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可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1259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可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可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可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可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可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答: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 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 1、早期环境问题 : 生态环境破坏 、 严重水土流失 、 水旱灾频 繁 、 沙漠化问题 。 2、 当代环境问题 : 从 1984 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的 “臭氧洞 ”开始,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问题由局部问题转向 全球性环境问题。 3、潜在的环境问题 : 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上认识,但在一定的时期后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诱变、物种入侵及转基因生物的风险。随着科

2、学技术的发展,潜在环境问题将会成为今后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环境问题如何分类? 答: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多表现为自然灾害;人类目前不可避免,对其抵抗 力很弱。( 1)按其成因分有地质灾害 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 等; 灾害性天气 如台风、飓风、飑风、龙卷风、雷击、冰雹、暴雨、旱灾等;水文灾害 如洪涝灾害等; 生物灾害 如病、虫、草、鼠害等。( 2)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骤发性自然灾 害,如地震、火山暴发、龙卷风、飓风、飑风等。骤发性灾害的特点是:猛烈地突然发生、持续的时间很短、灾害影响和危害巨大,灾区地理位置容易确认。

3、长期性自然灾害,其特点是:缓慢发生、持续时间长、潜在危害大。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2、 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 生态环境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俗称“三废 加上噪声污染。产生原因 :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 。特点:污染物一经排放后,存在时间较长。 3、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什么区别? 答:自然

4、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区别在于自然环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工环境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求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的充满人文 特色的环境。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共同特性。 答:人们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也即指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共同特性: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动态系统。 2、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生态平衡是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关系。 为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组成越多,物质与能量传递的途径

5、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平衡易保持,反之,调节 能力越弱,平衡就不易保持;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中进行的。 3、 生态退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当外界的干扰强度过大,或干扰时间过长的时候,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种类及数量将发生明显下降,使得生态系统的演替处于退化状态,即称为生态退化。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改变、生物种类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破坏。 4、生态学三定律的内容。 答: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该定律为哈定所提出,可称之为多效 应原理。 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

6、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可称为相互联系定律。 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之为勿干扰原理。 5、生态工业的概念及生态工业园区的划分和各自特点。 答: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工业模式。 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区:其突出特征是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中最严重的工业废弃物构建出核心工业生态链,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 全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其特点是 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污染物质,采用废物资源化技术构建出核心工业生态链,进而扩展成工业生态网。 1、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及当今特点。 答:发展趋势

7、: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当今特点: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年龄结构两级分化;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2、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答: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自然资源的特点:其范畴随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不断扩大。 分类: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可再生商品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 3、人口环境容量及其特点。 答: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或称为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

8、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 特点:它随所规定的生活水平的标准而异。 4、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有哪些? 答:一、人口与发展战略 实行降低出生率的人口政策; 适当控制生活改善的过高要求,制订循序渐进的提高计划,扩大国内积累; 最大限度地动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资、外资 ; 充分利用最大的生产要素(庞大的劳动力队伍)。 二、经济发展战略 在产业政策方面应选择在开放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消极后果。 三、人口教育和劳动力培训 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进行人口教育和劳动力的培训。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并可起到推迟就业年龄、减

9、少就业压力的作用。 四、 人口的城市化和非农化 合理促进人口的城市化和非农化,保证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社会现代化,从而促进人口发展的现代化,实现人口增长向新的平衡状态的过渡 。 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概念。 答:水资源是指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通过陆海间的水分交换,陆地上逐年可得到更新的淡水资源,它也是人类重点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是一种自然系统和人类生产及经济活动影响的综合体,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生物、土壤和人类经济活动组成的一种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是指富集于地表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要求的有用矿物。 2、 水循环的分类及其各种特点。 答:水的自然循

10、环: 特点:由降雨量自然循环的大致尺度;水的性质基本不变 水的社会循环 特点:工业与生 活污水的产生与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水的性质不断变化 3、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答: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原少 土地类型多,土地适宜性差别大 农业用地比重低 土地条件差 4、 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 答:主要问题: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解决方式:对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 ; 发展新的清洁能源。 5、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答: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人均水平低 组分复杂的伴生矿产多 大宗支柱性矿产储量不足 矿产资 源利用率低,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11、 环境本底、环境容量、环境自净的概念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环境本底:在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使其逐步被清除,环境自然净化的作用。 环境容量的大小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但是本底值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自净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环境容量的大小。 2、 环境污染的概念以 及其发生模式。 答: 污染物 污染源 受体 扩散途径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

12、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3、 目前中国水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答:城市废水处理率低;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力;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 退化与破坏;造成经济损失 4、大气污染的概念、分类、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方式。 答:大气污染通常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固定源和移动源;按污染物排放方式:点源、线源和面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13、连续源、间断源和瞬间源;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高架源、地面源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植物的危害;对材料的危害;其他影响:能见度、降水等 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工业污染控制 5、土壤污染的概念及其标志,危害及防治措施。 答:土壤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的明显标志是土壤生产能力的下降。 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土壤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残留;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控制和

14、消除土壤污染源 ;生物防治 ;施加抑制剂 ;控制氧化还原条件;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改变耕作制、 换土和深翻 6、固体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废物具有相对性:放错位置的资源;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性;严重的危害性 7、固体废物治理的 6R 方法是指什么? 答:抵制 不买难以回收或会造成浪费的产品 减少 改变产品生产和人们购物方式,减少垃圾和有毒废物的数量 重复使用 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替代一次性使用的物品 修复 修复损坏的物品,而不换新的 回收 将废旧物品送到回收中心,重新制成新产

15、品 响应 让企业家和领导者了解造成浪费的情况和不负责任的废物管理方式;购买用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 1、 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一个地区的植被一旦被破坏,则该地区必然会出现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等情况。同 时,失去植被固附的土地,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导致土地沙化,自然灾

16、害频繁,进而可能引起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又加剧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 气候、温室效应的概念及温室效应的危害性、减缓对策。 答:气候是指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在内的综合信息。 大气中的 CO2 和 H2O 等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具有吸收作用,从而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最终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 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森林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排放控制对策:控制化石燃料消耗,以抑制 CO2 的排放。固定化对策:使已生成的 CO2变为其他物质,以防止其向大气中排放。适应对策:在已发生全球变暖

17、的情况下,采取相适应的对策以使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 臭氧层、柱浓度法及臭氧层空洞的概念。 答:自然界中的臭氧有 90%集中在距地面 15km-50km 的大气平流层中,即臭氧层。 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称为柱浓度法。 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 300D.U.,当臭氧的柱浓度小于 200D.U.,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破坏发生前减少超过 30%时,则认为该地区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4、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内涵。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 内

18、涵: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它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遗传多样性:它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它是增加生物生产量和改善生物品质的源泉,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 5、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原因。 答:意义:提供食物来源、医药价值、提供工业原料、保存物种遗传基因、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促进物质循环 原因:自然因素:生物间的竞争、疾病、捕食等长期变化;随机的灾难性环境事件人为因素: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人口膨胀造成污染与自然资源消耗加速、栖息地受污染、工业化和城市

19、化的发展使栖息地改变,生境破碎化、湿地丧失、保护区不足)、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掠夺、现代单一的种植方式减少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入侵。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及基本原则。 答:定义: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涵:经济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 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 代际公平原则及操作方式。 答:代际公平:假定当前的后果将影响好几代人的利益,那么,应该在各代人之间就上述后果进行公平的分配。 操作方式:如果某项决策事关子孙后代的利益,那么,不管当代人(或者再加上其若干代子孙)对此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按照子孙万

20、代的选择去办。 3、 指标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答:指标:是对事物信息的一种描述。 指标的特征: (1)要尽 可能的把信息定量化,使信息清楚明了; (2)要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即使所表征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又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指标的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4、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分类。 答:原则: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主成分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分类: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 5、 绿色 GDP的概念及其公式分析。 答:绿色 GDP 是指在现行 GDP 的基础上扣除自然资源损耗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 GDP = 现行

21、GDP 环境与资源成 本 环境资本保护成本 环境资源价值量的核算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环境损害成本:由于污染物排放而引起的环境功能退化产生的价值损失。 环境治理成本:为了减少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而发生的成本。 生态退化成本:由于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功能退化的价值损失。 继续考虑人类发展的福利成果: 绿色 GDP = 现行 GDP 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 人文部分的虚数 自然环境部分虚数: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生态质量退化损失等。 人文部分虚数:疾病、财富分配不均、失业率上升及高发的犯罪 率等造成的损失。 6、 人类发展指数体系框架及其三方面组成的具体分析。 答: 预

22、期寿命:用于测度一个国家 在出生时预期寿命方面所取 得的相对成就。 教育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国家 在成人识字及小学、中学、大 学综合毛入学率两方面所取 得的相对成就。其中成人识字 指数值占教育指数的 2/3,毛 入学率占 1/3. GDP 指数:用按美元购买力 平价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 人类发展指数 HDI 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指数 GDP 指数出生时预寿命期 成人识字率 毛入学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 环境保护法的特征。 答: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强制性 2、 环境法体系的含义和组成。 答:环境法律体系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

23、、互相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 宪法条文 综合法 环境保护法 土地利用规划法 国 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 内 自然资源保护法 环 环 境 境 法 法 律 体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系 环境标准 其他相关法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国际条约 3、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答:概念: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按性质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特点:不能“以罚代治”;行政处罚的执法机关具有多元性;未超标排污者可不承担行政责任,但仍须承担污染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在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中,实

24、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在破坏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1、 简述清洁生产的战略性质、作 用对象和目标诉求。 答:战略性质:预防性、综合性、持续性 清洁生产在作用对象上,包含了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三类不同的对象。 目标诉求: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整个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率);改善环境表现和降低环境风险 2、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答: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3、简述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清洁生产实施途径。 答: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原材料和能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生产过程本身 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由产生废物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环境影响 实施途径:原材料(包括能源)有效利用和替代; 改革工艺和设备; 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4、简述清洁生产审核步骤。 答: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清洁生产方案产生与筛选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 清洁生产方案计划与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持续清洁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