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9001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主要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承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短板等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如何发展乡村旅游问题,通过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后形成的几点思考,为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关键词:内蒙古 乡村旅游 思考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主要构成,既是内蒙古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也是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牧民增收及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按照美丽乡村建设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内蒙古旅游发展的特点,为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

2、乡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利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的天然密切关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充分利用乡村多样化的旅游环境、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多元化发展 。为此,内蒙古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民族民俗文化、生产结构特征等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个性化差别化人性化的乡村旅游景点,并且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吸引回头游客,促进乡村旅游成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农牧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乡村旅游是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优势显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利

3、于把农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内蒙古农牧业特色旅游资源丰富,需要在旅游和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如兴安盟归流河流域和洮儿河流域,草 原植被繁茂,农牧业生产方式既有传统特质,也蕴含现代农牧业生产生态与绿色的理念;扶持发展农家乐或牧家乐,结合自然原生态特征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农家乐和牧家乐吸引游客,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也会为地方特色有机产品做出更好的宣传推广。大力发展本地区特色的优质杂粮杂豆、稻谷、小麦、马铃薯的播种、锄草、收割等为旅游主题元素的观光欣赏体验园区,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粮食生产的各个阶段。培育本地种植业旅游品牌产品的同时提高游客节约粮食珍惜粮食意识,促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

4、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大力发展牧家乐为平台,充 分挖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生产优势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优势,展示草场、牲畜、牧民为文化要素的草原畜牧业三要素的生产逻辑,尤其让游客体验放牧过程、草原奶食品制作过程,让游客体验传统草原畜牧业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如何生产优质绿色畜产品的过程,提升草原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地域品牌特性,宣传杜绝贴牌草原畜产品,培育牧家乐旅游的知名品牌产品,促进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把乡村旅游发展与传统特色农牧业、现代农牧业、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让游客亲身体验 “ 生态、健康、营养、安全 ” 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提高农畜产品的 附加值,从而加快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

5、构性改革,促进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内蒙古乡村旅游是传承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内涵极其丰富,不但包括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更能充分展现民族民俗文化。内蒙古民族文化有世界范围内广泛的知名度,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法宝,也是打造本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和吸引游客的旅游品牌,也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弘扬民族民俗文化,因此,乡村旅游和民族民俗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应充分挖掘本地区民族民俗文化,运用民族民俗文化包装和宣传乡村旅游点, 让民俗民族文化融入、体现到乡村旅游活动中,让游客每时每刻感受到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如在呼伦贝尔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

6、温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可以结合四级特征深挖民族民俗文化,建设四级旅游景点;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重挖掘本村本土文化和个性化多样化建设,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在吉林省延边州获得 “ 中国朝鲜族第一村 ”“ 全国文明村 ”“ 国家级生态村 ”及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吉林省乡村旅游五星级经营单位等荣誉的朝鲜族红旗村, 2008 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发 家致富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旅游公司深入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在本村建设了 “ 红旗村民俗馆 ” ,完全保留了百年老宅、几万亩的稻田景色和村民依然保持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等发展乡村旅游要素,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游客游览参

7、观体验朝鲜族生产生活, 2016年单日最大接待量达到 8700 人次,并且每年的游客高速增长趋势。因此,乡村旅游是传承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乡村旅游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内蒙古农村牧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短板,补齐这一短板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完成新农村新牧区 建设任务目前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为随着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大发展、农牧民消除 ?困生活更宽裕、农牧民文化文明程度较大提升、农村牧区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社会管理更民主团结,将崭新的新农村、新牧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所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8、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村牧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 2016 年全村面积 4.2万亩,人口 11600 多人,人均收入达到 7.6 万元,拥有 22 亿元总资产。让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等 10 项免费 待遇,让村民就业不出村、上学不出村、就医不出村、养老不出村,就地实现了城镇化。该村成功的秘诀在于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有资金有实力加大投资力度,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任务,所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被誉为 “ 龙江第一村 ” 。 四、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重要构成,在政策的推动和人民追求自然原生

9、态、有机食品、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型升级,将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包含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旅游景点,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便捷与游客不同区域不同旅游景点的观赏和体验,能够有效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为此,乡村旅游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必定推动全域旅游加速发展。如,阿拉善盟阿左旗发展乡村旅游的四级全域旅游优势显著,游览贺兰山一天可感受四季,西部梦幻大峡谷,贺兰山北寺和南寺,通湖湿地旅游景区,沙漠之中的月亮湖等景点具备了一年四季景色,为了方便游客浏览一年四季景色,创造条件让游客大饱眼福。同时以比较合理的价格销售水晶首饰、贺兰石砚、戈壁奇石、沙画、根雕、玉石酒具、蒙古银碗、驼绒衫、驼

10、绒被、精纺驼绒裤、自治区名优产品仿古地毯、精制挂毯、苁蓉 酒、苁蓉养生液、发菜、贺兰山紫蘑菇、鹿茸、麝香等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产品的同时培养回头客,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加大交通、通讯网络建设,补齐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 “ 瓶颈 ” 是道路不完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宣传滞后,旅客对我区乡村旅游不了解,达成乡村旅游的成本过高。通过采取 PPP模式、财政投资撬动社会资本等相关模式加快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等道路交通设施网络系统,降低游客旅游的交通成本,便捷游客多看景点、多消费。如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市与吉林市、延边州的敦化市、 安图县、长白山等景区之间形成一个小时甚

11、至半个小时的交通圈,既降低游客的交通成本又便捷游客游览观光诸多景点;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时代,在肃静优美的环境中游客边游乐边休息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极大便捷游客休闲娱乐与工作,促进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如在城市郊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较大优势是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成本较低,并且硬件和软件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点具有源源不断的游客群体,保障景点一年四季经营,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 若干意见 .国办发 2015 62 号, 2015-8-4. 万佳 .黑龙江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 N.哈尔滨日报, 2016-07-18. 吉林省委省政府 .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 N.吉林日报,2016-09-27 . 新华网 .乡村旅游渐升温 数说 “ 旅游扶贫 ”OB/609.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辽吉黑蒙旅游协同发展与合作 内蒙古推广活动在阿尔山市举行 OB/907.h 人民论坛网 .绿色发展 传承百年 记兴十四村的脱贫致富之路OB/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 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莉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