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内容摘要:现代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一体化,资源、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 垃圾 ” 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城市垃圾 ;资源 ;产业化 ;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人均每年垃圾产量 440公斤。 2000年、 2001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 1.18、 1.35 亿吨 /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 66亿吨,侵占 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 2/3的大中
2、城市被垃圾包围,有 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形成一个 “ 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 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资金不足 ” 的恶性循环。 一、城市垃圾的概念及处理现状 1、城市垃圾概念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
3、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数量剧增。我国城 市垃圾每年排出大约 1 亿 t 左右。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城市垃圾资
4、源化的资金不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二、城市垃圾处理对策 1、城市垃圾资源化 加强我国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过去城市垃圾的混 合回收,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
5、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应在居民区,商业、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征收城市垃圾费。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来源有限,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 谁污染谁治理 ” 的原则,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又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如美国 1000 多个市镇对垃圾以袋、罐计算收费,垃圾的产量从 1981 年的 每人 1 周 3 桶减少到 1995 年的每人 1 周 1 桶;又如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垃圾量为 4桶,需交纳排污费 13.25美元,每增加 1 桶,
6、加收 9 美元,该规定实施后垃圾量减少了 25%以上。当然,城市垃圾费的征收应根据居民生活水平、垃圾数量、分类放置等不同情况而异。再比如德国,垃圾处理费的征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向城市居民收费,另一类是向生产商收费 (又称产品费 )。对于居民收费来说,德国的各个城市的垃圾收费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按户收费,以垃圾处理税或固定费率的方式收取;有的是按垃圾排放量来收取。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按 户征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部分城市开始试用计量收费制,按不同废物、不同量收取不同费用。产品费的征收更充分地反映了 “ 污染者付费 ” 的原则,要求生产商对其生产的产品全部生命周期负责。产品费的征收对于约束生产商使
7、用过多的原,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筹集垃圾处理资金都有较大的帮助。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面对垃圾的挑战,许多科学家提出应全面应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 ,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垃圾资源化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各国的国情而定。我国资金有限、技术较落后,但是地域广阔,因而垃圾资源化潜力较大。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垃圾资源今后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综合利用外,最终处理应
8、有 60%用于填埋, 30%堆肥, 10%焚烧。 加强废旧回收,推动旧货的发展。我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且收入不扉。如国内贸易系统从 1950 年 1994 年,回收总值达1340.25亿元。此外, 现有供销社系统每年回收废旧物资 1600多万 t,回收总值约 2000 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废旧物资回收潜力很大,我国应继续鼓励有关部门加强废旧物质的回收工作。 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如资源回收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用的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资源综合利用行为,并把它变为自觉行动。其次,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建立
9、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将垃圾清运单位和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转变为企业,自负盈亏,实行有偿的社会化 服务,环卫部门进行管理、监督。第三,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能力。 2、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 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产品生产以及管理培训,将形成一个产业链。而且这是一个不衰落的产业,它将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而持续发展下去。 走综合处理技术路线,提高技术集成能力 ; 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技术原则。传统的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形成二次污染,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焚烧方式 高
10、、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城市垃圾成分复杂、含水率高、可燃物少。因此,适于走垃圾分选、再生利用、有机物发酵制肥、可燃物焚烧供热发电的综合处理技术路线。目前,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单位很多,在某些单项技术上也有所突破,但垃圾处理技术是涉及、化工、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因此,提高技术集成能力更为重要。我国还缺少这方面的开发机构,急需发展有高度技术集成能力的研究开发单位,把国内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引进、吸收、消化后加以创新,创造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技术。目前,一些军工科研院所,如中国工程研究所利 用自身优势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改革现行的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运行机
11、制 ; 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培育,垃圾处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要有适于产业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因此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的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通过、能源、土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和一系列环保法规, 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强化相关的执法力度,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上海市建委环卫系统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探索出“ 政府参与、企业、商业化运作 ” 的一条新路。 ;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扩大渠道
12、 ; 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垃圾处理需要一个非常大的资本投入。全国 668个城市,设想平均每个城市建设一个垃圾综合处理厂,投资一亿元人民币,那么就需 668亿元的投入,靠政府财政投入没有那么大的力度,也不可能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只有到资本市场上去寻求资金,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渠道。投资社会化,谁投资 谁受益,政府可以引导性地以少量投资,吸引企业和社会上的资本投入。企业产权股份化,多家联合,共同投资,形成技术合力和资金合力,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以往由政府投资和管理,往往出现投而不运现象,上亿的投资成为样品和摆设,不能良性运转。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增强支持力度,国家选择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好
13、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发行股票,扩大融资市场。 “ 二板 ” 市场要特别关注从事城市垃圾处理研发的企业。建立垃圾处理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短期融资和信贷。充分利用目前国外资本看好我国 环保市场的有利时机,注意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利用外资。 3、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吴晟志 .试析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广西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01). 高平城市垃圾产业化初探 .再生资源研究 ,1999(03). 张新亚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可持续发展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1999(03). 郭廷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探讨能源工 ,1999(05). 彭述刚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国外经验及启示现代城市研究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