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9771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央 “ 一号文件 ” 的出台和 “ 两会 ” 的召开,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在振兴东北老基地的过程中,作为产粮大省的吉林更不能放松对农业的支持和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化的关键。我们针对吉林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进行了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吉林 农业 信息化 ; 当前以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吉林

2、作为一个产粮大省,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来看,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认识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部在关于农业信息化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 农业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 农业信息化既是一种信息形态,又是农业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重要

3、途径。 (二)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信息全球化及我国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大景。 ;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经十分发达,信息化在促进他们的农业生产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国家农业信息已经全面实现了化,全程化和综合化,他们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经高于工业的 81.6%,(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低于工业的 288.9%);在德国 17 万全业农户中有 7.5万农户使用了计算机,有 5.5 万农户使用互联网;日本早在 1994 年底就已开发农业网络 400 多个,计算机在农业生产部门的普及率已达 93%,日本政府正在实施一项意在

4、 21世纪使所有农民拥有微机的 “ 绿色天国计划 ” 。 (曹洁, 2003) ;从国内来看,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于 80年代,发展于 90年代。 1994年我国开始全面启动 “ 金农工程 ” ,为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金农工程的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 “ 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 ” 。在 “ 十五 ” 期间,我国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包括 “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工程 ”“ 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工程 ”“ 农业 3S 工程 ” ( 3S 指全球卫星

5、定位系统 GPS,遥感信息系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到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农业部为中 心,连接 31 个省(市 ;区)农业厅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农业信息网络。截止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收录到国内涉农网站 2200 家,正常营业的 1600 多家,占 70%,其中网站占到60%以上。网站所属行业和信息涉及到 18 个大类, 127 个子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目前全国已经有 29 个省(市区)的农业厅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站,全国 333 个地(市)中已经有 206 个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其中 105个建立了局域网。在全国 2800多个县里

6、, 42%的县农业局都建有信息服务机构, 61%已经建立局域网。 我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潜在能力,带动农业科技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 (三)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吉林省农业信息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吉林省地处内陆,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开放程度较差,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劣势,不能及时敏感地应对国内外市场。沿海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程度要比吉林省快的多,这使得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外部压力。吉林省在经济基础上也相对沿海地区较弱。农业又是吉林的一大经济支柱。如何在资金来源不足,项目支出又多 的情况下又快又好的发展

7、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是摆在吉林省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根据已经签署的农业协议,目前高达 45%的农产品关税将在 2004 年之前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类降低 10% 12%,在 2004 年农产品关税要降低至 17%,重点农产品关税则要降低至 14.5%。 (李华君, 2003)这就使国外的优质粮食大量涌入我国,这对产粮大省吉林来说无疑是一场很大的冲击。如何应对冲击,继续发展也是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吉林省可以巧借东风,跨越发展。 “ 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的提出,为吉林省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

8、开发,使吉林省有条件和能力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为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从而可以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同时中央 “ 一号文件 ” 的出台和 “ 两会 ” 精神的传达,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吉林省作为国家的试点,将一步到位的取消农业税,这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有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 金农工程 ” 也将进一步展开。 2004 年 1 月起 “ 村 村通电话 ” 工程启动,这将进一步改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加速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吉林省农业将是国家这一系列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9、而且吉林的农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有传统的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吸收沿海地区的发达技术 和先进经验,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农业信息化。这可以使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节 约了成本和时间。另外,吉林地处平原,便于农地的规模化经营,也有利于农业信息的推广和应用。 (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发展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吉 林省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在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农业信息化发展,将加强信息流通

10、,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 新东北现象 ” 的出现,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农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因为信息服务不及时,错过了销售的时机。相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拓展了销售渠道,农民可以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使自己能直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农民还增强了市场观念,能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生产经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风险。农民生产一直都受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从市场

11、风险来看,农民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在生产上具有盲目性,在产品销售上具有滞后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使农民及时主动的掌握市场信息,从而能准确的制定生产销售的决策,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自然风 险来看,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农民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准确的预测信息(病虫害,天气等),从而改善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降低了自然风险,有利于农民的增收。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就业结构的转变,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吉林省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鼓励富余劳动力出外打工以获得劳务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劳动力的转移目前仍受农民自身能力和劳动力需求

12、信息的制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需求信息,促使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升农村的就业结构。 ;2.吉林农业 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吉林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巩固产粮大省的地位。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客户信誉竞争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从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快而准得向农民提供大量的国内外的市场信息,如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信息等。这有利于使农民认识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及时的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决定自己的生产,从而使自己的农产品能在一个较好的价格上售出,增

13、强自己的价格竞争优势。 其次,从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上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使农民能够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武装自己,并及时的利用质量检测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再者,从农产品的客户信誉竞争力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农民介绍信誉度高的客户,并充当交易中介,促成二者之间的交易活动。这种高信誉度的公开为客户赢得了可观的信誉租金。同时这也使其他信誉度低的企业 感到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农产品交易的客户信

14、誉竞争力。 3.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吉林省是个产粮大省,全国商品粮的 1/3 都来自吉林。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加入了世贸组织,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不能单纯以保护价或有意的政策倾斜来维持,而应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使农业具有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现代的农业信息化的支持。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及时的掌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 效率,真正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说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二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原因 ;(一) 农业信息化

15、发展的现状 1.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吉林省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已基本形成了 “ 一网、一台、一报、一刊、一校 ” 为主体的信息发布窗口。 “ 一网 ” 即吉林农网,能为农民及时的提供农业生产信息,并建立了专家咨询栏,为农民解答生产上的困难。 “ 一台 ” 即吉林乡村电视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许多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其中 “ 乡村季风 ” 是最受农民喜欢的 节目之一。虽然吉林省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业报纸,但是吉林各大报纸如长春日报,东亚经贸新闻等都对农业给予关注,同时农民日报也成为各级政府必备的报纸。 “ 一刊 ” 指吉林农业杂志,它时时关注农业发展状况,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并为

16、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 “ 一校 ” 指吉林农业大学以及吉林粮食高等专院,他们为吉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粮食品种。除此以外,的通讯工具也都参与了农业信息的发布。有条件的县市基本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台,保证各乡镇之间都有互联网联系。如长春市农安县的 26 个乡镇全都建立了互联网,以保证信息的互通。吉林移动公司新近也开通了 “ 数字农业 ” 服务,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以及专家咨询。同时,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没有退出舞台。队下乡、 “ 明白纸 ” 、板报、墙报、广播、喇叭等都依然是农业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吉林省扶余县把每年的正月二十二作为 “ 科技节 ” ,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农资

17、厂家、商家都请来,直接把科研成果技术和产品展示给农民看。目前 “ 科技节 ” 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参展单位 200 余家,参观农民超过十万人。(郑红维, 2003)长春市 2003 年也成功举办了 “ 农博会 ” ,在更大规模上使农民受益,可以称得上 是一次“ 农民的盛会 ” 。 2.目前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仍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方式落后。据问卷调查显示, 72%的农民表示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 8%的人是通过报刊杂志获取,而 20%的人表示由于农忙根本无暇看电视报刊,只能凭经验耕种,无信息来源。对于互联网,信息台,移动电话服

18、务,大部分农民表示从未接触过。 农民受正规培训的机会少。调查中 50%的农民表示从未接受过乡镇或村里组织的任何培训, 34.8%的农民接受过农技知识的培训, 8.7%的农民接受过市场知识的培训,对于知识的,调查中的农民表示没有接受过。 ; 信息闭塞,不与外界沟通。在 “ 农业经营上与周边地区互通信息吗 ” 一题中,有 54.5%的农民选择没有,只有 22.7%的农户选择经常,但也只限于熟人或亲戚。但有 57.2%的农民表示希望与周边地区互通信息,但苦于没有渠道,方式单一。 对政府的涉农政策知之甚少。调查中 56%的农户不知道中央 “ 一号文件 ” ,有 32%农户只是听说过,很了解的基本没有。

19、对于农业税减免虽然有 72%的农民知道,但对于具体的实施一无所知,都表示只有等村里的正式通知。农技站在为农民服务方 面作用并不突出。调查中从农技站购买农药化肥的农户与从市场上购买的农户数比例相当,都是 41.67%,而当农民在生产技术上遇到困难时,只有 36%的农民愿意向农技站求助,找亲朋好友或化肥农药经销点帮忙的人居多。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作为信息需求方的农民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民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足,这直接给他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无所适从,只能是沿袭传统,维持原样;在农药化肥的购买上,经

20、常吃亏上当,但也只能自吞苦果 ,自认倒霉;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更是没有准确的价格信息,把握不住时机。在问及粮价上涨对他们收入的时,一位老农说: “ 涨是涨了,可咱不知道啊,等咱要卖时已经晚了。 ” 可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民的这种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传统的村屯界限划分,使农民信息交流受到限制。从历史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但一直都是 “ 一头牛,一把锄头,一双手 ” 的经营模式,技术单一落后,而且都是在师徒、父子之间口耳相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长年的从事着 “ 养在屋前屋后,卖在村前村后 ” 的 生产活动。除了走亲戚,他们一般很

21、少出门。而且在问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连片的村庄之间情形大多是相似的,即使出了村庄,到了别的村里也不会得到太多新的生产信息。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农民长期的生活在所需信息少,所能用的信息更少的环境里,使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淡薄。这也使他们在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环境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 ; 农民自私的小农意识阻碍了他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我们在问访的过程中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已经种了很多年的菜了,当问及是否与周边地区互通信息时,她说: “ 从来没有,有钱都自个儿挣,谁愿意让你和他 们一块儿挣呢?他们不会告诉我,我有也不会和他们说。 ” 由此可见,历史传统造就的小农意识使很多农户囿于自己的圈子

22、里,心中只有眼前的个人利益。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认为把农产品的信息与别人共享了,就会使自家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因而他们宁愿通过少得可怜的信息去生产经营,也不愿与别人共享信息,扩大自己的信息面。这种小农意识的存在使农民手中本来不多的信息显得更加的支离破碎,加剧了农民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农民文化程度低,获取现代信息的能力差。在问访的农户中,文盲占 15.7%,小学文化占 41.7%,初中文化 占33.3%,高中文化占 7.8%,大专以上的只有 2%。可见,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随学历的升高人数逐渐减少,而小学以下特别是文盲半文盲人口则随学历的降低而逐渐增高。农民文化程度

23、低直接导致农民缺乏及时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听不懂广播,看不懂报纸、书刊,更别说上网逛逛了。在问访中,有 68.2%的农民不识字,无法阅读粮食种植方面的书籍。即使有的参加了农技培训,也大都听不懂讲课,无法与自己的生产联系起来。通过问访我们也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同使农民在生产中的表现也不一样。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大都种菜,而且会 温室大棚技术,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也相对清楚;而没读书的农户大都一成不变的种苞米,靠天吃饭,甚至将种地称为 “ 押宝 ” ,无法掌控自己的生产。另外,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也使他们没有勇气走出去,害怕上当受骗,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信息闭塞也就在所难免了。 农民收入少,难以支付高

24、成本的信息费用。获取信息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越发达的信息获取途径所需要的信息成本越大。而对于农户来说,生产规模小,产量少,每年所收入的钱,用来供养子女念书尚且不够,更别说让他们拿出钱来支付方方面面的信息费用了。问访中一位妇女表示自家因为月租费的缘故至 今仍没有安电话,村里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农户,安装闭路电视的更是少之又少。市郊的农村尚且如此,更何况偏远地区的农民呢?而且农村的许多服务费比城市高很多,乡村话费往往是城市的 2 3 倍。移动的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对于普通农户来讲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再说上网,农村附近基本没有网吧,如果农民要上网,只能坐车去镇上,甚至县里,上网费加路费起码得 7、 8 元

25、钱。而农民如果要自己在家上网的话,首先电脑购置不起,对于年收入只有4000 5000 元的农户来讲,让他们去买五千多元的电脑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使买得起电脑,在家用电话线上网, 按市话 0.3 元 /分算,一小时也得十几元的上网成本,这对于农户来说是很难承担的。另一方面,农村的不便利也限制了农民走出去获取信息。尤其是春运期间,票价的上涨更增加了农民的外出成本,降低了农民了解外部世界的可能性。 ;2.作为信息供给方的政府和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有限,信息供给不足。 ; 面向农民的媒体、栏目依旧很少,虽然现在吉林省已经形成 了 “ 一网、一台、一报、一刊、一校 ” 的 “ 五个一 ” 信息发布窗口,但仍然

26、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问访中,农民反映对他们有帮助的电视栏目很少,虽然吉林乡村频道是为农民开的, 但其大多数的节目是没有针对性的,尤其是电视剧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且在发布农业信息方面,电视台和广播等都具有 “ 普遍性 ” ,有的农民反映,电视上说的信息并不是不好,但对他们是毫无用处的。比如,电视广播宣传种人参、养鹿等价钱好、收入多,但对于世代种苞米的农民来说,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也只能是听听罢了。另外纸质传媒的报刊杂志书籍虽然很多,但大都很书面化,专业性很强,没有针对农民特点编写、贴近农民需要的小册子。而且现在书价一直上涨,对于农民来说,去花高价买来本自己看不太懂的书,是十分不实际的。提供

27、文化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 和书店大都设在城市里,距农民很远,这也增加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成本。 政府在科技信息宣传方面力度不够,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作用。在调查问访的几个村中,农民大都反映很少有科技宣传队下乡。在信息获取途径方面,问访的农户中没有一人是通过集市的宣传单获取的。在遇到技术困难时,农村科技站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农民更愿意去问农产品销售点的人员和亲朋好友。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如大喇叭、科技明白纸、技术队等仍是目前农村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政府对此的不重视,使本来就没有能力应用现代技术的农民获取的信 息面儿更加狭窄。另一方面政府受资金的限制,在农业信息化的现代

28、设备方面投资不够。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并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这就使许多政府官员不愿投资于此,而把大多数的投资用于那些短期见效,收益快的项目,来塑造自己的 “ 政绩工程 ” 。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是很难建立的。 ;政府缺乏基层技术人才,在信息的整理发布方面缺乏实用性。在问访过程中,有位农民反映即使把电脑通到了村里,村里也找不出一人会使用。那些村干部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只负责发放通知,收取农业税费 等在农业信息方面基本不管。另外,在县级及其以上的政府中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农业的 “ 两栖人才 ” ,所以传递出的信息很多都缺乏实用性,与农民的

29、实际离得太远,造成了信息流与物质流相分离的现象。 3.从信息化市场的大环境看,农业自身产业化程度低形不成对农业信息化的正常需求。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互相依赖的。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市场信息的需求也会相应的扩大。但规模小,自给自足为主导时,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目前吉林省许多农村仍以分块抓阄的方式来分地,问访的农户中人均耕地大都不到 1亩,这种小规模经营形不成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刺激,因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也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三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方向及对策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方向 吉林省从总体上来看,农业的发展相当,农业稍落后于工

30、业。,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正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面临着农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任务。吉林省的农业信息化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现代化叠加时期的 “ 叠加效应 ” ,运用现代信息和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在农业生产、销售、分配、消费各方面基本实行机管理,实现信息化;在农业基础设 施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农业又懂的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以全国互联网和国家农业数据库为依托,联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农业信息网。 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1) “ 铺路 ” 即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系统,大到省市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小到电

31、话电视的普及。这条路要一通到底,直通农户家门口,使农户能感受到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好处。 ( 2)“ 通车备货 ”;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并不只是设备信息化,也不是口头信息化,没车可跑的路是一条毫无用处的路。只有整合了大量的有用信息,扩大了信息 资源,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使信息化路上 “ 车来车往 ” ,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 3)培养队伍。有了车和路 ,;就需要有会驾车的人。这就需要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在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以及软件开发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使之能为自己开车。 (二)具体的对策分析 1.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

3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领域一般是政府发挥作用或履行职责的领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长,受益面广的工程。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 物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 农业政策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是农业政策的制定者。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将农业政策的目标措施、政策走向及时的、不折不扣的、低成本的至免费的传递给所有农业生产者,让广大农民充分理解农业政策的实质。 ;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做到 “ 硬件 ”“ 软件 ” 一起抓。一方面要保证充足的农业经费投入,搞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延伸,努力作到将网络遍及乡镇,甚至让

33、电脑入村;有效的实施 “ 村村通电话 ” 工程;重视传统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经常派农业队下乡甚至常 驻农村。另一方面 ;要加强基层干部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政府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干部进行培训和监督,有条件的可以实行远程。只有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保证农业信息在上传下递过程中的完整和有效。 ;在信息整合方面,政府要发挥好协调作用。农业信息服务涉及面儿广,实施起来综合交叉性强,因而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政府的协调下,整合农业、气象、农机、农业院校以及龙头之间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性,

34、时效性,性及 实用性。 ;另外,政府要加强立法。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都有完善的立法做保证。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来抑制信息封锁、垄断,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打击坑农害农的假信息。及时根据加入WTO 的新形势,修改不符合 WTO 规则的政策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开放,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农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政府还应加大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业教育的力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终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能力去享受农业信 息化发展带来的好处。政府要均衡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职业

35、中学的数量,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在吉林农业税减免之后,更要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乡镇中学经费的不足。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业出版社,报刊社以及广播电视的涉农栏目,并对其农业进信管理和监督。积极兴办乡镇图书馆和村级报纸栏,供农民免费阅读;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经常性的 “ 三下乡 ” 活动,直接为农民带去农业科技知识。 2.民间力量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中坚 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经纪人,农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介于农民与 市场之间的中间层。因为他们对农业信息化的认知和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于其经营活动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农户大得多,对信息的需求也较强烈。我们不仅仅要将他们作为主

36、要的服务对象,还应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启动民间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这些中间层入手,激发他们的活力,引导他们参与其中,进而带动普通农户,有效的解决农业信息化的 “ 最后一公里 ” 。 龙头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站,融入农业信息系统,让企业网站成为了解企业的窗口和向社会推介的桥梁。政府要对企业网站的建设给于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同时龙头企业也要完善健全企业内部管理 信息系统,这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农业合作组织、农资销售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他们和农户联系密切的优势。目前吉林省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以农安县为例,农业人口有 91.8 万,而

37、农业合作组织只有 548 个,参加的农民只有 13 万。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吸收更多的农民加入,有利于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到一起,便于信息的迅速传递,并降低了成本。同时农资销售公司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夜市举足轻重的。因为农资销售点一般离农民很近,而且与农民的生产息息相关,因而要提高农资销售点人员 的素质,通过他们及时的向农民传达农业信息。 信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将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信息企业是通过经销采编发软件,如农村财务软件以及专家智能软件等来获得利润的企业组织。信息企业要尽量开发出本地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农业多媒体信息产品,以适应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企业公司还可以尝试投资于涉农传播业。公

38、司企业的投资既可以为公司带来收益,又可以为涉农传播业解决资金问题,使涉农传播业由计划机制转向市场机制,引入竞争,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3.农民作为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主体作用。 农业 信息化主要是为农民服务的,农民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农业信息化具有互动性,不但要使信息供给者不断的输出信息,而且也需要信息需求者及时的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供需相长,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农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的获取农业信息,并敢于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同时要积极的与周边地区搞好信息往来,要敢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将外面世界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

39、。在生产经营上,农民要讲求联合,改变现有农业细碎化的经营方式,加强与合作组织及农业公司的合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扩 大信息需求量,以刺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三个关系 1.要注意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为造 “ 面子工程 ” 而盲目的追求信息化建设,而减少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作基础,农业信息化再发达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2.要注意政府和非政府经济组织的关系。政府要变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的活动要给于政策上的指导,而不能滥用职权,用强制的行政手段干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

40、调节作用,使之协调发展。 3.要协调好农业 信息化与老工业基地建设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要照顾好农业和工业的均衡发展。我们既不能在工业化中忽视农业发展,也不能一门心思的搞农业而放松了工业。目前看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我们似乎更要注意前者。 四结语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集计算机技术、微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和速报系统,星(航天遥感)、机(航空遥感)、地(监测网络)技术对主要的农作物的长势与产量、土地墒情、 水旱灾害、病虫草害、海洋渔业、农业资源、生态环

41、境等进行监测、速报与预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病虫害动态等模型 ;;同时也要使农民真正的步入信息化的殿堂,能直接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以及销售的网络化。而这个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逐步实现。 注释: 除所标注的数据外,文中其他数据均由调查所得。 附录为调查问卷的数据样本 : 曹洁 发 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 ;金桥 ;2003.2 ; 李华君等 ;沿海地区农业信息化战略选择中共烟台党校课题组 郑红维,葛敏,史建新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20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