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低碳经济 ” 的几点思考 摘要 “ 低碳经济 ” 因其 “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 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 “ 低碳经济 ” 这一理念给我国的政治发展、对外贸易形势、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国应该借助 “ 低碳经济 ” 这种外在强力,加强市场机制建设,理顺经济内部结构,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提高效能,摆正国企、民企位置,大力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低碳经济;经济发展引擎;理 论创新 “ 低碳经济 ” 这
2、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2003 年英国发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书中首次提到把一国家 (英国 )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美国学者莱斯特 ?布朗将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传统发展模式定义为 “A 模式 ” ,与之相对,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定义为 “B 模式 ” 。在他看来,低碳经济是一类包含了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因素的经济形态总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学者诸如庄贵阳、鲍健强、金乐琴等在定义 “ 低碳经济 ”上虽然各不相同,但均认为这是一场发展理念、发 展模式的上的变革,强调科技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从认知,制度
3、及人类行为等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实践 “ 低碳经济 ” 。 一、 “ 低碳经济 ” 发展历程 推动 “ 低碳经济 ” 发展,发达国家领先一步,相关政策规章逐步完善;国内 “ 低碳经济 ” 推进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借鉴国外经验,依据中国国情,发展前景看好。 (一 )国际方面英国 2003 年首先明确提出 “ 低碳经济 ” , 2007 年 6 月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成为全球首部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对二氧化碳排放所立法案。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连贯的中长期减排目标: 2020 年,碳释放量 减少 2300 万 3300 万吨; 2050 年,总排放量削减至少 60%。英国 “ 低碳经济 ” 的政策思路
4、是政府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并明确的政策,运用市场机制,鼓励资本投入,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分工明确,形成合力,最终实现 “ 低碳经济体 ” 的建立。美国参议院于 2007 年 7 月,提出低碳经济法案; 2009 年出台清洁能源安全法; 2009 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承诺,到 2020 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会较 2005 年下降 17%,到 2025 年减排30%, 2030 年减排 42%, 2050 年减排 83%。美国政府投巨资于生物能源,太阳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鼓励企业实施自愿减排。奥巴马政府着力实施新能源政策,以发展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
5、的主要政策手段,确立了 “ 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 ” 计划。 (二 )国内方面 2003 年以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7 年 9 月,胡锦涛主席在APCE 会议上提出了 “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 的战略主张。 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宣布到 2020 年中国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二、 “ 低碳经济 ”对于我国的影响 “ 低碳经济 ” 因其 “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 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
6、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而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后,有识之士所作的有关于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人类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这场革命将对全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不能置身其外。 (一 )政治层面 “ 低碳经济 ” 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无 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对之持赞同观点,我国作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负责任大国,必将扛起发展 “ 低碳经济 ” 的大旗,顺应国际潮流,然而,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在资金、技术落后条件下,这无疑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
7、了障碍和困难。一方面,是国际上的 “ 道义 ” ,另一方面是国内发展问题, “ 两难权衡 ” 考验着中国的政治智慧。 (二 )外贸、就业和发展差距方面 1.对外贸易方面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的国际贸易日益活跃,有资料显示,到 2009 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长期的外贸顺差,招致越来越多国 家强烈不满,从某种程度上说。“ 低碳经济 ” 给予了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解决贸易逆差的机会,短期内,中国的产品不能达到发达经济体的能耗水平,这样通过依据商品能耗标准(这些标准根据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制定的 )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征收特别关税就是合乎 “ 道义 ” 的,中国商品的成本优势丧失,就会丢掉
8、在发达经济体中的市场份额。中国出口的减少,改变了原来的贸易形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出口减少,众多外贸型企业将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进而引发失业上升,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此时,如果国家继续施行传统的扶持政策(例如,出口退税 )将是十分不明智 的举动,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将通过商品这一载体转移到国外,实质是外国政府收税,中国政府买单,造成财富的易手。 2.就业短期内,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国内企业将通过资本、技术投入形成行业内一段时期的机器更新、改造、升级浪潮,由此带来部分工人的失业;在长期 “ 低碳经济 ” 必然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知识、资本密集型发展方向在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必然会排斥掉
9、更多的就业者;土地规模化经营,又将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排挤出来加入到寻求就业群体中来。综合以上三类,我们发现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的重叠,对于国 内就业问题将是严峻而又长期的考验。 3.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 低碳经济 ” 理念的提出,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美国在经历了新经济的衰落后,而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能源新战略的实施而主导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理念的一种颠覆,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仅以碳交易市场为例,据预测,到2020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 3.5 万亿美元之巨,发达经济体 (尤以美国为最 )早在经济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在技
10、术、政策、金融配套工作、标准制订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占据了先发优势,拉大了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距离 。 三、危机之下,有所作为 在经历了 30 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引擎,推动发展持续下去,借 “ 低碳经济 ” 这种外在的强力,加强市场机制建设,理顺经济内部结构,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提高效能,摆正国企、民企位置等等, “ 低碳经济 ” 带给中国经济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力:一是大胆探索市场作用。提升政府的宏观引导能力,完善系统性的法律、规范、政策建设,借助于 “ 低碳经济 ” 这一全新载体,树立政府参与经济活动新形象。
11、二是明确企业在 “ 低碳经济 ”发展中的主 体性地位。以效率为指标,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创新管理形式,创新技术发展形式,使各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工,形成促进 “ 低碳经济 ” 发展的合力。三是大力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在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超级经济体;在中国,虚拟经济的探索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即已开始,之后走走停停,上个世纪 90 年代,股票市场出现, 2010 年 4 月,股指期货推出,中国金融工具的落后使得实体经济难以呈现几何式发展。 “ 低碳经济 ” 的兴起为中国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通过金融创新,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经 济的良性发展结
12、构,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四、结论与思考 “ 低碳经济 ” 的发展理念,给现实的中国以巨大的影响,我们要看到,这一理念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依靠科技,管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世界,国与国的较量不但要比 “ 谁比谁强 ” 还要比 “ 谁比谁活得长 ” ,通过走低碳经济之路,我们大有可为;我们也要看到, “ 低碳经济 ” 的背后是发达经济体凭借也已取得的政治经济优势打压发展中经济体,进而保持自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用心。我们还要思考: “ 低碳经济 ” 的理念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 ,为什么发达国家总是在理论创新方面走在前列,而我们一直处于被动
13、,借助 “ 低碳经济 ” 理顺发展思路,完善发展理论,不但要在技术上赶超,更要在理念上引领,把握世界发展脉络,从更高意义上去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和理论研究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吴昌华 .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 J.中国投资, 2009(2)黄海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 J.环境经济, 2009(11)王克群 .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J.广东经济, 2009(11)曾纪发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J.理论建设, 2009(4)王克群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J.当代经济, 2009(11)黄栋,李怀霞 .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 J.中国行政管理, 2009(5)王莉 .中国的低碳之路该怎么走 J.资源再生, 2009(7)评论员 .中国视角的低碳时代 J.商周刊, 2009(11)谢军安,郝东恒,谢雯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刘奕均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J.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0 王仕军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J.开放导报,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