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6747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要素的经济性差距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比较,以及当今美国和中国各自经济、技术的不同特点,阐明了适合我国农产品生产要素增长的途径,即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与创新三个生产要素方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产要素技术进步 1 引言 经过 30 年的巨变,在北美和欧洲有迹象表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正在获得一种全新的动量。由于商品与服务产量的增长同样伴随着国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所以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在 20 世纪维持经济增长的希望就是那些给商业、贸易组织以及政府领导人等带来超额利润的东西。在对这一问题争论了两个世纪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提出新的问题:经

2、济增长如何发生并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中国在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之后,国民经济在稳步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其同先进国家如美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找出这些差距并分析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对我国经 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中美两国关于农业生产要素比较的不同点 2.1 从农业角度入手的原因 经过改革开放,工业部门在产业结构中起了很大变化,已经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但我们仍要看清楚我国正处于完成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两个阶段成叠进行的时期,而在这之前农业仍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而且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人们已经和土地捆绑在一起了,如何 “ 解放 ” 剩余的

3、农村劳动力及提高生产率是我国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途径。 2.2 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同 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 农业就业比例明显偏高,这使得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更为严峻。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但是更为关键的是要素结构的调整,归根结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并进,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做出调整,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和拓展空间。而美国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2%5%。如果是从每亩土地占有劳动力来算的话,中国在 1995 年耕地

4、面积为 94971 千顷,中国的农业人口为85947 万人,那么中国为 11.05 亩 /人,而美国在 1994 年农业面积为 972 百万英亩,农业人口为 583 万人,人均为 1012.06 亩 /人。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是一种土地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是劳动力的节约;而中国却是人口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是土地的节约。但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一点要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在人口增长速度上要高于美国,对于把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到其他部门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任务不能操之过急,再加上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解放出 来的人口

5、如何安置是一个难题。 2.3收入的不同 2.4消费的不同 表 3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年份 19851990199519981999 生活消费317.4584.61310.41590.31577.4 我国的消费水平全面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1949 年时,农村居民人均全部生活消费支出仅 40 元左右,1949-1998 年 50 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过去那种食不裹腹、衣不避体的贫困景象已一去不再复返。在收入快速增加的基础上,如今农村居民整体生活已彻底摆脱贫困,消费水平全面提高 ,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到 1998 年,全国平均每个农村居民生

6、活消费支出达到 1590 元,比 1949 年提高 37.8 倍,年均增长 7.8%。其中,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变化更为明显,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在 1978-1998 年的 20 年间增加 1474 元,增长 12.7 倍,年平均增加74元,年递增 1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也达 3倍以上,每年实际递增达到 6%,高于前 29年年均消费增长 3.7%的速度。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它主要是通过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地增长。美国人均收入由于长期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所以不管在物质还是精神文化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 2.5 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7、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结构调整中农业劳动力能规模经营的程度和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它不仅受到结构调整本身的影响,还与外部环境有关。( 1)经营规模:在一定条件下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可能越高。同等规模,亩均产出、单位产出越高,总量(总收入)也越高。( 2)科技进步程度。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优良品种,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大提高。( 3)劳动者素质。劳动者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水平的高低与劳动生产 率紧密相关。在这三个方面我国同美国还有不少差距,由于在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我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地差异。而美国是更少的农民生产更多的食物。这是由于美国的农民运用了先进的科学

8、方法和机器,农业生产率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使得更少的农民可以养活他们所居住国家的全部人口。在美国,一个单独的农耕之家养活该家庭和其他 40 个美国家庭,同时还进行出口,养活海外的许多家庭。从农业中脱离出来的人可以在其他部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2.6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不同 传统农业由劳动、资金和土地三要素构成,而 现代农业则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这是指除了传统的三要素外,注入了新的生产要素 技术要素。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是以这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程度为标准的。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其技术力量强大、资金雄厚,以科技带动生产力,由于机械设备的领先与进步,其人均生产率已经达到了一种

9、很高的标准。反观我国,正处于完成工业化和进入工业现代化的中间阶段,许多机械设备还达不到生产现代化的要求,所以急需进行改革创新和在新的领域中进行科学地研究和发展,来带动社会生产率的增长。 3 美国的特点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不断提高物质 生活水平的主要驱动力。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他进一步分析了技术进步的具体内容,他把技术进步分为知识进展、资源配置改善和规模经济等内容。知识进展在技术进步中最重要,起到大约 60%的作用,它包括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其中既有生产技术的进步,也有管理技术的进步。资源配置改善是指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与生产率

10、提高。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其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美国将引领世界促进风险资金提织的发展,这些组织曾为多样化的技术革命起了推动作 用。在技术进步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资本投资和高级的科学家、工程师(被经济学家称为 “ 人力资本 ” )。对于人才问题美国除了加强本国的教育政策外,又运用一些特殊手段如:向高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敞开大门的特殊移民政策为其提供了大量的 “ 人力资源 ” 。而对于资本投资美国更是大手笔,例如:在 1996 年,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5%,如果按人口平均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 656美元,每一研究人员年平均费用是 177625 美元(

11、 1995 年)。 4 中国的特点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积累资本并发展工业和商业, 而且有大量并正在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稳定增长的收入。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是一个前提条件,但要达到长期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寻求自然资源以外的资源,甚至主要还不是自然资源。例如,美国的发达、富裕当然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无关系,但美国发展为今天这样的强国,则更多地取决于它的制度和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为人是可以改造自然的。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来源是劳动投入的持续增加。这就是说,一个国家能在长期内使经济不断增加的一个简单原因就是人口中的劳动力增加了。

12、但是,每一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都要使自己的人均收入高于前一代,这就必须提高人均产量。人口增长本身并不会引起人均产量提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在农业方面领先了世界三千多年,而且在农业技术方面中国也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是由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李冰父子发明的都江堰,还有古代大运河的开凿都极大的便利了农业建设,但随着欧洲工业革命以后,我国逐渐地拉大了同发达国家的距离。例如,发达国家一个人用一台 20 马力的机器种一亩田,在我国就要一个人用20 匹马去完成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效果远不如机器的工作效果,而且 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完成,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资源极大浪

13、费。 5 研究适合我国农产品生产要素增长的途径 5.1 生产要素 土地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我国农业人口巨大,人均耕地较少,属于土地节约型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努力开发自然资源以外的资源。 5.2 生产要素 人力资源的变动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身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从事农业的人口众多,根据这个特点我国可以重点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增长贡献、结构贡 献、效率贡献、农业贡献、社会发展贡献和体制变革贡献。下面给出一组数据: 表41978 1997 年乡镇企业发展趋势: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到 1997 年

14、底,全国乡镇企业的总数为 2014.9万个,从业人员 1.3亿人,现价总产值 89900亿元,分别是 1978年的 13.2倍、 4.6倍和 182.4倍。其中 1997年乡镇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和现价总产值分别为 907.5 万个、 9158 万人和 65851.5亿元,分别是 1978 年的 11.4 倍、 3.2 倍和 170.9 倍。乡镇企业最大特点是缓解了我国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从 1978到 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增加了一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也由 1978 年的 9.2%上升到1996年的 27.5%。乡镇企业还通过 “ 以工补农 ” 、 “ 以工建农 ” 等形

15、式 “ 反哺 ” 农业。它职工的收入也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逐步从农村副业变成了主业和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5.3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 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根据美国 1909 1949 年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具体计算。这一时期平均增长率为 2.9%,其中由于投入增加而引起的增长率为 1.41%,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增长率为 1.49%。这就是说,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投入的增加。索洛还计算出,在同一时期内人均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81%。其中 1.49%应归功于技术进步。这也就是说,在生产率的提

16、高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在 80%以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起步阶段,资本积累和发达国家美国差距很大,在技术创新投资方面不可能如美国那样拿出雄厚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同样在促进技术进步中另一方面 人力资源,我国也是很匮乏,而且在充分利用科技 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首先,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在商业企业中,能有力地促进独立承担风险及动态竞争地合法的制度化框架,即经济术语所说的,商业公司间的 “ 创造性破坏 ” 。第二,密切相关的是缺乏企业家的意志力(依靠教育和经验)及利用现代技术为发展提供机遇的能力。第三,由于我国的人均收入并不是很高,所以

17、使得那些效益产生滞后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投入丰富的资金也越加困难。面向 21 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而且这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必然引起市场变化和发展,技术创新最 终要在开辟新市场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经济要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6 结论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中美农产品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结合中国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特点,我们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产品生产要素增长的途径:即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其它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 .乡镇企业卷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 梁小 民 .宏观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美 . .谢勒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新华出版社, 2000 郭克莎,王延中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豪沃德 ,派克 .“ 内部增长理论:知识吸引和经验不足 ”. 经济观点杂志,第八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