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2466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在借鉴我国有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收入分配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重点讨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为政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减缓差距扩大速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 差距 对策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但近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对造成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及改革措施,适度控制并且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是关系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

2、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的重大问题。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从我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1、城乡政策的差别 1985 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制定的政策更多的是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城镇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改革,灵活多样的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先行的农村改革却滞后了,致使基础薄弱的

3、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下滑。与此同时,农村一方面没有与城镇相同 的优惠政策条件(如补贴政策)、福利待遇和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等;而另一方面种种限制农民的政策(如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制度)也导致了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体制性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2、财政政策的倾斜 长期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上的国有化和城市化倾向日益严重。重视农业,却不愿放弃剪刀差;积极发展小城镇,却将建设资金大量向大城市倾斜。作为弱势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客观地位要求财政逐步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支持风险 大、投资效益低、对农业起

4、保护作用或示范作用的项目(如大中型农业基础建设科研、农业环境保护等),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但事实上,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农户由于负担日重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足或负债经营而不能成为投资主体,这使得农村投资环境恶化、发展基础脆弱,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 3、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取向,农民在自主经营的同时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其利益分配采取 “ 劳动成果 劳动收入 ” 直 接挂钩的方式。但由于科技因素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较为困难,加上初级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导致了

5、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与农村不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则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其利益分配关系采取 “ 职工劳动贡献 企业效益 职工收入 ” 形式。在旧的分配机制已经打破、新的分配机制(特别是有效的自我约束分配机制)尚未硬化和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在进行分配决策时总是倾向 “ 多分 ” ,也就难免出现企业职工工资超国民经济增长、工资侵蚀利益的现象。这样,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另一方面城市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国民经 济发展速度提高且较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城乡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因此

6、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 1)实现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 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其实质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工厂化种植和养殖以及市场化经营。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赢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2)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

7、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入 WTO以来,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国外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 业结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开发精品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使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向多样、优质、营养、便利、绿色、创汇、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建立多种科技高效示范园区,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形成有区域优势的农业基地或经济带。 2、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1)实施城镇化战略,促

8、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要坚持既注重大中城市的发展和扩充,又注重农村小城镇的开发和发展。根据我国国情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并举,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积极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重点发展那些实力和区位优势显著、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和辐射能力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中心城镇,进而逐渐发展农村城镇群。 ( 2)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一般是由工业化推动的,工业化不仅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投入物。农民在城市实现就业、获取收入,又形成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广阔市场,支撑工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9、。同时, 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促进非农产业的成长,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民的融资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的许多措施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当前农村资金的需求量缺口较大,但农村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一直是农村发展面临的大问题。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改善农村信贷,配合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求,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必须加快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重点发展面

10、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资金供给。 另外,要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从各方面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为农村流动劳动力异地就业、子女入学、住房等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耿明斋: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 J.经济学家, 2002( 5) . 屈小娥: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 J.经济纵横, 2005( 3) . 马从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J.经济学家, 2002( 4) . 周会青: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J.南方人口, 2001( 1) . 刘社建、徐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财经研究, 2004(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