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食品安全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然而 ,“ 三聚氰胺 ” 事件无疑又掀起了另一轮食品安全风波。以卫生部、商务部以及部分媒体公布的数据与报道的事件 ,探析了不安全食品现状、出现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得出了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各种原因 ,无论是在源头、生产加工、还是在销售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结论 ,以期能引起对食品安全政策的一系列反思。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食品安全 ;经济增长 1 背景 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 方式转变。我们知道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
2、式最大的特点 ,就是产品质量标准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当前 ,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过去单纯地追求 “ 吃饱 ”向 “ 吃好 ” 、 “ 吃健康 ” 转变。因此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心有余悸。归根结底 ,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 ,而食品质量涉及大众 ,关系民生 ,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人所皆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 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进而关系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
3、升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 ,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近几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 如苏丹红一号、 “ 红心 ” 鸭蛋、北京 “ 福寿螺事件 ” 、广东 “ 云斑裸颊虾鱼 ” 事件、大闸蟹涉癌、致癌 “ 民工粮 ” 、毒甲醇终变夺命毒酒、甲醛银鱼事件、奶粉肾结石事件、橘虫事件、鸡蛋三聚氰胺、大头娃娃事件等 ,无疑又掀起了另一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 2 食品安全现状 2.1 食物中毒事件频发 据卫生部报告 :2007 年中国内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 506 起 ,中毒 13 280 人 ,死亡 258 人 ;报告涉及 100
4、 人以上的食物中毒 11 起 ,比 2006 年减少 50.1%,中毒人数减少 26.48%,死亡人数增加31.63%。我国近年来食物中毒概况如图 1、图 2 所示。 2007 年 ,有毒动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分别占总数的 37%和 64%。导致食物中毒的有毒植物以毒蘑菇为主 ,共发生 88起 ,526人中毒 ,113人死亡 ,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 43%以上。 其中 ,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报 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季度 ,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在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中 ,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其次是在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
5、,全年报告 117 起 ,中毒 3 773 人 ,死亡 6 人。 我国食物中毒每年发生的事件都不少 ,从近年来卫生部发布的食物中毒事件通报也可以看出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 ,如今已让人 “ 谈食色变 ” 。 2.2 食品安全现状 据商务部数据信息显示 ,2006年我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 8%左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 7%。目前 ,我国食品行业从 业人员 20 万余人 ,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9%以上。据调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仍属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可以说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6、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政治问题 ,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总体上来看 ,目前困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农药和化肥的不正确使用 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农药施用于农作物 ,中国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消费量较高的国家。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和化肥 ,使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近年来 ,我国农产品农药超标事件屡屡发生 ,特别是蔬菜中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滥用化肥 ,引起的硝酸盐 亚硝酸盐 亚硝胺的反应产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已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 ,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出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其实 ,硝酸盐对健康
7、有害早见报端。根据 Fine 等人 1977 年报告 ,取食烹调过的腊肉和菠菜后 30 分钟 ,即在人体血液中检出了致癌物二甲基和二乙基亚硝胺。流行病学揭示 ,食管、胃等消化道癌病发生率与区域性环境中硝酸盐含量高低有密切关 系。如王珊龄在江苏扬中县调查资料显示 ,该县过量施用无机和有机氮肥 ,使鲜青菜硝酸盐平均含 2 334 毫克 /公斤 ,最大值 5 495 毫克 /公斤 ,该地人体摄入硝酸盐比推荐值高 2.1 2.4倍 ,癌症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 7 倍。许多研究还证明 ,进入人体的硝酸盐主要是摄入蔬菜而不是饮水。 尽管最近几年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规定 ,加大了
8、对农药的监管力度 ,但是 ,由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毒害事故频频发生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已占世界同类中毒事故的 50%左右。如湖南某县曾 因滥施农药 ,非但没有制服害虫 ,反而结出一连串生态恶果 :河里鱼虾减少 ,天上鸟雀罕见 ;稻谷因剧毒农药的污染 ,经化验不堪食用而封存的就达 7.5105 公斤。 2.新科学技术引发的食品安全潜在危机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农产品的增产提供了巨大帮助 ,食品市场日益繁荣 ,不断丰富着人们的餐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农民为了竞争销售期 ,大量使用化学激素、农药 ,导致农产品超常生长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却改变了农产品的质量。例
9、如 ,在很多蔬菜基地 ,为了让反季果蔬早日上市 ,一些菜农、果农使用植物生长剂 ,促进作物超长生长 。还有的蔬菜、水果在成熟期前提前采摘 ,使用催熟剂、保鲜剂等。这些化学试剂的不当使用 ,是否也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留下巨大隐患。所以 ,市场丰富了 ,许多蔬菜、水果个头变大了 ,可味道全变了 ,可以说是 “ 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 ” 了。 在我国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正快步走向小康的今天 ,人们生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农药、抗生素、激素残留 ,致病菌超标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和健康。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家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 ,往往造成药物残
10、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既包括 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食品中 ,由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或耐药性细菌种群的增长 ,将增加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激素残留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近年来 ,我国部分出口的农产品、食品等因上述原因屡遭查扣、销毁或退货 ,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 ,对于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争议。有关专家认为 ,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污染、人类健康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可能产生威胁。转基因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食品的过敏性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 ;转基因的逃逸 ;转基因作物对非靶生 物的影响 ;病毒的重组、异源包壳及协生作用。
11、 1998 年 ,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在研究中发现 ,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 ,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 ,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 ,于 1999 年 5 月宣布此项研究“ 充满漏洞 ” 。 1999 年 ,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 罗西的一篇论文 ,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 ,死亡率特别高 ,正因为种种的原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质疑。 3.农作物生产环境 受到工业化的污染 近年来 ,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势头迅猛 ,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2、,很多工厂和企业在选址、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 ,向周围排放了超出大自然所能承受的废气、固体废物和废水、粉尘等 ,对当地的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特别是对农作物的影响尤其严重。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受到污染 ,必然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农作物生产环境的污染最具有危害性的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 人为因素所致 ,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据分析 ,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 ,其次是汞、铅等 ,污染物多为粮食作物。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
13、,半衰期较长 ,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 据媒体报道 ,2004 年在珠江河口周边约 1 万平方米范围内 ,土壤高氟异常区 5 263 平方千米 ,高镉异常区逾 6 000 平方千米 ,受人为污染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异常地高 ,镉、汞、砷、铜、铅、镍、铬等 8 种元素污染面积达 5 500 平方千米 ,其中仅汞污染 便达 1 257 平方千米 ,污染深度达 40厘米。经对蔬菜、水果、大米抽样分析测试 ,对照食品卫生标准 ,发现这些元素均不同程度超标 ,说明重金属污染已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据央视国际的消息 ,近年来 ,广东、广西
14、、江苏、辽宁等地都先后曾经出现过农作物被超标污水灌溉污染的事件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水质当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超标。目前 ,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 000 万公顷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5。 另外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核试验、核事故已构成对食品安全形成新的威胁。 1986 年切尔 诺贝利事件后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导致西欧大部分地区核污染。使几乎整个欧洲受到核沉降的影响 ,欧洲许多国家当时生产的牛奶、肉类、肝脏中都发现有超量的 I-131、 Cs-137、 Ag-110 等放射性核素 2。在我国 ,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不多 ,这也说明我国在核污染方面的防治是做的比较好的
15、。 3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有 22 类 1513 种。随着食品毒理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 ,一些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已发现存在慢性毒性或致癌、致畸作用。如色素 奶油黄、甜味剂 甘素等已禁止使用。有些添加剂本身无毒 ,而一旦混入杂质 ,则容易引起中毒 ,另外有些添加剂与一些化学物质或者食品中的正常成分相互作用 ,形成致癌物 ,如亚硝酸盐。因此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但仍有部分不法企业
16、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他工业添加剂 ,特别是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比 如 ,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 ,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 ,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 ,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 3.2 食品生产的卫生条件不达标 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 ,原材料污染严重 ,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 ,储存条件不当 ,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 ,引起的食源性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 ,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 ,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 ,能引起食源性疾病。比如 ,土豆、
17、青番茄中的龙葵碱 ,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 ,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 水仙碱等 ,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 ,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比如 ,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 ,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 ,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3 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及假冒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 ,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造成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严重。有些生产者故意使用劣质原料 ,在食品中掺假使假 ,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成白酒、用工业皮革 残品生产假奶粉、
18、用毛发生产酱油、粗制滥造饮料和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 ,等等 ,所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是 ,仍然有很多不法分子甘愿冒着法律的危险和不顾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生产劣质食品 ,胆大包天 ,生产数量惊人。 2003 年 1 月 22 日 ,贵州省质监局一举端掉了一个生产劣质火锅类水制食品的窝点。记者在现场看到 ,这家位于沙河巷 146号的黑窝点污水横流 ,毛肚、鸭肠、黄喉等水制食品随地摆放。执法人员检查发现 ,这批劣质食品约 100余公斤 ,全部用甲醛、氢氧化钠、氢氯化钙等化工原料作食品 添加剂 ,这些化工原料有些是国家明文规定不能使用的 ,对人体十分有害。 3.
19、4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目前 ,我国大约有 100 万家企业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其中大约有 78.7%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是 10人以下的小企业 ,或者是家庭作坊。它们规模小、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自身管理水平低差。近年来 ,食品小企业和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成为质检部门重点整治对象。据新华网北京 2007年 7月 10日报道 (记者吕诺、董峻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 10 日说 ,我国78.7%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不足 10人的小企业。邬建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我国目前有 44.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其中 10人以下的小企业有 35.3 万家
20、。 另外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也较低 ,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 ,生产过程中缺斤少两 ,无标签、无商标 ,食品标签标示内容与实际不符 ,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 ,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餐饮业作业条件差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中国加入 WTO,我国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数量也 与日剧增 ,他们参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活动。许多以前从未从事过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也进入食品行业 ,变为食品从业人员。这些人员缺乏相应的卫生知识 ,法律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食品的质量
21、 ,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4 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4.1 食品监管存在问题 目前 ,我国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很多 ,如农业、卫生、质监、动检、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 ,管理部门虽多 ,但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各自为政、协调性差等问题突出。在这些部门后面 ,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药管理条理、动物防疫法等 20 部以上的专业性法律法规 ,然而 ,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 ,配套性差 ,成了真正的 “ 部门法 ”, 且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也不够。这样监管就出现了问题 ,如果遇到有利益的事情 ,大家就争着去做 ;而一旦安全出了问题 ,谁都推卸责任。最后 ,真正受到损害
22、的是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从三鹿到大白兔 ,从奶粉到鸡蛋 ,无处不在的三聚氰胺阴霾一直笼罩在消费者的心里 ,甚至让我们时刻面临着 “ 明天还能吃什么 ” 的悲哀与困惑。为此 ,燕赵都市报 2008年 10月 31日进行了一项名为 “ 让人担 忧的三聚氰胺鸡蛋 ” 的调查。调查显示 ,有 98.63%的受调查者认为食品监管存在问题。调查中 ,在回答 “ 知道涉及到三聚氰胺的品牌鸡蛋有哪些吗 ” 这一问题时 ,有近74%的人选择了 “ 知道 ” 或 “ 知道一点 ”, 说明大家对危害健康的 “ 三聚氰胺 ” 非常关注。然而 ,让人忧心的是 ,7 成多读者表示不懂得怎样选择安全鸡蛋。有读者在博客中留言
23、称 :“ 现在 ,我们只能奢望含有三聚氰胺的鸡蛋只是存在于被发现的几个品牌中 ,而全国的鸡蛋不会让我们无语 ” 。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否健康是读者较为关注的话题 ,有 78.08%的受调查者认为监管上有很多漏洞 ,20.55%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两者相加占到了被调查者的 98.63%,而只有 1.37%人选择了监管体系 “ 还可以 ” 。可见 ,大部分消费者对目前的食品监管体系是存在怀疑态度的。 4.2 不法商家销售劣质食品、过期食品和 “ 三无食品 ” 近年来 ,关于不法商家销售过期食品、 “ 三无 ” 食品的报道很多 ,主要是集中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
24、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 “ 三无 ” 食品、假冒伪劣食品 ,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1 角钱一袋的 “ 红烧肉 ”,2 角钱一袋的 “ 达利雪梅 ”,5 角钱一瓶的饮料等等 ,这些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无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址 ,甚至裸露散卖任凭蚊蝇叮咬 ,在很多农村学校周边都能看见。据国家商务部 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 ,一些 “ 三无 ” 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正在流向农村市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农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本着 “ 价格优先 ” 的价值取向 ,往往忽视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 ,在遇到问题时 ,农村居民的投诉率也
25、非常低 ;其次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 ,仅有少数地区将此工作提上日程 ;执法力量薄弱 ,市场监管短缺也是导致 “ 三无 ” 食品及各 种过期不合格食品流向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 4.3 部分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卫生状况较差 食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的过程中 ,都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果条件不满足 ,容易导致食品变质。比如 ,水果、蔬菜类等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保鲜 ,销售过程中要求销售环境卫生条件要达标等。部分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较差。农贸市场里的小餐馆设施简陋 ,卤味熟食与快餐经营并存 ,普遍使用白色塑料盒和一次性筷子 ,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食品袋、食品容器不符合要求 ;索证
26、手续、台账登记不够规范 ,监管体制不顺 ,有的生活、生产、销售 “ 三合一 ”, 存在安全隐患。 5 结论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各种原因 ,无论是在源头、生产加工、还是在销售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从屡屡曝光的有毒食品、劣质食品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 ,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明知劣质食品、有毒有害食品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却依然生产经营。在他们心里 ,已无道德和良知可言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铤而走险 ,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违法之事。 食品生产加工以及营销等环节的制度必然存在一些漏洞 ,客观上经营者有机可乘 ,经营行为不规范 ,再加上在利 益杠杆的驱动下 ,部分
27、经营者有意利用政策和制度的漏洞 ,大发横财。管理不严、打击不力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涉及多个部门职能 ,如技术监督部门管生产领域、工商部门管流通领域、卫生部门管食品卫生。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严、打击不力的问题。这既有执法力量薄弱、经费不足、手段不够先进的原因 ,也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配合的原因。 此外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造成打击不力的一个原因。有的地方规定 ,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违法违章行为实施处罚要报批 ,甚 至地方政府错误地认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因而听之任之 ,甚至充当保护伞 ,既
28、挫伤了行政机关打假的积极性 ,也助长了制假售假的歪风。这其中有市场的因素 ,也有人为的因素。 参考文献 : 李蓉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J.团结 ,2007,(1). 罗天雄 ,周建平 .食品安全的现状、对策与管理 J.现代农业 ,2006,(5). 张百胜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5). 张晓庆 .从食品安全问题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J.大同日报 ,2007-05-26(002). 李佳茵 .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研究 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年 5. 霍丽钥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 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9、 ,2004 年 5. 陈锡文 ,邓楠等 .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贾敬敦 ,陈春明 .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张远 .我国食品安全分析与对策 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9). 梁小萌 .对外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规制 J.探求 ,2003,(6). 杜松艳 .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探析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8). 阎孟伟 .道德信念、道德权威性与人的自由 J.教学与研究 ,2003,(11). 陈可凡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J.国际市场 ,2004,(5). 李旸、梁瑞骅 .突破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 J.中国经贸 ,2006,(10). 杨章华 .肯定列表制度农残规 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J.农业质量标准 ,2007,(1). 包大跃 .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