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1265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摘要:循环经济即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是以资源能源物料闭合循环利用的经济形态,它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兼顾环境保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合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新型、先进的经济模式。本文通过阐述循环经济的内涵、起源及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的开展,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宋洪生教授主讲的就业指导课的启发下,我等

2、部分同学认真阅读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多是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目前这种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

3、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切实进行环境保护,倡导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 循环经济的内涵、起源及其特征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即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是以资源能源物料闭合循环利用的经济形态 ,它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兼顾环境保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合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新型、先进的经济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4、,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1.2 循环经济的起源 循环经济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九六二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 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 循环经济 ” 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 K 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才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的。 1.3 循环经济

5、的 “3R” 原则 减量化 (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环 (Recycle)(简称 “3R”) 是循环经济的三大重要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垃圾。现在学术界又提出了 “4R” 、 “5R” 、 “6R” 原则,除上述 “3R” 外,又加上了 “ 再组织 ” 、 “ 再思考 ” 、 “ 再制造 ” 、 “ 再修复 ” 等概念,目标是促进循环经济的日臻完善。 1.4 发

6、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一是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约生产原料;三是资源综合 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四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组织合理的工业链,以实现资源、能源和物料的闭合循环利用;五是加强各种废旧物资和各种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六是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七是开展合作与交流。 1.5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传统经济是由 “ 资源 -产品 -污染排放 ” 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具有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特征。循环经济是以 “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

7、的形式组成反馈式闭合循环流程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模 式,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让所有物质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地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2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2.1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过天然资源水平相对较底,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例如:上海宝钢、马鞍山钢铁集团等近年来要从巴西和澳大利亚大量进口矿石(当然,也有效保存了国内资源贮量)。一些主要矿产资源 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

8、峻,根本出路还是在于用循环经济模式来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开题报告 2.2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当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3 加快发展循环经 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

9、循环利用率低。大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4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的来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

10、感,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3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措施和对策思考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 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促进方兴未艾的循环经济在我国形成特色、得到科学发展。 3.1 转变观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转变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当务之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

11、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要彻底摒弃那种重开发、轻节约,重速 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 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 作文 3.2 搞好规划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

12、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和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战 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搞好综合平衡。另外,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理规划也十分重要。武汉钢铁的造船板、马鞍山钢铁的火车轮轱、宝钢的特种钢材之所以成为知名品牌,是因为上游产业的科学规划。 3.3 调整结构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 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

13、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调整好军工和民用产业的比重。 3.4 健全法制 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已经得到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 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江河黄砂开采问题,不仅要有水

14、利系统上的立法,而且还要有海事系统、国土资源系统上等多方面的立法健全,统筹兼顾,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 3.5 完善政策 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 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3.6 依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

15、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 零排放 ” 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 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重温中国经济史可知:秦国李冰兴修的 “ 都江堰 ” 水利工程就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古代 “ 天人合一 ” 的生态工程。 3.7 示范推广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比如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军事战备意义的冶金行业,像钢铁的龙头企业宝钢在科学的整合、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节能

16、环保、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都积累了一整套好的经验,完全可以值得作为示范推广。通过试点,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 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只有循环经济在微观上做好了,才能在宏观经济上产生更大的效益。 3.8 强化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

17、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大大有利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9 宣传教育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

18、.10 加强领导 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关系,各地区、各有 开题报告 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人、经济与百姓的和谐共存这个核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好、发展好。 4 结语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处于经济危机或低靡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但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 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务院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 “ 一揽子 ” 计划,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的刺激政策,抢抓机遇,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发奋图强,充分根据我国国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循环经济应用经验,力求把经济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促使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巨大优势,确保增长,改善民生,维持稳定,振兴经济,复兴伟大的中国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