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集群创新问题探讨(上)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在有限地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 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知识生产机构等),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而且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 、结构转化方面,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在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创
2、新活动影响着产业的市场结构与技术结构的演进。创新不是一个企业孤立的行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与外界大量交换信息 ,因此 ,研究创新过程必须将企业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放在同一系统中进行考虑,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绩效的改进要求与各种和创新活动有关的主体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集群化近年来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资料可以看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资料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的一个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其创新的效应, 产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
3、式无法比拟的。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未来 ,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产业集群在创新中前行。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始终是支撑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产业集群为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可能,它改变了单一企业创新的线性模式,成为网状结构,更利于创新。研究产业集群创新及其动力机制,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速度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促进产 业集群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 1、互惠共生性。共生经济是指经济组织之间以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为目的而结成的共生体。这种共生体的形成会导致经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既能够带来经济组织
4、效益的增加,也能带来整体社会福利的增加。现代创新理论认为,企业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交互过程。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依靠自身生产所有有关知识和拥有各种相关资源,去完成知识的经济化过程。为了减小风险、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创新集群中的每个企业都只能从事创新增值链条上的某一环节性工作, 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群内的企业或机构由于创新空间的扩大、创新风险的降低与分散、创新周期的缩短等原因,形成集群内的创新共生体。按照拉尔森的观点,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是企业组织间连续 “ 握手 ” 的结果,集群内的企业形成一个共生的系统。作为集群合作创新的参与者,虽然是相互平等的独立主体,但一旦加入创新网络、嵌入创新集
5、群,他的行为就要受到集体创新目标的引导和制约,形成基于创新依赖的各个网络结点。共生能产生大量剩余,从而使集群内创新网络的参与者取得合作的好处而增强各自的实力,进而取得集群外的竞争者无法得到的创新优势。 2、竞 争协同性。既专业化分工又相互协作是创新集群的一种主要创新方式。企业的空间集中,提高了竞争强度,同行竞争更趋激烈 ,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和降低成本 ,形成了集群的竞争协同性。产业集群是具有自身优势循环累积特性的经济系统,有极强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增强的性质。随着企业集聚度的上升 ,集群的竞争优势渐趋显现 ,形成 “ 磁吸效应 ”, 大量企业在集群区自动集聚,随之相关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也不断完
6、善,集群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使得企业群落中的企业个体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以及高度的警觉和灵敏性,并依靠协作伙伴关系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集群内的 企业尽管存在创新的相互依赖,但逐利是企业的本性,因此群内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而且这种竞争遍存于集群的各个角落。竞争使企业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和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敏性,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如果没有有效的竞争,集群将难以生存。然而,这种竞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一种协作竞争。参与创新过程的各种力量间的相互作用对创新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几乎从没有单独地进行创新活动。创新网络是规则,而不是例外,并且大多数创新行为包含多个参
7、与者的参与。在集群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更注重与其它企 业的互动关系,共享信息和知识,集体学习成为创新的动力。因此,协作在这种模式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恰恰是集群合作创新的本质特征。产业集群内协同的互动机制会促进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缓和各经济主体的矛盾,为水平回垂直型公司创造合作与信任的空间,从而推动集群合作创新的深化。协同性是指系统作为整体 ,具有组成部分不具有的新的功能。因此 ,协同性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即所谓的 “1+12” 现象。竞争与协作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是这种矛盾统一体推动着集群的发展与创新。 3、根植性 。 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经济系统 ,又是一 个社会系统 ,产业集
8、群的根植性决定了它是嵌入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网络系统之中。产业集群的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根植性是指集群的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当地社会关系、制度结构和文化土壤之中。集群合作创新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 (产业根植性 )、地理位置的接近性 (地理根植性 ) 、共同的创新文化 (文化根植性 ),这是创新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所谓产业根植性指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 和服务 ,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 ,并由此构成了产业生态系统。 所谓地理
9、根植性指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机构 (包括政府、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 ) 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 “ 锁定 ” 于一个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所谓文化根植性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个体对集群文化网络整体的融入和适应,并受其规制。它意味着在产业集群中,成员的经济活动和活动结果不仅与集群的结构相关,同时还无所不在地受到弥漫在整个集群内的人文氛围的影响。根植性从根本上强化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显现了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及随之产生的产 品和服务的特色性。由于集群企业内部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深深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制度和空间背景中的单元,其创新过程也根植于当地复杂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
10、中,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正是依赖于这种根植性而强化了产业集群创新的路径依赖。 4、知识资源互补性。在资源主导的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的优势是由所处区位、生产活动所需资源,以及运输成本决定的。在资金主导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市场优势区位是由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在知识主导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市场优势是创造型人才和产业组织的创新机制决定的。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 加快,任何一个企业变革的步伐,创新对企业外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大量缺乏正式研发职能的中小企业,外部知识资源是其创新的主要源泉,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与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随着创新中复杂性、成本以及风险的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市场调节的联系 (如设备
11、采购、技术许可 )外提高企业间网络化和合作的价值,以减少可能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激励企业间的大多数伙伴使用互补性的知识和技能。当用户、供应商和分包商以及企业交流信息并进行相互学习时,强化了包括创新过程中的企业间和其他机构成员间,像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私立和公共研究 试验室、咨询和技术服务商及管理机构的相互作用。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技术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合作趋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技术联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知识生产机构和财团等建立技术联盟合资公司等形式,获得了新的补充知识并加快了学习进程,促进了创新,提高了竞争力。 5、创新组织的开放性。企业技术创
12、新从构思产生到市场销售各个环节的最终目标都是取得市场效益,即整个创新过程都是围绕一定的市场需求展开的。创新组织必须有一个伸向企业外部的大触角,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系统 ,必 须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沟通和交换以维持其生存及发展,产业集群的创新是一个向集群内外开放、主体间互动、整体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集群式合作创新网络与集群外的其他组织有着密切的开放性联系,集群内的合作创新网络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组织关系,当其中的一种联系变得无效时,这种联系将会被一种新的联系所取代。开放性说的也是产业集群内部整合与外部链合特征。产业集群的形成演进,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有赖于区域内各行为主体之间通
13、过频繁有序的互动、生产要素的交流、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及柔性制度的渗透来达到内部的有机整合,而且要求集群网 络的各个节点不断与区域外的网络节点发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辟新的市场,拓展区域创新空间,以获取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资源,完成集群外部的合理链合。这样,集群在对 “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的优化配置过程中,呈现出组织开放性的特征。产业集群能够保持创新网络与外界资源的互动,尤其是对国内外相关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信息的及时了解,保证创新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提高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能力。 三、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这种
14、创新具体 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一般地讲,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 ,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 ,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由市场的需要引起,企业通过组合各种创新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并进行生产,最终进行商业化,当它商业化成功、企业取得利益时,这项技术创新才算成功。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 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
15、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 。另外,在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这一切导致了 “ 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 ”( 马歇尔语 ),集群中技术溢出效应更强。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就是持续创新。一些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都是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的,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借助于 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产业集群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 “ 栖息地 ” ,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集群作为新经济形式下一种
16、极具活力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产业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产业集群为创新域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2、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基于分工,交易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依托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产业集群通过内部成员间以及成员与集群外部的交易,使产业内(间)分工细化与知识的溢出相得益彰,推动技术的扩散与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经济 的发展。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其生产产品的高度相关性,使其交易成本降至极低,从而使产业集群变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可以无限发展的 “ 大企业 ” 。集群内企业的深度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规模可以很小。这样实施创新活
17、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少。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创新活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的交易成本。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比集群外的要低。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 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由于存在着 “ 学习曲线 ”(Learning Curve),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产业集群的出现与成长本质上是一
18、种产(企)业间交易或联系形式的创新,是节约交易费用的需要,或者说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 “ 新制度 ” 形式。 3、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网络形成。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网络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构成产业集群的 各个行为主体(如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清晰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如图 1 所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相关机构 (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机构 )以及各种创新的思想和设计构成创新网络的结点,交流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使各个结点链结成网或类网,
19、并在交流中产生 “ 网 ” 中新的结点。交流越频繁,则结点越多;结点密度越大,交流的机会也就越多、越频繁,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创新的能力也就越强。产业集群 的技术创新网络反映了集群中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结,信息、技术、资源在网络内部不断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仅产业集群内的同类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网络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要与非同类企业之间也要结成一定的网络关系。产业的区域集聚就为形成创新的产业网络奠定了基础。在产业集群内,大学与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以及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者,不仅可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
20、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以及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 ,为企业创新的实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及时地传递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金融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分担创新风险等,这些都会导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技术创新较容易进行。正是通过五大行动主体的共同行动,产业集群内比较容易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平台和有效温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各个行为主体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结构、政府、金融机构 )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环境中,便组成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系统。 4、 产业集群有利于
21、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产业布局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 ,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 ,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正如马歇尔所言 :“ 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
22、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 :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 ”产业集群内企业因为有着相似的产业文化、行为方式、技术轨道和多种多样的沟通联系渠道,使专注于在群内开展技术学习的每个企业都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群内多边学习和技术扩散的效率。另外,由于技术、工艺之间的衔接和技术的同源性,企业之间的合 作、分工形成了技术网络,而这种网络又成为技术扩散的渠道,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可以较快地移植或嫁接到其他企业的生产上,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不可能迅速完善,从而为其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带动相关企业加速自己的技术创新为创新企业进行服务。产业集群内领先的企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相互支持,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事实也已经证明,产业集群内知识和技术的扩散要明显快于非集群化的企业。在产业集群内,技术扩散以及 技术扩散引起的企业技术创新都是其他区域内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