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超声诊断学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一部分 超声诊断学 一、概述 医用超声诊断系统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中,经过声反射等原理( CT、 X线为透声原理),将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以探索体内器官生理和病理变化,由此来判断疾病的一种新兴诊断方法。 正常人耳可接受声频率范围为 1620000Hz,高于 20000Hz者则称超声。然而诊断用的声频率远远要大,通常用的频率为 300万 750万次 /秒,即 3MHz7.5MHz,对机体浅表又易穿透部位应用高的频率,而深在部位则用相对低的频率。 超声诊断原理 超声传播系通过介质中粒子的机械振动进行的,它不同于电磁波,顾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在人体复杂介质中其质点(或粒子)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即以纵波形式传播。超声在介质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只要二者的密度或声速不同,在其交界面即产生阻抗,其间只要有 0.1%的差值即可产生反射与折射等;加之超声呈直线传播,故有良好的方向性;超声传播由于本身的扩散、反射等,以及组织对声能的吸收,因而有声衰减现象;此外超声传播过程中,如声源与接受体存在相对运动,即可产生频率变化,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总之,人们可利用超声传播的特性,获得其有效信息,成为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超声诊断的发展 由于人体是一复杂的有机体,通过声反射原理所产生的信息,同样也是复杂的。由于人体组织内存在不同声阻抗,
3、故超声诊断是利用大大小小界面上引起超声回波原理发展起来的;是从病变器官组织的声阻抗值的变化或运动状态来获得诊断信息的。当前应用于临床的 A超、 B超、 M超等诊断仪都属于反射式仪器。其中以B超应用的领域最为广泛,主要是因其能显示病变范围,病变物理性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其图像给人们以真实感。 B型超声的优点及几种常见回声类型 B超切面显像要求能够显示出脏器或病灶的轮廓,并能显示其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回声信息,以便进行综合分析;通常所见的回声有: 1、等回声区 2、无回声 3、低回声 4、强回声 5、声影等等 等回声区 回声强度接近或等于灰标的中等亮度部分,即指灰标的中间部分,如正常的成人肝脏实质回声。如图: 正常肝脏声像图:轮廓清楚、实质回声均匀、 肝血管清晰 无回声区 无回声区:显示介质均匀,内无界面反射,表明透声好。主要见于含液性器官(如充盈的膀胱、胆囊等) 正常膀胱声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