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旅游研究初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99670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旅游研究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3 页 ) 心理旅游研究初探 摘要: 心理旅游 是近年出现的新名词,探讨了心理旅游的概念及发展过程,提出了心理旅游的作用和特点。 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 对其进行市场分析。 心理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 心理 ;旅游 ;细分市场 1 心理旅游的概念及发展 1.1 心理旅游的概念 早在 1980 年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马尼拉宣言中曾明确指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基 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力。 ” 当前的种种迹象都表明,旅游产业正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 发展势头。现在,旅游主题和形式日新月异,

2、旅游者也更追求一种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模式。 心理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或许 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生活的快节奏, 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 出现一些心理扭曲现象,通过纯粹的游览山水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因此心理旅游的出现将成为必然。心理旅游 ,亦称旅游心理咨询 , 是指在旅游活动中 , 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能 , 对旅游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 , 或旅游者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 , 通过 一系列活动放松身心、宣泄情绪、实 现心理互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 1。 心理旅游主要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为

3、目的。旅游的线路、景点以及导游词的确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2。心理旅游的设计由心理咨询师为主确定。心理咨询师从有利于实现心理治疗的效果出发 , 合理地选择旅游者、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和导游词合理安排咨询或辅导的时间和地点 , 既实现传统旅游的目的 , 又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 ,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心理旅游以心第 2 页 (共 13 页 ) 理咨询理论为指导 , 遵循心理咨询的规范 , 旅游景点的设计与游览以及导游词的撰写与解说等都要满足心理咨询的需 要。心理旅游是现代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在旅游的同时由心理专家给予适时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心理治疗效果深刻

4、, 影响深远。借助环境的影响 ,通过感觉、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体验以及心理咨询师的适时点拨 , 往往会产生茅塞顿开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产生深刻记忆 ,留下深刻的影响。 1 2 心理 旅游的发展 1.2.1 中国古代心理 旅游的雏形 在我国古籍文献上不难发现 , 有许多文人墨客十分热衷于旅游 。 例如被称为古今第一大隐士的陶渊明 ,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 唐代大诗人李白 , 他们之所以选择旅游 , 是对仕途的一种本能逃避 ,旅游活动完成了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 ,使他们拥有了快乐的心境 .现代人生活快节奏化 , 工作竞争激烈 , 越来越多的应急状态和流动性等 ,这些负

5、面因素使人产生了各种不适应状态 , 那么旅游则成为释放压力的首选方式 。 纵观旅游的发展历史 , 我们可以看到 , 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使游客达到了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调整心态的效果 , 即起到了“心理治疗”的功能 。 1.2.2 现代心理旅游的兴起 心理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用来表述 ,专家们评判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这个问题在各个年龄段的人们 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 年龄越大 , 心理问题就越明显。在心理问题由小变大的过程中 ,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心理旅游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调整心理状态的过程 ,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逐步调整旅游者的

6、价值观 , 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学会放松 , 学会面对压力 、 挫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心理旅游追求的是一种惬意舒心的环境 , 在景点选择上求精求特色。例如观光旅游 , 看着能容纳百川的海河 , 仰望着纯净的蔚蓝天空 ,放眼一望无垠的草原 , 在心理上能让人变得豁达 ; 参观历史遗迹 , 能让人一抛浑浑噩噩的玩世态度 , 产生敬祖爱国心理等等 。疗养旅游 , 除了疗养身体 , 还是心理的一种喘息 , 疗养的那种生活速度可以大大地减轻第 3 页 (共 13 页 ) 人的心理负担。传统旅游产品的大而全的线路使行程过于紧张 , 会给旅游者增添心理压力 , 带来负面影响。心理专家在一项关

7、于部分景观对游客心电状态的影响及行为表现的报告中指出 , 不同的旅游景点因其特色不同 , 对舒缓个人不适心理状态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旅行社在活动组织过程中 , 对线路进行精心设计 , 并结合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 安排与景点相适应的各种活动 , 以期待参团者能够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中与心理专家相互沟通 , 从而达到调整心态、释放压力的目的 , 充分发挥旅游陶冶身心的作用。 1.2.3 我国心理旅游出现的标志 前几年,一条被冠以“清心之旅”为名的心理 旅游线路在北京城 悄然出现,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心理旅游还是受到业内人士和旅游者的广泛关注。 2002 年 , 北京协和医科

8、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 , 首先带着自己的一批朋友 , 踏上了去江西婺源的路 , 揭开了心理旅游的大幕。在七天的行程中 , 一帮在喧嚣城市中迷失自我的人们从陌生到熟识 , 再到无话不谈 , 最后成立了名为“清心”的俱乐部 , 定时聚会 , 谈心 4。在这短短的一周中 , 杨霞教授通过“工作与压力” 等讲座 , 敏感性测试自信心训练等游戏 , 使队员们真正放掉了心理上的包袱 , 真正自由呼吸清新空气。2003 年春节期间 , 杨霞教授又带着壮大了不少的队伍 , 走进了武夷山。前不久 , 他们又去了草原。其间 , 杨教授更是大胆地取消了一些纯知识性的讲座 , 放手让队员们在诸如“爬山比赛”等一些小组

9、性质的活动中去重新接纳身边的人 , 同时也让身边的人重新接纳自己。 对于青少年 , 北京大学金秋心理研究中心组织了北京的一些青少年 ,去北京周边的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进行春游、夏令营。其间 , 他们安排了诸如“对着大山说心事”、“怒吼”等在城市里不可能 做到的活动 ,让孩子们将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 在纯自然的环境中领会到在学校、在家庭、在城市中无法领会的东西。 参加心理旅游对改善人们的心理素质、纠正某些心理问题是有一定作用的。胆小、缺乏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 , 经短期心理旅游后效果较好。另外 , 心理旅游还能给人们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 , 在心理旅游中 , 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集体

10、生活的人们 , 可以经历集体生活 , 经历第 4 页 (共 13 页 ) 咬牙坚持某个项目的经历 , 经历成功 , 经历他人的表扬等。 2 心理旅游的作用及特点 2.1 心理旅游的作用 2.1.1 心理旅游 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旅游者有很大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心理健康的 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我们可以看一下心理健康与 心理异常的图示: 正常 异常 图 1 心理健康分析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从“健康”到“不健康”都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这一范围正是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心理异常”往往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而属于精神病科。通过对心理

11、咨询知识的进一步了 解,可知,在心理旅游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参与和适时疏导 ,旅游者的心理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和调节的,部分定性分 析数据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 定量分 析数据 常形冲突 析数据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应急相关障碍 意症 生理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健康 不健康 精神障碍 常形冲突 析数据 第 5 页 (共 13 页 ) 心理问题甚至可消除。特别适应于青少年、学生、有身份的成功人士或白领阶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上班族、离退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和有交往需求的网友、车友以及为了追求另类感觉和私密性的其他人士等 . 2.1.2 心理旅游具有心理咨询和心理

12、治疗的功效 心理旅游不仅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旅游者, 它对一般旅游者也有很多益处,它可以教人学会休息和宣泄压力, 在丰富多彩的心理旅游活动中 ,既可以满足同伴需求和交友欲望 ,又可以加强素质 拓展 ,培养团体意识、沟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消除不良习惯和行为。心理旅游有助于减少和防止个人独处上网封闭、成瘾、厌学等不良现象 , 消除人们的不良支配时间 , 优化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层次。在旅途中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 , 会使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 同时也使旅游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当然 , 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局限 , 多数旅游活动还满足不了游客这种心理诉求。目前的旅游市场根本无法真正让游客享受到旅

13、游的心灵乐趣 , 更不能起到游客所期望的减轻压力、缓解疲劳、放飞心灵的作用 , 因而大大降低了游客的积极性和旅游效果。 2 2 心理旅游的 特点 2.2.1 心理旅游贯穿于 旅游的全过程 心理旅游并非常规的游山玩水 , 心理专 家 针对旅游者的不同心理状况 , 结合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设置一些特殊的心理训练 , 以及特别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讲座等内容 , 以期对旅游者进行切合实际的心理辅导 。 在心理旅游过程中 , 以大自然为背景 , 与旅游者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 ,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烘托心与心的温暖 。 2.2.2 心理旅游产品 具有 多样性 心理专家在一项关于部分景观对游客心理状态的影响

14、及行为表现的报告中指出 , 不同的旅游景点对舒缓个人不适心理状态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 以自然旅 游资源为例 , 从心理学角度看 , 波澜壮阔 , 奔腾汹涌的大海 , 会使人产生一种冲动或搏击的欲望 , 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悲观失望、不敢面对现实等压抑的情绪 ; 仰望巍峨险峻的高山 , 可以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 , 使人们深刻体会亲情和集体的重要 , 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 空旷的草原 , 能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广博和深远 , 有助于人们主第 6 页 (共 13 页 ) 动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 以及适合人们遐想、深思和创作 , 并且能够增强人的容忍度 。 根据心理学原理 , 考虑心理旅游者的特

15、点 , 心理专家会选择一些既优美又艰苦的地方 , 旅游的时候很苦很累 , 回到工作中才能回味无穷 , 因此在景点选择上求 精、求特色 , 力求让旅游者真正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 2.2.3 心理旅游强调人与 人的交流 在心理旅游过程中 , 不仅像 普通旅游一样提供人与自然、文化交流的机会 , 还标新立异地强调了人与人的交流 , 并以大自然或者文化氛围为背景 , 衬托人与人的交流 , 烘托心与心的温暖。以前是自然和文化唱主角 , 人去欣赏它们 , 现在是人是主角 , 自然和文化是配角 , 是平台。其中,培养人人际交往的项目也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活动中会安排形式多样的训练形式,如 复述别人的

16、讲话、关注他人讲话、礼貌对待他人、锻炼在众人面前讲话、表演等 5。 2.2.4 心理治疗效果深刻,影响 深远 心理旅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改善或完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心理咨询师与旅游者共同商定制定出详细地旅游路线和活动项目,旅游后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服务或咨询治疗。同时, 心理咨询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消除旅游者的阻抗情绪 , 获得旅游者的信任 ,使旅游者打开心扉, 表达真实的自我。在旅途中, 借助环境的影响 , 通过感觉、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体验以及心理咨询师的适时点拨 , 往往会产生茅塞顿开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产生深刻记忆 , 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心理旅游市场细分 任何一个旅游目

17、的地或旅游企业都不 可能满足整个旅游市场和全部旅游者的需要 , 只有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目标市场 , 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市场 。 旅游市场细分可以使旅游经营者更清晰地认识市场 , 通过对市场各种特性进行整理、观察和分析 ,寻找不同的目标顾客群 , 进而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 通过差异化营销活动在竞争中取胜 , 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本文试图从旅游者的不同年龄特征来对心理旅游者进行如下市场细分。 第 7 页 (共 13 页 ) 3.1 在校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游” 3.1.1 小学生 小学阶段的年龄范围大约是 6、 7 岁 11、 12 岁 ,属

18、于童年 期。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6。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发展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而构成儿童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记忆也在迅变速发展。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都明显加深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东西还无法理解,往往会使孩子的心理 产生困扰, 如到田野 中去感受大自然,教他们去认识各种动植物,到收获的季节,带他们参与到劳动中,

19、感受收获的喜悦;心理旅游并不是纯粹的游玩,在心理旅游当中特别是心理夏令营业要得 这就需要 到更大的发展。对 小学生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圣地 以及各种教育基地 , 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1.2 中学生 (1) 初中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 11、 12 14、 15 周岁。经历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 、“危险期” ,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情绪变化 特点为: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 青春期躁动。 青春期也被称为第二期 反抗 期 。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与

20、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 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进入第二 反抗期。第二反抗期的表现: 生 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 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 自以为已经成熟,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 成 成人感与半成人感现状之间的矛盾 4。 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 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发展的不协调,第 8 页 (共 13 页 ) 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以后,学校坏境和教与学的要求都发

21、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就势必会激励他们衍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为此,他们力争要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人格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 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心理途径。对这一现象应予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更 需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转折期。 青春期是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如果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 ,则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活动里将通过各种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学会与人

22、相处、交往,例如 8 分钟交友、组歌、马兰花开等 活动 。 ( 2) 高中生:即青年初期。这是指 14、 15 17、 18 周岁,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 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对待自我,而且能比较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解的自我意识 7。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场发生冲突。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认识能

23、力的提高,以及很快面临职业选择或专业选择的问题,更多的高中生开始考虑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高中阶段,也是一个特殊阶段,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 主要表现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等方面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 ,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 ,只要分数考得高 ,就是好学生 ,存在一好百好的观念 .当学生受到精神压力后,处在这 一时期的学生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者有

24、自杀倾向。另一方面 , 家第 9 页 (共 13 页 ) 长的过分关怀和溺爱等 教育方式使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生存缺乏自主能力,容易产生冷漠自私孤傲等心理问题。不良的生活、社会环境也会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心理问题 。 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心理旅游的活 动,如草原游,身处一望无垠的草原,感受自己的渺小减轻自身的压力,去看看大海,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做人就像大海的波澜不惊,要深沉、稳重。 3.1.3 大学生 在心理发展历程中,大学生要在自我认识、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积累认知,在强烈的情感意志作用下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人格体系。从近几 年各

25、种调查研究来看,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23.2%左右,而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如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缺乏生活方面的锻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新的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诱发孤独不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面对自己捉襟见肘的生活窘境与那些出手阔绰的富家子弟的强烈反差,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障碍。青春萌动的大学生,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对异性的渴望较为强烈,由于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 8。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已不能满 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喜欢一些带刺激性的活动,尤其

26、喜欢探险。心理旅游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它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如“ 攀岩绝壁 ” 培养人们对平衡能力的掌握和遇事的平稳心态,“过独木桥”训练人们的胆量,“天梯”让人体会被别人帮助达到成功后的成就感 ,“惊险刺激的漂流”让人们体会到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等。 根据该旅游主体的特点 , 围绕“朝气蓬勃 ,独立自主”为主题 , 结合在校学生的夏令营和常规出游安排景点和心理训练活动 , 使学生释放学业上的压力 , 了解社会的需求 ,给与自主、自立的锻炼机会 , 从而注重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 同时通过心理旅游活动使同学之间做到团结互助 , 学到新的知识 , 开阔眼界 ,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

27、 旅行以雄伟、险峻、奇特之境为主 , 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使他们产生仰慕敬仰 , 激励他们百折不饶、奋力进取 。 如有“天下险”之称的华山、新疆乌尔禾的“魔鬼城”、浩瀚宜人的北戴河等 。 北京大学金秋心理研究中第 10 页 (共 13 页 ) 心组织心理状况不稳定的青少年到周边的山区、农村进行春游、夏令营 ,安排了诸如“对着大山说心事”、“怒吼”等活动 ,释放心中积压的不良情绪 9。 年龄段 心理特点 适宜的心理旅游产品 小学生 6、 7 11、 12 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对认识外界事物常常产生矛盾与困惑的心理 心理夏令营、革命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采摘果实等

28、 初中生 11、 12 14、 15 处于青春期,又叫 “ 困难期 ” 、 “ 危险期 ” ,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 8 分钟交友、组歌、马兰花开等 高中生 14、 15 17、 18 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面临着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分裂的危机,敢说敢干,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草原游、海滨游等 大学生 17、 18 21、 22 在强烈的情感意志作用下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人格体系,对异性的渴望较为强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喜欢刺激性的活动 攀岩绝壁、过独木桥 、天梯 等 图 2 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适合的旅游产品 3.2 职场人群的“减压、释怀、休闲游” 近年来 , 白领这个术语 在我国已广为人知 。 白领群体或阶层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 例如, “剩女”这个词也越为流传 , 被人们所熟识 。 这些群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 收入水平也相当高 , 对婚姻和家庭的意义 逐渐淡化、功能在减退; 以工作为中心安排时间 , 追求档次和品位 ,消费水平高 , 是广大普通劳动者所羡慕的群体 。 由青音主持的中国之声夜间节目神州夜航到改版 之 后 的 千里共良宵 , 曾多次做过 以“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