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形势下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新形势下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一、新形势下企业外贸新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截至 2016 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 24.33万亿元,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位,已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新兴互联网贸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境电商大幅发展, 2016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6.3 万亿元,未来跨境电
2、商占我国外贸比例将提高到 20%,年增速超过 30%,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在速度、频率、宽度、幅度等方面的拓展 需求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外包需求做了相关调查(调查以电话访谈、面谈及问卷等方式进行,年出口总额在 1000 万美元及以下的企业占比 86%),从调查显示的情况看: (一)外贸企业专业人才需求有了新变化。 当前,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更为活跃的网络外贸环境下,企业特别是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有以下四种转变: 1.从单项专业向一专多能转变。 89%的企业要求外贸业务员同时具备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翻译员
3、、谈 判员等至少 2 项以上专业能力; 42%的企业要求业务员能够独立操作完成外贸单证的整个流程; 86%的企业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可见,在低成本、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往单项冒尖式的专业培养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外贸专业且同时能够兼顾营销、翻译、网络技术等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将更易得到企业的青睐。 2.从长期聘任向短期服务转变。在外贸人才聘用形式上,有 35%的企业选择购买短期服务。企业以往普遍有稳定的专业团队,现在购买专业短期服务却呈增长趋势。 3.从粗放外贸向精准外贸转变。互联网 +跨境贸易 +中国制造的新 业态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国际贸易将更加精准化,迫切需要更加细化、精准的国际
4、贸易专业人才。 76%的企业希望聘任从事过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信息通讯、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工程与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等领域,具有职业证书和实践经验的国际贸易单证员、商务谈判员、法律顾问等需求量越来越大。 4.从重视规则向注重营销转变。反馈的调查问卷显示,现在最紧缺的专业技术岗位主要是营销员(占比 28%)、采购员(占比 19%)、跟单员(占比 14%)、单证员(占比 12%)。表明随着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断增长,企业虽然对把 握国际惯例和法律政策依然重视,但对产品的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营销更为关注。 这些转变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资源投向投量、培养方式方法等都带来挑战和考验。 (二)对
5、专业能力拓展提出新要求。 调查显示,企业对新就业外贸业务员基本职业能力满意度为 48%,表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专业能力拓展培养还有很大空间。一是外语运用能力,一带一路辐射国和外贸走出去的对象国很多不是英语国家,对语言特别是小语种的需求很高,需要适度拓展小语种的选修教育。调查中, 16%的企业要求毕业生 精通英语尤其是口语, 12%的企业在注重英语能力的同時,还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另外一种语言。二是规则掌控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企业面对的外贸对象国越来越广泛,对国际贸易惯例、规则以及东道国法律政策的研究掌握需要更为具体精确,易于冲破贸易壁垒。三是市场拓展能力,随着
6、外贸对象国越来越多和领域越来越广泛,银行、保险、财务、管理等领域均需大量开拓型人才,调研分析、品牌创建、开拓市场的能力显得更为关键。四是文化渲染能力,进一步释放文化蕴含的巨大生产力,丰富文化包装、减少文化冲突、提高文化影响,有利于企业文化与各 地风俗文化的融合。五是产品营销能力,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企业更直接的参与国际竞争,在西强我弱的营销话语面前,更加需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六是网络技术能力,网络贸易需求持续增大,对技术平台搭建、维护使用等方面要求更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 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特别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 +等政策带动下,善于运
7、用网络进行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 (三)给校企合作带来新机遇。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国际贸易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新的国际贸易形势特点,给中 小企业带来了很多新挑战: 1.创新更加迫切。以前对外贸易三来一补比重很大,跟在国外一些品牌企业后面亦步亦趋的很多,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逐步完善和严格,自主创新显得尤为紧迫;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发展快、数量庞大,处在一个向质变突破的转型关键期, 87%的企业表示亟需创新型的外贸专业人才。 2.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本文由收集整理网络贸易的加速发展,更加需要控制成本尤其是人力资源成本。 3.风险更难掌控。一方面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更加深入,涉足领域也
8、更为广泛;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不断 升温,尤其在新兴国家和陌生领域,不可预知因素很多,风险难以评估预测。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从企业方面看,对集团式、智囊式专业服务需求更为迫切,需要选派业务骨干到职业院校培养再造,加强特定专业学习,借助职业院校这个外脑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坚持走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外贸人才的新路子。调查显示, 84%的企业希望能够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从职业院校方面看,必须在适应企业需求、深化专业实践教学、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升级打造咨询型服务型专家团队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同时,大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为国际贸易专业 教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素材,对职业院校深化国际贸易
9、专业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企业需求推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矛盾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需求带有功利性、实时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也局限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性、长期性、战略性要求存在必然的矛盾冲突,需要深度融合。 (一)学校热、企业冷、合作难深入的问题。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已经探索多年,但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学校热度很高,企业反应一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学校服务企业意愿不强。目前校 企合作主要采取的还是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学校在咨询、决策、研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外贸服务还比较有限。中小企业
10、提供外贸实习岗位不多,加上学校重视不够,缺少企业参与教学、教学融入实践的教学设计,导致部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获得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企业把校企合作当成一种公益项目。 2.企业回报社会意识不够。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经营观念较为现实,注重短期利益,快速积累资本的意愿很强,既希望通过校企合作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又希望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对培养人才认识比较有限。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原因,把学生实习安排在低层次、低岗位,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外贸关键环节实践的经验。甚至部分中小企业既担心学生参观实习影响工作效率,又担心产生工作失误泄露商业秘密,也不愿培养聘用实习学生,主观上希望聘任在同类企业实践锻炼的外贸
11、人才,提升外贸层次质量,对依靠自身培养锻炼人才信心不足、愿望不强。 (二)实践基础薄弱、工学难对接的问题。学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科学、教学条件不充足、师资队伍缺能力、实践基地难保障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实训缺基地,国贸模拟 实验室建设还比较滞后,缺少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不仅数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校外实习基地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还处于托关系找人联系单位的初级阶段,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分散教学精力。教学实践缺师资,从事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提升缓慢,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贸易实践
12、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创新实操缺资源,外贸行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职业领域,尤其是随着跨境电商、网络贸易等新外贸方式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模拟实训、岗位体验已经 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真实外贸业务的运作平台仍较为缺乏,专业教学活动与新行业职业要素的融合难以系统化。 (三)政策制度欠缺、利益难保证的问题。基于企业需求推进实践教学,必然需要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这个过程中,政府推动作用明显、但效果不佳缺少必要的政策制度支撑和第三方监督制约评估。从学校角度看,一方面,就业不确定性增大。根据麦可思公司所作的 2015 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
13、02014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 60%左右在中小型民企就业。国际贸 易专业学生就业流向与此大致相同。新兴的中小外贸企业很多,但能做大做强做长久的十分有限,订单式人才培养有风险。另一方面,安全风险性增大,企业进入学校教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受外界制约的因素较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难度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依托院校培育专才、使用学生搞外贸、借助外脑强质量,中小企业属于弱势一方,如何保证合作协议有效执行,企业利益不受损害,企业安全运行,风险责任如何分摊,都缺少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撑和有效机构监督制約。从学生角度来看,外贸行业从业岗位不断细分、产品领域跨度大、工作私密性强,如何 保证企业实习实践
14、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保障实习实践期间个人学习权益,避免企业利益受损连带个人责任,实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就业发展形成系统化链条等方面,需要从政府、社会、行业出台有效法规,加强监督制约和风险评估,确保学校、企业、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三、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形势发展和问题矛盾,需要通过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强化制度保证,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建立一种基于企业需求的国家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闭合回路。 (一)着眼企业成长需要 ,创新完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定
15、位要切合中小企业实际。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前,应当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制订培养计划后,请合作企业提出意见建议。培养面向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和报关员等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重点突出能力建设,区分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四个层次,分别采取理论实验、模拟实操、毕业实习、企业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推行嵌入式教学,以外贸入门零售实战外贸拓展外贸实 战外贸管理为进阶开发实战课程模块,引入外贸企业的工作过程、真实业务、人才需求和评价,建立教学全程嵌入企业流程的育人机制,实现行业企业要素与人才培养要素的有机结合。特别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与课时量,缩减繁冗难懂、不
16、适应社会需要的理论课程,保证实践环节学时不应低于总学时的 30%。从方式上,推行订单式培训,一个是人才聘用订单,与外贸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企业提供培养学生所需的实训实习带教师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以及实习软硬件环境等。 (二)紧跟外贸行业发 展,强化实践教学的软硬件配套建设。按照外贸行业标准、最新动态加强软硬件建设,确保实践教学与时俱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通过学校与进出口企业合作办学,定期派送贸易实务教师到企业去从事进出口业务,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到外贸企业兼职,支
17、持、鼓励担任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安排企业业务骨干为学生授课辅导,组织国际贸易专业教研团队与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效果。 2.建立大数据 。建立专业数据库与企业数据库,在专业数据库建设上,针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中各项教学内容,在相应的课程教学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与设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库,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自主的实践学习,保障教学体系有效运行。在企业数据库建设上,实时掌握企业外贸业务的规律特征、专业服务需求、人才需求等数据,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模式,以便院
18、校及时跟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3.构建外贸工作室。积极构建外贸工作室,将校企合作地点常设在校内工作室, 解决好学习安排与企业实践难以合理调配的矛盾。工作室配备齐全相关的办公条件与设备,建立工作室的工作方案与机制,组建学生团队,以外贸企业真实项目与业务为依托,建立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点面联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为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讲授解决问题的内容与方法,课后学生团队通过真实企业业务运作来实践,不仅可以高效巩固课堂所学,还可通过全真实践反馈于教学活动,改进课堂教学,不仅学生受益,并且便于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开展教学与实践方案的探讨与研究,促使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受益。 4.稳
19、定实训实 习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必然途径。与有关外贸企业签订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协议书,聘请基地负责人为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等做兼职教师,加强沟通联系;定期安排学生到海关、进出口企业、航运公司等部门实习、参观,深入了解实际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了解各项进出口业务的特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三)保障企业根本利益,切实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文化特征,双重主 体构架下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在工作运行中主要是开展业务和实现人才培养的跨界功能,基于企业
20、需求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要在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好功夫,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 1.在指导机制上,应由商务部门或行业协会负责人、各类外贸企业负责人或实践专家、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及相关系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等专业人士成立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训项目等献计献策。 2.建立调研机制,定期调研市场对人 才的需求,并与往届毕业生建立长期的联系,研究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依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建立外贸企业产学研交流合作机制,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作
21、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对实训课程实施实训指导,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实训,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实现了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的三方共赢。 4.约定双方在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教师实习、员工招聘及上岗培训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实训室、共谋专业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学 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5.引入企业评价方法,让合作企业参与在校学生的学业评价,通过细化专业核心课程和各个实战模块中的能力、素质结构和要求,将企业的业务考核标准融入到学生实训、实战和创业业绩的评价中。 6.依托合作企业每年开展人才需求市场调研、顶岗实习检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过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以此逐步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间接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为培养质量、培养水平提供了較为完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