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海资源开发组织模式探讨 摘要:南海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当前,中国在南海资源开发中存在开发过剩与开发不足并存的问题,前者表现在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渔业资源衰退 ;后者表现在油气资源开发缓慢,在南沙 1300多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为此,我国应根据南海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组织模式。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组织模式 ;南海 ;公共资源 ;经济利益 ;南海资源开发 ;海洋资源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由于陆域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危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涉海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岛争加剧,对海洋资源的争夺白热化,西太平洋海
2、域更是如此。 一、文献回顾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杨林芳 (1995)较早研究海洋资源开发问题。作者以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的优势,开发利用现状和主要 问题为例,探讨海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徐质斌 (1996)在对山东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对策。朱卫根、陈国生 (1998、 2009)则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从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金秉福 (1998)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海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方向。刘兰 (20
3、00)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在分析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海洋矿产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张耀光 (2010)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以辽宁为例说明海洋资源开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张祥国 (201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总结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粗放经营等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孙松 (2012)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强调必须加强远离岸边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到深海大洋寻求更多的资源。 在南海资源开发方面,张珉 (1999)较早论述了南海海洋产业的战略地位。朱坚真 (2001)从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战略高
4、度,探讨了西部开发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的关系,提出了新世纪中 国区域布局的新思路。陈小华 (2005)提出了推进南海资源开发的战略转变思想,认为以海南岛为基地推进南海资源开发,以南海资源开发带动海南经济发展。颜云榕 (2009)针对南海资源开发中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水质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资源利用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陈泽浦 (2009)探讨了两岸南海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两岸南海资源开发合作机制进行了探究。邹立刚 (2011)根据历史经验勾勒出一个适合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法律机制。冯颂斌 (2007)探讨了如何在 新的国际形势下,
5、在维护南海稳定和搞好同南海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前提下,变我国在南海资源开发的被动为主动地位,同周边国家和平地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综上所述,学者所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南海资源开发的论述较多,而对南海资源开发组织模式探讨不足。在这方面,安应民 (2011)就南海油气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张尔升 (2013)对南海设施渔业组织模式进行了探讨,缺乏对南海资源开发模式的整体探讨,本文力图对现有文献作一补充。 二、探索南海资源开发组织模式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海洋资源是在海洋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形 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资源,其可以让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空间。能量和物质 (殷克东 2013),海洋资源
6、的主要自然特征可归纳为: (1)立体性,从海洋海水表面到深层,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海洋资源,海面可以航行,海水可以渔牧,海底可以采矿。 (2)流动性,海洋水体的流动性决定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流动性。 (3)整体性,海岸带海区,大陆架连为一体,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相互连通。海洋资源还有如下主要经济特征: (1)稀缺性,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大规模增加海洋资源无论供给上还是消耗上都是稀缺的。 (2)公共性,由于 海洋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和复杂,海洋资源成为公共资源。 (3)高技术性,与陆域资源相比,海洋资源的开发使用对高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 (4)外部性,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既对人类社会带来
7、影响,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海洋资源的范围大体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南海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海域辽阔,而且资源品种繁多,开发品种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据专家测算,南海岛礁 1 700 多个,水资源 (包括渔业资源等 )价值达 4 万亿元人 民币,油气资源价值达 139.1 万亿元人民币,可燃冰资源价值达 102.6万亿元人民币,海底矿藏资源难以估计 (武一, 2013),目前中国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可概括为开发过剩与开发不足并存。 南海资源开发过剩主要表现在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据调查,南海
8、鱼类达 2 06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有 30多种,据评估,南海渔业资源的潜有渔获量达 650 700 万吨 (武一, 2013)。然而,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南海渔业资源出现过度捕捞现象,造成渔业资源衰退,尤其近海海域最为严重。原已破坏的资源无 法修复,鱼类品种出种群退化现象,生物群落的生存空间移位,并出现汛期混乱现象,许多著名的传统渔场消失。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渔船单产渔获量和渔获质量下降,由此造成部分渔民违规捕捞,造成渔业生产的恶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与市场对海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南海争端造成的,越南、菲律宾常常进行破坏方式捕捞是直接原因,如
9、越南政府派大批渔民潜入西沙海域,进行非法作业,使用电、炸、毒鱼类等掠夺式作业方式,破坏我国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南海资源开发不足表现在油气资源开发缓慢,南海是全 球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据估计,整个南海地区油田地质储量大约为 230 300 亿吨,天然气 7.5 万亿立方米 (武一, 2013)。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等疯狂盗采中国的油气资源,它们把西方大公司拉进来,在南海合作钻探 13 80口油井,年产石油 5 000 万吨,超过大庆油田年产 4 000 万吨的产量。据估计,中国南海石油每天大约有 4万吨被盗采,相当于其他国家每天从中国抢走价值 3 000 万美元的石油
10、资源,每年直接经济损失 109 亿美元 (武一,2013)。在对中国南海资源掠夺中,越南抢得最多,抢得最激进。越南通过国 内立法将南海变为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并将南海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与美、英、法、德、俄等国签订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合同。越南由于盗采中国石油,由贫油国变成石油净出口国,石油出口占其预算的 30%(武一,2013),而中国在南海竟然没有一口油井。 中国在南海资源开发中出现上述困境,其原因很多很复杂,本文认为,组织模式不合理和僵化是不可回避的。目前,南海资源开发的组织模式,从宏观上看,是一种分散化组织模式,即根据南海资源的自然属性按行业按部门进行资源开发,缺主区域化组织模式,即单个
11、企业 (事业 )投资单独开发南海 资源,或者渔业合作社,单个渔户独立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前者而言,这种模式是陆域资源开发向海洋资源开发的延伸,各行业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发南海资源,海洋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就后者而言,这种模式的缺陷是组织规模小,组织化水平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并且造成各自为政,缺乏产业规划,无法吸收外部资源,市场风险难以化解,更无法保障渔民的人身安全。因此,现有组织模式无法适应南海资源开发的新趋势,更无法适应南海资源开发过程中争端复杂化、白热化、国际化的新形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南海资源开发组织模 式。为此,探索南海资源开发组织模式势在必行。 三、南
12、海资源开发的组织模式设计 现代意义上的组织模式理论起源于西方,集中于组织设计领域,但对海洋资源开发组织模式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南海资源开发既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也涉及到区域经济利益,其组织模式的设计应该根据国家的战略利益和资源的性质类别的要求进行。 (一 )基于公共资源的政府组织模式 由于海洋资源具有公共资源的特征,开发海洋资源必须体现公共利益,而实现公共利益必须依靠公共组织,那么,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其权力得到公众的认同。 同时海洋资源又具有整体性、外部性特征,即海洋资源开发要通盘考虑,对于其产生影响也要综合治理,这些同样需要政府的公共权力。因此,南海资源的开发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使管理
13、和协调的权力。鉴于长期以来南海资源开发由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各自进行,形成群龙闹海的局面,有必要加强南海资源开发的综合治理与协调。笔者认为,目前可以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之下成立南海资源开发委员会,行使南海的空间、资源、环境、权益等全面的统筹管理协调权,提供公共产品,当前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 (1)制订南海资源开发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 学划分海洋功能区,并进行统筹安排,以提高效率为标杆,有步骤分阶段确定开发重点,并力图从水面到水体水底、从浅到深立体开发。 (2)制订南海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包括海域登记许可制度,海域使用权制度,生态资源养护制度,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制度,后勤补给制度,执
14、法巡逻制度,外籍船舶无害通过制度,外籍船舶警告驱赶制度。 (3)制订南海资源开发的行为准则,主要是保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渔民安全的准则,包括:企业行为准则,执法 (公务 )船行为准则,商船行为准则,渔船 (轮 )行为准则,渔民 (工 )行为准则。 (二 )基于空间资源的兵团组 织模式 南海的空间资源,包括岛礁、水体、海域、船道等,关系国家领土主权,开发南海的空间资源,科层组织的效率最高,鉴于南海局势复杂化、空间资源争夺的白热化,在南沙、东沙海域,可采用科层组织的兵团组织模式。其依据是 (1)南海岛礁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的战略空间被严重挤压,且菲越胃口越来越大,欲壑难填。 (2)中国在
15、自己主权海域开发油气 (981 钻井 ),受到越南的非法干扰,无法进行正常作业,而美国不分青红皂白,无端指责中国,在美国主导海洋话语的条件下,也无法讲理,只有采取行动对行动。 (3)中国渔船 在南沙、东沙捕捞,环境越来越恶劣。越南、菲律宾对中国渔民的抓扣行为不断升级:抓扣手段越来越狠,袭击时间越来越长,处罚手段越来越严厉,甚至非法审判,菲律宾出动军舰对付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 ;越南所谓的公务船将配重型武器。在此情况下,南海空间战云密布,以传统的组织方式开发南海资源将面临无法想象的后果。为此应该借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组建南海资源开发兵团,驻守南海岛礁,一边开发岛礁,修建基础设施,整修航道等,
16、一边进行军事训练采取兵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式,创立南海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三 )基于战略稀缺资源的国 有公司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 南海拥有丰富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油气、矿产、稀有金属、可燃冰等,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并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开发这些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同时开发这些资源投资多,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有时可能还不能计较盈亏,因此,在无争议的海域,可采用国有公司的组织模式,如果在争议海域,自身开发能力不足,可采用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包括可以引进西方的大公司组成战略联盟,以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要素的共享,节约开发成本,分担开发风险,从而提高南
17、海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此外,海洋养殖业中的设施渔业由于涉及渔业产业本身各环节,并且涉及到多领域,多部门的合作,也可选择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 (四 )基于竞争性的可再生资源的市场网络组织模式 海洋资源具有流动性,即海水水体的流动性决定海洋生物资源的流动性,海洋鱼类的洄游是不受地域国界限制的,因此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具有竞争性,各国为提高捕捞数量和质量开展竞争,对于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建立龙头企业领导型的市场网络组织模式化效率可能更高。目前,中国在南海海洋捕捞的主体是个体渔户和实力弱小的渔业合作社,捕捞船 体吨位小,捕捞工具落后,补给能力不足,捕捞能力有限,单船渔获量低,渔获质量差,无保鲜冷藏加工
18、能力,比较效益低下。建立市场网络组织模式,在龙头企业领导下,一方面借助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造大船,下深海,捉大鱼,提高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借助龙头企业的实力,对渔产品进行保鲜冷藏加工,提高渔产品的价值和比较经济效益。 四、结语 南海资源开发由于美日的强势介入,日益复杂化国际化。面对群鼠戏肥猫的局面,中国如果再不出手,南海资源被抢光盗尽,中国将失去广阔的战略空间。因此,探讨南海资源开发的组织模式势在必行, 当然,南海资源开发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可能存在一个完善无缺的组织模式,因此,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应逐步探讨更加适合南海资源开发的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武一 .中国南海海域经济影响评估
1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39-127. 杨芳林,等 .山东海洋渔业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J.资源科学, 1996,(4). 徐质斌 .对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的评价和建议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 (3). 朱卫根,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J.上海地质, 1998, (3). 陈国生,等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9). 张耀光,等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J.自然资源学报, 2010, (5). 张祥国,等 .我国海洋资源价值及其开发的经济学分析 J.生态经济,2012, (1). 孙松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
20、保护 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 张珉 .浅论南海海洋产业开发的战略地位 J.特区与港澳经济, 1999,(10): 12-13. 朱坚真 .略论西南出海大通 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战略 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1, (3): 42-46. 陈小华 .推进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性转变 A.2005 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 2005: 63-64. 颜云榕,等 .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1): 92-96. 冯颂斌 .南海争端对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影响 D.暨南大学, 2007. 陈泽浦,等 .海峡两岸南海资源合作开发机制探析 以南海油气资源为例 J.中国渔业经济, 2009, (6): 79-84. 邹立刚,等 .南海资源共同开发等法律机制构建略论 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59-63. 张尔升,等 .南海设施渔业发展组织模式研究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 (4): 11-13. 安应民,等 .我国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及其模式选择 J.新东方, 2011, (4):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