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7年瑞典科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的酸碱电离理论: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H+的物质为酸;能电离产生OH-的物质为碱。局限性: 1、无法解释不含OH-的物质也显碱性的问题。2、无法解释物质在非水溶剂(如乙醇、苯、液氨)中的酸碱性问题。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定义(1923年丹麦 布朗斯台德和英国 洛里)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acid);如HCl 、 HAc、 NH4+ 、 H2O 等凡是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base)如Cl -、Ac -、 NH3、 OH- 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质子理论定义 -质子酸碱的概念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给出质
2、子的物质都是酸(acid);凡是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base)。酸和碱不是孤立的,酸给出质子余下的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又变为酸。Al(H2O)63+ H+ + Al(H2O)5OH2+酸 质子 + 碱 HCl H+ + Cl -HAc H+ + Ac -H2CO3 H+ + HCO3-HCO3- H+ + CO32-NH4+ H+ + NH3H3O+ H+ + H2O H2O H+ + OH-分子阳离子阴离子左 边 全 是 酸阴离子分子阳离子右 边 全 是 碱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后成为碱,碱接受质子后成为酸。共轭酸碱对(conjugated pair of acid-base) 酸、碱可
3、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质子后可以再结合质子,酸给出质子后就变为碱:酸 质子 + 碱 (3).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质子酸碱的特点:(1).酸碱的范围扩大了,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2).两性物质:既是酸又是碱,如 HCO3-、H2O 。(4)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酸越弱,它的共轭碱越强。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H+ HAc + NH3 NH4+ + Ac-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碱反应的方向:酸1(A1)将质子转移给碱2(B2),本身变为碱1(B1);(B2)碱2 质子变为 酸2(A2)。反应可以在水中 也可以在非水溶液、 中 。较强酸 + 较强碱较弱酸 + 较弱碱相互作用的酸和碱越强,反应进行的越完全。HCl + NH3酸性;因HClNH4+ ,碱性:NH3 Cl-,所以反应向右方进行。AC- + H2O酸性:因HAC H2O,碱性:OH-AC-,所以反应偏向左方。NH4+ + Cl-HAC + OH-( )酸碱反应的 质:NH4+ + H2O H3O+ + NH3 (盐类水解)通式: A1 + B2 A2 + B1H2O + H2O H3O+ + OH - (水的电离)HCl + H2O H3O+ + Cl - (酸的电离)H2O + NH3 NH4+ + OH - (碱的电离)HAc + OH - H2O + Ac - (中和反应)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