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激励导向型考核方式改革促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拥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学方法的选用过程中,就必须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黄山学院实施课程改革和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双语课程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尤为必要,但这不意味着为求方法而方法,可以以激励为原则,设计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考核方式改革,以期通过考核改革促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激励;考核方式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急需教学方法改革 21 世纪的今天,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人才。然无论哪种人才,不仅仅是拥有知识
2、本身,更重要的是拥有终身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和社会责任,而后者绝不是简单的灌输就能实现的。教学在广义上是指教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狭义上则专指学校教学,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专门内容的活动。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既不同于专门培养研究和学术性人才的重点院校,也不同于只重在传授某一特定岗位操作技能及技巧的职业技术学院,加上大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里特点,要想 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法的选用过程中,就必须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就单纯教学方法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
3、其它高校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原理相比, 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力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可是长久以来,在高等学校中普遍有重 “ 学 ” 轻 “ 术 ” 的现象,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能回避,似乎只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如何并不重要,毕竟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改革,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筹划设计、组织协调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受观念的影响,容易墨 守成规,新教师们对基本的教学方法掌握还不够灵活,更谈不上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了,加上不少高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级、奖励方面,主要是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依据有关,所以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并不被老师们重视,即时有些高等学校的管
4、理层倡导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改革,但因为缺乏相应配套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多半也是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并不能切实实施。常言道: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启发,贵在得法 ” ,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引导的主体,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拓宽学生思维,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黄山学院课程改革与双语教学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以现代学习方式的 “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 ” 取代传统学习方式的 “ 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 ” ,意图通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
5、识传授的倾向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的形成,从而切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Holec( 1981)把自主定义为 “ 自己掌控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 ” ( 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为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 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在 107 门课程中率先实施课改工程, 2015 年 5 月又推荐认定 70门课程实施了课改。作为 21 世纪我国高校课堂的新生事物的双语教学本身也是课程教学形式改革的一种具体形式。高校不少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理论体系均源自西方国家,具有实践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优势,然原版教材的具备并不代表学
6、科知识就能有效传输。在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接受的大学英语教育一般重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学主题会涉及文教卫社等众多领域,课堂气氛也容 易活跃。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以 “ 原汁原味 ” 的学习完成学科目标的重任,同时使学生具备两种语言思维专业问题的能力,即首先强调学科学习,很多专业课程贵在严谨完整的体系,逻辑性很强,其趣味性往往不及单纯的英语课。从我校的双语教学建设现状来看,自 2008年开始至今已有 15门课程成功申报立项为校级双语示范课程,授课对象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学生。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数近 1
7、800人,旅游学院达近 2000人,双语教学受众面广。经过建设期,在我校 15 门双语课程中,顺利如期通过结题验收的有 8门。然而现实问题却是即使立项成功、甚至通过验收的课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坚持双语教学的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教学效果不佳,显然,不佳的教学效果给师生都带来严重挫败感, “ 索性放弃 ” 似乎成了一种无奈选择,使得双语教学面临了尴尬境地。 三、双语课程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尤为必要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其 1972 年出版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会学生学习,即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纵观众多影双语教学效 果的障碍,课堂教学是
8、学生接受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平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受体,固然其英语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会不同。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实施主体,负有直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责任,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被有效调动予以配合,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否生动密不可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和解释层面。要想引人入胜,作为双语教师,首先不能为追求双语而双语,欲速则不达,最好是具备熟练中文讲 解经济学原理的经历后,经过充分准备后再实施双语教学。教师自身除了需要提高英语教研专业课程的素养,更为重要的
9、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逐步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这一教育目标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学方法上的深刻变革 ” ,作为双语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应该有效组织教学,突破非母语的障碍,切实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四、以激励为原则,实现考核改革引导教学方法改革 通常来说,学生对课程投入的积极性不仅在于课程学科知识本身富含的趣味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能否采用合理的考 核方式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正面激励,毕竟,很多学科知识本身,尤其是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较专业必修课程更重在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枯燥的科学原理更多,光靠知识是否有趣味性形成激励本身就是矛盾的,加上授课
10、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如果不到位,就很难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笔者认为,而绝不能为求方法而方法。如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以考核促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调整,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结合双语课程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尝试采用了以激励为导向的充分体现 “ 过程考核 ” 的多形式组合,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最终评价取决于三部分:一是学生课程参与度评价,占 0.2,具体包括学生考勤、笔记、个人表现 (学生考勤 *0.5 +笔记评价 *0.5 +个人表现) *0.2 二是系列的过程评价,占 0.5,具体包括话题讨论团队互评、团队内评、作业、听练、对时事或生
11、活中的现象经济学分析 (团队互评 * 0.3+ 团队内评 *0.2+ 作业 *0.2+时事或生活经济学分析*0.2+听练 *0.1) *0.5 三是期末考核,占 0.3,具体通过命题 A/B 卷实施闭卷 考试 平时成绩 = + 期末考核 = 期末考试 *0.3 期末总评成绩 = + 在整个考核方式上,相互激励是重点。具体有一是弱化期末考核比重,减少讲授时数,增加讨论时数,通过话题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加关心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并通过团队(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来相互激励。二是为避免团队研讨的 “ 搭便车者 ” ,在团队互相评价基础上通过优秀得分人数的比例设定要求团队成员内部相互评价,并将个人课
12、堂表现计入参与度评价。具体操作为由班长和学习委员协调,各组长牵头,小组内成员互评要 求公正公平公开,打分需要具体结果,即需要用数字来反映,考虑到以鼓励为主以及小组之间的可比性,所以良好及以上最高可达到 60%,具体要求如下:每小组其中优秀同学(计 95分)不得超过小组总人数的 20%,良好同学(计 85 分)不得超过小组总人数的 40%,中等同学(计 75分)不得超过小组总人数的 20%,其余同学为 65分及以下(计数时请以 5 分制)。三是对课堂笔记实施了两轮评价,第一轮由每个团队的小组长牵头,学习委员负责,在团队内部互相评价,推选 30%左右的优秀笔记,再由任课教师逐一作出评价。以此让学生
13、之间互相能够看得到同 伴们已经为课程学习付出了什么,互相激励,效果更好。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不自觉的被要求全程参与到教学,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也不自觉的被培养,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带本书来上上课,听听结束。不能无准备,因为对话题讨论的放弃将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不能无准备,因为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能彼此了解,相互会做评价,有效弥补除了讲授法、多媒体教学等方法的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也变为了有意识有意愿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黄甫全,王本陆 .现代教学论学程 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赵静敏 .特色专业建设与国际贸易应用型
14、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J.科技信息, 2006,( 9) . 百度百科 -课程改革EB/yeMptpEyWpTwFMq4ng1Hvv3_mL2MHzlzAB-87rUmXcyl6T9I5vGkv5MDYzE8tLgKjj9aK. 冷余生 .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 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闭 .高等教育研究, 1996( 2) . 作者简介 汪艳( 1979 ),女,江西婺源人,经济学硕士,黄山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项目来源 本文受黄山学院教研项目 “ 课改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黄山学院为例 ” 2015JXYJ15 资助;本文受安徽省教育厅应用型本科院校 “ 大学生学习能力 ” 提升的探索 2014jyxm349资助,本文受黄山学院校级特色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4TSZY01 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