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直肠癌患者置入 PICC后致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了 1 例直肠癌患者置入 PICC 后致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用药护理。分析了该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置管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使 PICC 更安全的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 【关键词】恶性肿瘤 ;PICC;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455( 2011)12-0250-0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因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2、,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应用,它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我科共行 PICC 置管 83 例,仅发现一例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57 岁,直肠浸润性溃疡型粘液腺 癌 期姑息术后 1 月,于 7月 30 日经右侧贵要静脉置入 PICC(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PICC 导管,型号为 4Fr),经胸部 X 摄片确认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平第六胸椎。并予 mFOLFOX4 方案化疗,于当晚出现 2 级腹泻,经对症治疗后于第二日腹泻症状缓解。 8 月 2 日患者出院,无特殊不适主诉。 8 月 3 日上午患者右上肢肿胀,
3、伴轻度疼痛,皮肤发紫。下午患者来院,经右上肢血管 B 超示右上肢深静脉栓子形成。即予拔除 PICC,并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磺苄西林抗感染,拜阿司匹林、迈之灵、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症治疗。指导患 者患肢抬高制动,忌热敷忌按摩。 8 月 12 日患者右上肢血管 B超示右上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无栓子形成。 2 原因分析 2.1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 2.2 患者腹泻,体内水分流失,而补充不足,导致血液进一步浓缩。 2.3 PICC 置入时,导管对静脉壁的损伤,以及患者活动时,增加了导管与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摩擦。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首次化疗
4、,因疾病而致的心理负担重,加之深静脉血栓,患者对此不了解, 不知如何应对。因此,平日多与患者沟通,讲解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做好护理指导,告知患者预后,以减轻患者的不安。 3.2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7-14d,抬高患肢 20 -30(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温度保持在 25 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以免栓子脱落。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局部予 50%硫酸镁湿敷。指导患者反复做握拳、松拳的动作,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3 用药护理: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按常规注射 方法注射后药液以溢于皮下致穿刺点瘀青,而
5、抽取药液后,在乳头处留取 0.1ml的空气后再行皮下注射,就不会引起此种现象。溶栓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无牙龈出血等。刷牙时使用软毛刷,有创操作后延长按压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1-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脏而进入肺静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4 预防 4.1 PICC 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置管 24 小时后,于穿刺点上方 10cm 处予湿热敷,每次 20 分钟,每天 3 次,持续一周。并予多 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每次 3-5cm,沿静脉走向轻轻按摩,每日 1-2 次。采取脉冲式封管。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
6、症状。 4.2 PICC 置管后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适量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及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以免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穿刺侧肢体忌突然的大幅度的活动,避免导管随肢体过度屈伸、外展、旋转运动而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刺激。 5 小结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该患者化疗期间腹泻,致机体脱水,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因此,化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及时指导患者增加水分的摄入,严重者及时予静脉补液治疗。置管后做好相关宣教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及时处理,使 PICC 更加安全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潘月龙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J .齐鲁肿瘤杂志, 1997, 4( 2): 98 梁天方,张振香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9( 2): 165-166 曾令秀,黄文碧,姜应梅 .肿瘤患者置入 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 21): 1982-1983 乔爱珍,苏迅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