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2459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 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分析 实行对外开放本质上就是参与国际竞争,而制成品的国内市场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扩大,现在已经变成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工业竞争力绩效 CIP指数的分析的角度,强调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强调工业制成品产出和出口中的技术结构 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出和出口的比重。所以,根据联合国工业组织( UNIDO)工业竞争力绩效 CIP 指数排名, P179 在人均工业增加值上排名 55,而在 CIP 综合指数上排名 37,主要就是因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产出和出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增加 。 ; 但是,我们在

2、用 CIP 指数分析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时候(各地区 CIP分项和综合指数见表一),发现了几个异常现象,而这些异常显现都是与CIP 指数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相背离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异常状况进行分析。 ; 一、地区工业竞争力过分依重重工业 ; ;根据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按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分类,把工业产品分成四类:原料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重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对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结构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很多地区(象山西、海南、吉林、江西、安徽等)无论是 在工业竞争规模 I1、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I3,还是在工业技术结构 I4 上都十分落后,但其工业竞争力绩效CIP 综

3、合指数排名却很高,形成这种现象的表面因素是我国各地区 I2 指数普遍较高,而且是越是工业实际竞争能力差的地区其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越高 这是一种 CIP指数中的异常状态。以山西省为例,图 1中列出了山西省各项 CIP指数及其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该省 I2 指数为 0.94,排名全国第二,从而使其工业竞争力绩效 CIP 综合指数排名大幅上升,排名至全国第 11 位。那么山西省的实际工业竞争力是不是 有这么高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 ;造成这种异常状态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 ; 首先,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化过程中采取的重工业为起点和长期偏重重工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从而

4、使我国各地区 I2指数普遍较高。新中国成立之后 ,面对着极端落后的经济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为争取经济独立 ,尽快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 ,我国防效苏联的做法 ,提出了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化道路。如表二,从 “ 一五 ” 开始,我国实际上就采取了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片面强调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突出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 一情况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年有所改变:1979-1984 年、 1985-1988 年和 1989-1992 年三个阶段,重工业比重正逐步改善。但自 90 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各地区工业发展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工业化趋势,全国大陆 31 个省市区中,

5、除云南、西藏外,各地区重工业比重都大幅提高, 2000-2003 年全国平均水平达 59.3%,比率直逼大跃进时期( 1958-1962 年)重工业的比重。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的重工业化主要是加强基础工业,从而解决一直以来基础产业 “ 瓶颈 ” 制约的问题。 ; 其次,根据表三可以知道 ,工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地区都集中在原料工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地区,无论是重型原料工业区、重型原料 加工工业区还是轻农产品加工 重原料工业区。 ; 由于我国工业化的次序的特殊性,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基础工业发展一直滞后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以原料工业为代表的基础工业落后一直成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制约 “ 瓶颈 ”

6、 。从图 2 可以看出, 1985-1996 年原料工业的比重处在我国工业化较低的水平,所以在新一轮的重工业化中,本来就处在工业竞争力较弱的地区,由于重工业发展区域之间在竞争中的分工原因,原料工业 等基础工业不得不再次成为一个新的主题。 ; 但是,原料型工业产品技术要求较低,主要依赖于资本设备和本地区的原材料供给能力。原料型产品的生产是不归属于中技术产业部门 (重工业部门 )的,而我国各地区工业产出的统计口径与这有较大的差别。 ; 这些原料型工业为主的地区要么经济处于落后状态,要么存在工业设备老化、生产技术落后、工业产品严重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而这种状况在重型原料工业区和轻农产品 重原料工业区两

7、个区域表现的最为典型。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重工业的发展上区域之间在竞争中的分工趋势日益突出,从而造 成这种异常状态在短时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指数中的虚假性 ; ;我们在用 CIP指数各地区竞争力时发现的了另一种异常状态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指数的虚假性。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CIP 综合指数排名最前的几个地区: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北京等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指数也位居各地区前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绝对数额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地,但这些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品中加工组装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重依赖进口。因为联合国工业组织( UNIDO)工业绩

8、效分析默认 了工业制成品产出与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在技术能力,没有排除高新技术产品组装活动向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工资国家和地区转移的情况,而我国各地区的现实情况恰恰否定了这个标准,从而造成了低技术能力的地区看上去技术先进,从而在工业绩效对比上产生误导(其实,总出口中高新技术加工组装产品比重大的国家和地区跻身于工业绩效优良者之列不仅仅在我国,象菲律宾也属于同样情况,它在人均工业增加值上排名第 60位,而最终 CIP综合指数排名第 25位,仅次于日本),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各地区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指数的虚假性。 ; 根据表四统计, 2003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在技术、机类和通信技术类技

9、术领域。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 806.23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83.4%,电子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4.2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10.4%,两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93.8%,比 2002年提高 1.7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品在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生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却极 小 ,而且在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比重下降。 ; 如图 3,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

10、工)。 2002 年,全国各地区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为 606.26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89.54%。其中进料加工贸易 503.54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74.37%,超过以其它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总额一倍多;来料加工装配贸易102.72 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15.17%。以这两种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 额的 89.54%。 ;其中广东省出口391.7 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44.30%。 2002 年广东省以加工组装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 293.63亿美元 ,占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1、总额的 94.85%。 ; 在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加工组装形式为主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为严重依赖技术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如图 4,我国从1992 年至现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年年逆差,出口产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具备竞争力,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或 零部件依赖于进口。有些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在统计上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但实际从事的只是一些劳动密集性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地。 ; 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指数之所以出现上述异常状况,最根本的原因是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第一,投入不

12、足。近几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RD 经费投入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 5%左右,虽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但人均经费投入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甚至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 投入水平。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无法创造和拥有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无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始终处在技术类产业国际分工的中下游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第二,消化吸收的能力不强。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引进已是各地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引进技术要实现从根本上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必须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各地区消化吸收的力度不强,必

13、然会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况,致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第三,技术创新环境不完善。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 环境看,一是各地区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科研基础薄弱。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贯彻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 三、结 论 ;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导致我国各地区在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中的异常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出和出口中的技术结构,而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低和创新环境不理想是地区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一个很大因素。因此, 各地区如何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改善技术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来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极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是增强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和消除 CIP指数中的异常状况的主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