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十二五”期间中部农村地区人口 _ _ 与水环境协调研究 _ 完 成 人: 班 级 :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1) 0 引言 (1) 1 中部农村地区人口与水环境概况 (1) 1.1 中部农村地区人口概况 (1) 1.2 中部农村地区水环境概况 (2) 2 农村人口与水环境的协调问题分析 (4) 2.1 农村人口数量对水环境的影响 (4) 2.2 农村人口素质对水 环境的影响 (4) 2.3 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4) 2.4 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5) 2.5 人口
2、流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5) 3 协调农村人口与水环境的关系 (5) 3.1 控制人口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 3.2 协调农村人口与当地水环境容量 (6) 3.3 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6) 3.4 协调人口流动与水环境 (6) 3.5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7) 3.6 继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7) 3.7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7) 4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9) 第 1 页 共 9 页 “ 十二五”期间中部农村地区人口与水环境协调研究 摘要: 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
3、略举措。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增长,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农村地区人口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中部农村地区的脱困超越时期,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部农 村地区的人口与水环境的协调关系的研究,试图探索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修复和保护农村地区的水环境,使其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关键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水环境 ;中部农村地区; 0 引言 “十二五”规划对中部农村地区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 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国
4、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中部农村地区的脱困超越时期,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极为重要。只有协调好农村人口与水环境的关系,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 中部农村地区人口与水环境概况 1.1 中部农村地区人口概况 我国中部地区一般是指 山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和安徽六省。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给中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部各省市都
5、是农业大省,特别是河南和湖南农业人口多,所占的比重大,农村的发展与富裕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 2 页 共 9 页 表 1 截止到 2012 年末中部六省人口概 况 省份 总人口 农村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 农民人均纯收入 山西 3572 万 1760 万 51.26 % 6356.6 元 江西 4503 万 2364 万 47.51 % 7828 元 湖南 6638 万 3659 万 45.1 % 7440 元 湖北 5779 万 2687 万 53.49 % 7851.7 元 河南 10499 万 3897 万 42.4 % 7524 元
6、 安徽 6120 万 3294 万 46.5 % 7160.5 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2 . 1.2 中 部农村地区水环境概况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 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 ,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 ,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 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 中部 农村水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污染问题是局部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近直排放
7、河道、湖泊,使得水体污染严重越来越严重,民众要求对此加强控制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粪便及其冲洗等排水。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地农村生活污水的量和质也相差较大 ,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量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 污水中氮和磷也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有机污染物较欠发达地区的要低。总的说来 , 中部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 目前 中部地区 农村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排污河两岸、污水灌溉农田及地下水污染严重,许多清水河变成了排污河;
8、 乡镇企业布 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排污种类多、浓度高,往往是一个企业污染了一条小河、一个池塘、一片农村,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 城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农村生活排污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粪便就地堆放、污水就地排放,污染了农村内部及周边水环境和卫生环境,使乡村小河、池塘变成了臭水沟、臭水塘; 农业第 3 页 共 9 页 内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流失,已成为农村地下水和大江、大河及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 。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径主要是直接洒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或通过下水道入河等。 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
9、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乡镇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治污项目很难开展; 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对农村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 由于我国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 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如何控制与治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 以河南信阳周党镇为
10、例,其农村污水排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一是不少农户在新建房屋和旧房卫生设施改造中 ,虽然建有三格化粪池 , 但却没有排放设施 ,而是依靠土壤渗透 ,这种方法虽简便 , 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地下水 .二是即使有排水系统 ,绝大多数也是合流制排水 ,且一般采用明沟排水 ,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 ,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畜禽粪便随雨水流入沟渠 , 一到晴天气味难闻 , 严重污染着农村生活环境 .三是该区 农村往往有灌渠贯穿其中 ,随着各家各户普遍使用冲水厕所 ,各种污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灌渠 ,对农业灌溉用水污染颇大。此外我国中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或不完善
11、 ,其建设与运行管理相对滞后。究其原因 ,一方面缺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尚无生活污水排放相关控制标准可依。 一些“十一五”期间国家正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后,为改变农村地区分散供水、就地取水的饮水方式,全国建立了众多的第 4 页 共 9 页 饮水安全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 52万个集中供水工程,重点解决中西部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将 鼓励跨村、乡镇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厂,以便集中净化消毒,有益于保持水的质量。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十二五”规划对中部地区提出了明确的发展
12、要求, 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中部农村地区的脱困超越时期,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极为重要。 2 农村人口与水环境的协调问题分析 2.1农村人口数量对水环境的影响 中部农村地区人口密集并且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的过度膨胀超出了当地环境的承载量。特别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剧增,再加上不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使得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农村水环境的这种恶化趋势导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粮食造成减产,影响粮食安全而且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农村人口数量与水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 2.2农村人口素质对水环境的影响 农村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
13、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节水意识、环保意识薄弱。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势在必行。 2.3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增以及乡镇企业污 染造成水质下降,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需求也将增大,这不仅会引起水资源短缺而且对人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 以河南小店镇为例,其为 汝阳县辖镇。 1956 年设小店乡 , 1984年改乡, 1993 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 9 公里,面积 65.9 平第 5 页 共 9 页 方公里,人口 4.2 万 ,临木公路过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乡建镇以来小店镇的人口
14、迅速增长,加上它独特优越的地理区位,县城的水泥厂、化肥厂和铅厂 都分布于此,人口和工业的发展与当地的水环境容量不相适应。造成汝河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困难等 一系列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4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营方式粗放,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耕作方式多样化和先进化,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剧增。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滞后,特别是污水灌溉对水环境、土壤和农作物产生有害的影响。农业灌溉和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养殖而增加的生命需水和冲刷洗涤用水大为增加。同时,
15、农业污染的增加,减少了可利用水量、减少了水资源的环境容量、造成了水资源的进一步 短缺和水污染程度的加重。 2.5人口流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中部农村地区是劳务输出的较为镜中的地区,青壮年大都外出求学或务工,家中的剩余劳动力大都文化水平低下,环保意识较薄弱,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此外,一部分务工的家庭逐渐富裕起来生产生活用水加大对水环境的影响较以前更为深远。 3 协调农村人口与水环境的关系 3.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 退,破坏了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
16、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第 6 页 共 9 页 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 3. 2协调农村人口与当地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某水域水环境使用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 ,在保证该区域 长期稳定的正常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的承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将会
17、造成水质持续恶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口、经济和环境恶性循环,势必会对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协调好人口与水环境的关系,避免人口过度膨胀。 3. 3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 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也可减轻非点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从根本上讲,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
18、沙漠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水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4协调人口流动与水环境 中部各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研究表明人口流出没有改善农村水环境,反而加剧了水污染:导致水塘管理和维护主题缺失;扩大了土地承包的规模,改变了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留守人口环境观念和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水环境保护权利结构失 衡,老人和妇女在维权行动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人口流动使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这就给不完善的农村污水排放系统雪上加霜。 因此,要加强包括人口流动在内的全面转型背景下农村内外生水污染的综合研究,调动全社会力量缓解农村水污染恶化的趋势。 第 7 页 共 9
19、 页 3. 5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一方面 ,它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具有带动和辐射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城市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城乡纽带作用 ;另一方面 ,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现 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给排水管道 ,这将大大减少水体污染物分散排放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水环境 ,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更应抓好新农村建设这个发展契机,带动农村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人口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3. 6继续 加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由于我国农村面广人多,生活污水
20、处理技术具有长期的效益与广大的市场,必须动员大专院校和科技机构加强相关技术研究。针对当前处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投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分散型 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并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增加脱氮除磷的功能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3. 7乡镇 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的选择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大都是按照现有大城市生活污水工艺处理,其处理设施建造投资与日常运营费用是大多乡镇的财力难以承受的,这就成为制约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的瓶颈。因此选择投资低、日常运营费用少的工艺是关键。 ( 1) 经济发达、规模大且用地紧张的乡镇,应优先选用处理后再回收工艺。
21、( 2) 经济发达、规模小且用地紧张的乡镇,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优先选用微动力充氧好氧生物处理和土壤虑渗工艺 。 ( 3) 规模小且闲置土地多的乡镇,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优先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污水管网厌氧(或化粪池)生态处理排放水体 , 生态处理处理单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土壤渗滤、生物氧化塘、湿地处理以及它们的组合体。 第 8 页 共 9 页 4.结语 总的来说,中部农村地区人口与水环境发展尚不协调,人口流动、人口构成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
22、处理工作中 ,应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处置的原则 ,依据村落的 布局 ,科学选用污水处理工艺模式。有关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及技术措施、政策措施 ,并加大投资力度 ,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农村污水处理国际研讨会”新闻通稿 EB/OL. ( 2006-09-13) 2007-10-13. 2 梁祝 , 倪晋仁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 J.中国地质大学学 报 , 2007, 7(3):18-21. 3 苏东辉 , 郑正 , 王勇,等 . 农村生活污 水处理技术探讨 J.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05,
23、28(1):79-81. 4 关青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乡韩楼村调研报告 农业经营变化50 年的比较 J.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2010( 05) . 5 何刚 , 霍连生 , 战楠,等 .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 J.北京水务 , 2008,( 6):22-25. 6 冯松歌 .河南省新乡县 Q 村调查笔记 2J.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2010. 7 鲁礼新 .贵州沙坡农户行为与环境变迁 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09) . 8 杨继 富 , 李久生 . 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J.中国水利 , 2006,( 5) : 21-23. 9 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治理保护对策 N.中国水利报 2002-3-8.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coordinate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