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 第一节 概 述 第三节 化 学 性 消 化 第四节 吸 收 第五节 大 肠 的 功 能 第二节 机 械 性 消 化 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及方式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吸收: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形变 ) 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质变 ) 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消化过程示意总汇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 )一般生理特性 1.
2、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是肌源性的 , 不如心肌规律 , 节律较慢 ,无固定节律点 。 整体受 CNS和体液的影响 。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因其 ATP酶活性低 、 钙泵少 。 3.较大的伸展性 :能容纳性舒张 , 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 4.一定的紧张性: 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是肌源性的 ,维持中腔器官形态 、 位置及基础压力 , 整体受 CNS和激素的影响 。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对电刺激和锐性刺激不敏感 , 对化学(ACh、 酸碱 )、 物理 (温度 、 牵拉 )较敏感 。 (二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平滑肌 RP较小 (-50 -60mV), 主
3、要由 K+外流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此外 , 静息状态下的 Na+少量内流和 Cl-的外流也有关 。 在 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 , 称为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 2.慢波电位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 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 抑制时去极化 。 慢波电位作用: 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 AP产生的阈值(使 RP接近于产生 AP的阈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蠕动的方向、节律、速度 )的起步电位。 3、动作电位 在 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每个慢波电位上的 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 产生机制: 刺激 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 AP 。 三、消化腺及其分泌 功 能: 1、改变 pH 2、分解作用 3、稀释食物 4、分泌黏液、抗体和液体,保护作用 分泌为耗能过程 四、胃 肠 激 素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 分泌部位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胰岛 D细胞 生长抑素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G细胞 胃泌素 胃窦 十二指肠 I细胞 胆囊收缩素 小肠上部 K细胞 抑胃肽 小肠上部 Mo细胞 胃动素 小肠 N细胞 神经降压素 回肠 PP细胞 胰多肽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S细胞 胰泌素 小肠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