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病)丽水市疾控中心 蓝玉清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其幼虫可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性脊神经根脑膜炎或脑脊膜神经根炎,也可损害肺、眼睛和鼻。广州管圆线虫是陈心陶1933 年首先在广州鼠肺内发现, 1935 年确定为新属、新种, 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1937 年M atsumoto 在台湾野鼠肺动脉内亦发现一种线虫, 将其命名为鼠血圆线虫H aem ostrongylus ratti 。1945 年D ougherty 认为鼠血圆线虫应是广州肺线虫的同种异名, 故改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1945 年N om
2、ura 和Lin首次报道台湾省1 例15 岁的男孩脑脊液中检获该虫幼虫。1946 年后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印度洋各岛屿, 陆 发现该病病例。 23 南 23的和亚 5。 报 确 和 病例3 000 例, 其中 国台湾省 300 例。, 该病在 国 陆 为 , 1996 年报道4 例确 病例。 8 年 , 国 陆 ,现现病例和 病例, 在currency1引起发。 1997 年10“, 市首次发生广州管圆线虫体fifl并引起该病发, 105 人 ”47 人发病, 患44.8% ; 77 人, 人发病。 2002 年8 “26 , 省市 , 8 名1113 岁的生, 在 水 内 100 , 后,
3、510 currency1 起 , currency1发病。 2002 年10 “9 , 州市 20 人在 国 , 2 d 后13人 发病。 年 “ , 首次发生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 为, 市共 报 例病例,其中重病例 例,一例死亡, 经治愈院 例。在对名 住院病例进行了病个案调查中发现,主要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青壮年, 岁例、 岁 例、 岁例, 均有生或半生淡水的就 史。 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的虫多寄生于鼠肺动脉内(雌虫约30mm,宽约0.5mm;雄虫约20mm,宽约0.3mm),也可 于右心。雌虫产卵(椭圆形,75m40m)于血流中。虫卵随血流 肺毛细血管,在末梢动脉血管内形栓塞并发育,熟后孵第一期幼虫,幼虫穿 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呼吸道气管上行 咽喉currency1,再吞入消化道,最后随粪便排体外。 排体外的第一期幼虫,耐干燥,但在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中可存活3周。当第一期幼虫被软体动物吞或主动钻入其体内 fifl,1周后蜕皮变第二期幼虫,再经2周后蜕皮第三期幼虫(fifl期幼虫)。当鼠吞含fifl期幼虫的软体动物或饮了受污fl的水后,幼虫在鼠胃内蜕鞘,并进入肠壁小血管,经肝或淋巴、胸导管被右心,再经肺currency1血管 左心,由此 身体各currency1器官。但多数幼虫均颈动脉 脑currency1,穿破currency1血管在脑 表面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