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探索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居家养老的辅助方式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依托社区和居委会,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不断探索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是破解目前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部分社区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应从两方面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是加大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引导市场,逐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维护老年人家庭的独立,以减轻社会养老的负担;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强重点
2、帮扶独居空巢老年人。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方式;社区服务;人性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高龄化和空巢化老年人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遇到了挑战,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对社会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压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丁作的决定要求,必须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的功能。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 “ 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要把老龄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 。在社区的层面 建立健全养老支持服务体系作为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养老的支撑,成为养老的新课题。 从 2000年开始,北京各区县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
3、其中,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有色设计院社区、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沁春家园社区、丰台区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等在探索符合社区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种新模式 (-)“ 菜单 ” 式养老服务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有色院社区为了满足老年人强烈的为老服务 需求,适应居家养老的传统习惯, 2006 年 l0 月,有色设计院社区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牵头下引进了 “ 北京社康安泰为老服务中心 ” ,成立了 “ 羊坊店街道老年服务中心有色设计院分中心 ” ,共同探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他们根据老人的需求,开办了一个老年小饭桌,一
4、个日间照料室,成立了一个家政服务队,形成了一个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卫生、老年教育、文化娱乐、心理慰籍、信息咨询 6 大类 41 项内容的相对系统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有色设计院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采用菜单式服务方法。由老年服务中心聘用两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家政服务员 对社区内所有老年家庭进行走访调查,汇总出老年需要的 48 个服务项目作为菜单式服务的总菜单,同时对每一位老人的基本情况及子女情况,子女联系方式、应急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并为被列入重点服务对象的 67 名老人建立健康跟踪提醒档案,在自愿基础上与他们签订了服务协议。服务过程中,两名服务人员每周到 66 户老人家对老人下周需求情况按菜
5、单进行登记填报。老年服务中心根据老人的签单与预约时间,按时派人上门提供服务。服务过程中,由服务提供人员及需求家庭共同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在服务确认单上进行确认。 有色设计院社区菜单式 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引进社会服务机构,构建社区为老服务体系,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和依托,将老年人的需求列成服务菜单供服务对象选择,依据服务对象所选服务项目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到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这一服务方法从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人手,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服务功能齐全的优质服务,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好日子。 (二
6、)“ 临时监护人 ” 社区共管空巢老人服务模式 针对社区空巢老人逐渐增多,避免因空 巢而发生的可防性意外伤害,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沁春家园社区推出共管空巢老人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空巢老人的新路子。 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沁春家园社区设置老龄委员会,认真逐户做好摸底工作,建立 “ 空巢老人 ” 数据信息库 (包括老人的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子女情况、既往病史等 ),对辖区老人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社区还将为老服务工作延伸到了楼门,由社区志愿者承包本楼的空巢老人,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老人提供亲切、热诚的生活关爱。此外,居委会成员除了在
7、节假日期间重点走访外,每周也在工作之余定期探访空巢老人,建立了社区空巢老人走访慰问档案,实行动态管瑚,形成了由志愿者们搭建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让社区能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动态。 为了实现家庭监护与社区共管的无缝衔接, 2008 年 9 月 6 日,沁春家园社区与 18 户空巢老人家庭亲属签订共管协议,明确社区和空巢老人亲属双方责任,并由社区居委会、居民志愿者与亲属三方联手,共同监护空巢老人安全。共管协议中明确了社区与家庭对空巢老人的共管责任,其中家属一方要定期与社区沟通空巢老人身心状况,如有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及时 与社区联系。如变更监护人或亲属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及时告知社区。而社区一方由老龄委
8、牵头,为空巢老人建立服务台账,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居委会成员定期人户走访或电话询问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发现空巢老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情况,及时联系医疗急救、报警,并即时通知空巢老人亲属。 通过这种社区共管方式,沁春家园社区中 29 户居民成为 32 名空巢老人的 “ 临时监护人 ” ,实现 “ 空巢老人 ” 平时有人管、有人问,紧急情况能用得上、靠得住。为社区空巢老人搭建起一座生命安全桥,同时在社区广泛营造了敬老助老的社会风 尚,得到了空巢老人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 (三 )“ 居家养老互助会 ” 循环服务,助人自助服务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建于上世纪 50 年
9、代, 60 岁以上老人占 30,空巢老人户占 46,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社区。社区远离医院、市场,社区内服务网点匮乏。从 2006 年开始,一些社区党员开始自愿的组成服务队伍,帮老人们带一些物品。试运转的效果不错,但是由于人员缺少,而社区中的老人数量较多,这样的定岗定责并不能满足社区内的需求。通过 “ 魅力社区 ” 的推动,西洼地社区居委会决定开始推广义务服务队伍 ,从长远性出发,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买货送货服务。 2007 年,他们在义务购物队基础上成立了 “ 居家养老互助会 ” 。 居家养老互助会是一个社区居民相互帮助,互助服务的自治组织。按照“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的基本原则,有能力提供
10、服务的居民作为志愿者加入,不交纳会费,实行爱心服务时间储蓄,累计服务满 5年,就可终身享受志愿服务;无能力提供志愿服务的 60 岁以上的居民每年交纳十元的费用入会,就能随时获得购物送货上门、理发、拆洗、聊天、看病陪护、卫生协理等六项服务;经济困难的老人、残疾人免费入会,会员的权利、义务、责任 由 (倨家养老互助会章程规定。 互助会下设养老爱心社和互助资金管理组。居家养老爱心社的 6 支服务队,从义务购物、理发、拆洗、家庭卫生协理、谈心交流及看病陪护等方面服务会员。对于年龄较大的十几个重点户,采取负责人联系,上门问候的方式,其他老人利用电话通知的方式。互助资金管理组负责互助金和爱心时间储蓄的管理
11、。互助金来源于服务对象交纳的会费、政府和社区为老服务扶助资金以及赞助资金;爱心储蓄则是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管理组的工作细致认真,红本的志愿者都被单列出来,是哪个小组的,由谁负责,一目了然。绿本的被服务 人员也都登记在册,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体明确。目前此项活动已在该社区启动,项目实施后将会使西洼地社区中近 600 名老人受益。 西洼地社区成立的居家养老互助会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通过互助的形式解决老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改变了传统社区服务的服务方式,使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成员,既是服务对象和受益者,又是服务的参与者。通过吸引和动员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参与社区的为老服务,都成为志愿
12、者,在社区形成一个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的良好社区风尚,这是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 二、当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特色及存在的困难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家养老制度的建立,使古代 “ 老有所终 ” 、 “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的思想主张变成了现实,并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对于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的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中,需要国家、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位的平台来支撑。在个人和家庭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引入社会化服务,而社区是提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最佳载体,所以要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大力发展
13、、快速推进居家养老社区服 务支持体系。 (一 )经验与特色 上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都是根据本社区的具体情况,针对老年人多,尤其是空巢老人多的问题,从老人的生活需求、心理与健康需求、社会需求等方面,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老人们摆脱无助和孤独。同时,他们都善于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如利用社区餐馆、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等有限资源,充分整合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他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迎合了传统的养老观念,即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 2建立起了一种由政府、社会
14、参与、中介组织运作或服务实体承办的老年人居家养老雏形模式,服务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方式灵活,使更多的老年人得到优质便捷的照料服务,也减轻了政府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本支出,降低了资源消耗。 3社区个人、组织、单位的共同介入,建立起一个基于社区的支持网络,逐步提升了居民和组织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人性化的社区生活,这就是通过社区照顾达到“ 社区的回归 ” 。 4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就业空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如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有色设计院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聘用的服务人员都是社区内的下岗人员或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为他们创造了就近的就业机会,是一项一举
15、多得的好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问题与困难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性选择,较之机构养老而言,更适合我国国情。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居家养老的辅助方式,在我国部分城市已逐渐实行。目前,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就,满足了一部分居家老人的需要。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居 家养老社区服务整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1政策支持力度还应加大。目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还没有统一的鼓励扶持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管理监督也缺少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得这项工作还停留在各地零散、自发组织实施的层面,制约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广泛深入开展。我们调研发现
16、,许多社区在开展养老服务时需要同一些企业合作进行,但由于这种服务是没有利润或微利的,企业无法维系正常运转,不能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进来,阻碍了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如减免税、放宽经营范围或经营限制条件等,建立对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另外,我们调研还发现,目前大多数社区都缺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场地,场地的限制给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需要制定统一的政策来解决此类公益性服务用房问题。 2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较低,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难以扩大,对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我们调研发现,许多社区
17、的服务人员都是由志愿者来担任,不需要支付报酬,这部分服务人员流动较大。只有少数社区则安排了 专职服务人员,而这些人员的工资支出没有固定来源,由社区解决也有一定困难,有时会出现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情况,影响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发展。 3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目前从事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城市下岗工人,其中又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这些人虽然经过短暂的服务技能培训后上岗,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得整个服务队伍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相反,一些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和老年护理人员,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又大多不愿或不能进入 居家养
18、老服务的领域。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劳动量大、工资报酬低的问题,也影响了服务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建设。 4某些老年人的思想认识制约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推进。如羊坊店街道的有色设计院社区采用的菜单式服务,在 2006 年时,三十多个菜单项目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老人们很乐意接受服务,也踊跃参与。但当有些项目改为收费后,老人们便不理解,也不再愿意接受服务了。如老年小餐桌和日间照料室两项加在一起,每位老人每月 (22 天 )需要开支 400 元,这个费用虽只相当于一个家庭保姆费用的 1 3,但老人们还是宁可花钱雇保姆,也不愿意去日问照料室。 三、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与措施 鉴于居家养老存在上述问题和困难,
19、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解决: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我们认为就目前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区养老服务所具有的福利性、公益性而言,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把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列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做好居 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有关监管工作。其中也包括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对那些经济困难老人,政府和社区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 政府还要通过倡
20、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动员、引导和帮助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个人和社会各企事业团体走进社区兴办各类老年人服务机构,并对那些愿意在社区建立这种服务机构的投资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与此同时,还要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减少其行政职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2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要一个过程,必须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如下几个原则:服务内容由易到难,服务顺序由急到缓,服务项目由少到多,服务对象由窄到宽,逐步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列。不仅要满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提供生活照料方面服务,而且要提供
21、文化娱乐场所;不仅着眼于低龄老人、健康老人,更要关注高龄老人和患病老人;不仅关注高收入老人消费,也要为低收入老人提供相应服务。 3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专业化是服务业的 “ 护身符 ” ,只有专业化才能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进行老人护理知识和照顾技能的专门培训,将有利于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品质。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尽管 2000 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职业准入制度,造成了没有职业资格证的人也可以上岗。这种状况也
22、要逐步扭转。 四、结语 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标准是实现 “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 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社区。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帮助老年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生命和生活质量,也只有通过社区这个离家最近的地方来实现。加强社区为老服务是社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才能保证老年人问题在社区得到基本解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居家养老无疑是今后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模式。社区老人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为此,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 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