控
8、制了中国金融定价权,进而威胁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国际亟待建立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争夺经济核弹控制权。张锐(2010)的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阳谋”揭露了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以下简称“三大”在中国留下的印辙和痕迹,人们更能强烈地感受到那些简单符号中所潜藏的野心。史建忠(2008)认为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扩大风险的催化剂角色。文小刀(2010)则直接认为失信的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张亦春、胡晓(2009)认为在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信用评级机构先为大量华尔街制造出的“有毒”证券贴上了安全标签,助长了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当金融风暴席卷华尔街的时
9、候,评级机构又扮演了“杀手”的角色,通过迅速下调相关产品信用评级水平,大大加速了危机的蔓延与恶化。唐友伟(2010)则从欧洲债务危机中得到启示主权信用级别下调,使希腊马上陷入了政府融资成本被抬高的困境,眼看到期的债务无法通过市场再融资来偿付,只好求助于其他官方资金的援助因为信用级别的调低意味着风险增高,筹资所需付出的风险贴水也要提高,这将大大增加政府的利息负担,为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赤字添加压力。这种困境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市场上发酵,并产生了连锁效应。(三)建立新的信用评级机构卢森堡首相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JUNCKER认为需要设立一个欧盟机构来挑战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10、和惠誉国际评级三家美国公司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中国的金融界呼吁,中国政府应该考虑发展本土评级公司,摆脱三大评级机构的影响,但问题是国产评级机构其评级是否具公信力。邓聿文(2010)认为,不能将自己的企业特别是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拱手相让”于外人,而是要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主权信用评级机构。无论是当前希腊等欧盟国家面临的窘境,还是以往中国的教训,都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千万不能把自己的金融命脉操控在别人手里。李豫(2010)呼吁创建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品牌信用评级机构是我国评级机构发展的方向,提出完善法规、理顺管理体制;改变信用评级收费模式;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
11、据库;对央行征信中心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把改制后的央行征信中心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品牌的征信评级机构,使其与我国国力和金融发展相适应等政策建议。2010年7月11日,大公国际在北京高调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份象征着向三大国际巨头“挑战”的报告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国际信用评级界的关注和热议。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争夺国际金融话语权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国际信用评级界而言无异于一场地震。易玉英(2010)将其定位为与西方信用评级机构抗衡大公首发中国声音;罗书宏(2010)则认为这是关于国际信用评级这一话语权的较量。较之于国内媒体,国外媒体的反应甚是激烈,英国的每
12、日电讯报说“中国的报告描绘的是一幅全球信用评级的革命性图景”,意大利的24小时太阳报说“不过你的评级结果多么的令人瞠目结舌,但是一个新的国家信用评级体系诞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德国的明镜周刊的说法对美国则更为负面,说“美国的评级机构早已失去了绝不犯错的光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它脱不了干系”,而美国自己的财经网说“中国的信用评级至少给法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一种启迪,这样的国家有必要摆脱美国评级体系的束缚,寻找一种更能够准确反应本国情况的参数”。但是,PIERREBRIANON在路透社的热点透视中扬言计划设立设立欧盟信用评等机构堪称一疯狂的念头。他认为欧盟若设立一家评等机构,肯定会为市场所讪笑
13、。姑且不论其管理方式为何,外界都会质疑其实际的功能与保护投资人无关,而是全然为政治力所驱使。提倡这个想法,似乎忘了多数欧洲证券投资人可被视为“盎格鲁萨克逊“即支持自由市场,他们就是不会信任这个新机构。各界指责三大信评机构草率行事,而这个新机构将会被视为政治操弄下的工具。(四)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LAWRENCEJWHITE(劳伦斯杰怀特,2010)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两个发展方向,其一就是加强法制约束,甚至有可能通过立法禁止“发行人支付”的模式。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要求进一步对评级机构采取更严格措施来处理冲突和增加透明度。公共政策是一个另发展方向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将其安全判断代表团撤销
14、到信贷评级机构。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债券投资组合会维持安全政策的目标。金融机构将承担其判断债券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及其监管者的双重角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敦促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政策制定者应继续努力减少自身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尽可能删除或替换法律法规及央行抵押品政策中提及评级的地方。如果在规则中采用他们的评级,那麽监管者应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监管,特别是要确保其方法透明性,且不存在利益冲突。唐友伟(2010)的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提出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
15、的功能。评级机构由发行人支付费用的模式,势必引起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利益之间的巨大冲突。余兆伟(2010)希望未来的监管部门能耐够尽职,在市场尚未成熟之前,鼓励更多的进入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短期内,监管部门课考虑仍然坚持发行人付费制度,运用其它方法弱化利益冲突要求国内经济机构坚持信息披露原则,保持评级过程公正严谨;披露评级模型和更多信息,解决可能带来的“套模型现象“;做好顺周期性和评级下调滞后之间的平衡。三、评述国内外关于信用评级和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很多,但是站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尤其是主权信用评级的角度去审视信用评级就相对较少。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和以赵晓玲为代表的国内学者,不谋
16、而合地说明了信用评级的巨大影响力。绝大多数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归咎于信用评级机构,可他们忽略了评级是对过去的总结,而非对未来的预测。笔者认为投资者过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才是导致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克洛德容克和中国金融界呼吁的建立新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可行的,但就像PIERREBRIANON所说的外界都会质疑其实际的功能与保护投资人无关,而是全然为政治力所驱使。各界指责三大信评机构草率行事,而这个新机构将会被视为政治操弄下的工具。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构建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文章甚少。最后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一致的看法。笔者希望通过
17、研究,构筑一个发展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框架,为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参考文献1邓聿文我们需要自己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N上海证券报20105722邓渊剑信用评级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PP1403黄瑾轩从金融危机视角对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型的分析和修正D厦门厦门大学2009PP1644史健忠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角色及影响J上海金融2008956595刘永刚中国对评级巨头说“不”J中国经济周刊20102812156唐友伟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J国际商务财会2010(9)84877朱罗丰影响评级市场发展与评级产品应用的几个问题J上海金
18、融20081084868李豫创建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品牌信用评级机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20239刘和勇欧洲债务危机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反思J中国外资2010718919010王红娜,乔冬灵,时凌云论我国信用评级建设J网络财富201015727311陈支农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危机四伏J对外经贸实务20107182012白伟群中国主权债信评级提高说明了什么J金融信息参考2003122613吴红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中国发展观察J20091192114刘永刚标普示好J中国经济周刊2010313615廖萍,苏睿,蒋琛娴信用评级一种经济“核弹“J201033611511716文小刀失信的信用评级机构J世界博
19、览201011404117罗书宏国际信用评级有关话语权的较量J中国对外贸易20108303318冯嘉雪大公国际孤独的挑战者J中国新时代2010(9)768019李新民,徐培英外资大规模收购我信用评级机构严重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建立自主信用评级体系刻不容缓N经济参考报2010412820美国渗控我国信用评级业严重威胁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研究报告课题组美国控制我2/3信用评级市场严重威胁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N经济参考报20100412821张锐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阳谋”N中国企业报20100628322杨国英揭秘信用评级机构背后的盈利模式J国际融资20109212223毕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变革和规制
20、J经济导报2010(30)353624郑良芳发展民族评级业事关国家安全J红旗文稿201016925张锐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功能扭曲和改革前景N中国货币市场2010(7)202526魏婷婷,陈怀海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抢滩中国市场J银行家20042848727张锐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罪与罚J决策与信息20108172028刘飞信用评级理论及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029李延霞,王建华大公国际称不接受出让主权为条件的评级资质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9/25/C_12604587HTM30张亦春,胡晓金融危机后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及启示J西部金融2009
21、10323331赵晓玲信用评级机构的本质分析J时代经贸2010516432余兆纬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改革方向研究国内评级机构的监管发展走向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33张强,张宝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10(1)15015334赵晓玲信用评级机构的本质分析J时代经贸2010516435COLINBARR穆迪与标普依然我行我素HTTP/WWWFORTUNECHINACOM/FIRST/C/200910/12/CONTENT_25295HTM36ADAMLASHINSKY信贷危机信用评级机构难辞其咎HTTP/WWWFORTUNECHINACOM/FIRST/C
22、/200805/04/CONTENT_6939HTM37LAWRENCEJWHITETHECREDITRATINGAGENCIESHOWDIDWEGETHEREWHERESHOULDWEGOECONOMICPERSPECTIVES,FORTHCOMING201036EDUARDOACAVALLO,ANDREWPOWELL,ROBERTORIGOBNDOCREDITRATINGAGENCIESADDVALUEEVIDENCEFROMTHESOVEREIGNRATINGBUSINESSINSTITUTIONSINTERAMERICANDEVELOPMENTBANK,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