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劳务输出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提要 本文全面分析河北省劳务输出到北京就业情况、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京劳务输出就业工作,推动京津冀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务输出 ;就业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原标题:河北省劳务输出到北京就业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收录日期: 2014 年 11 月 4 日 河北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 “ 从城乡分割到区域分割转向城乡统筹、四化同步,京津冀协同发展 ” 。突破省市行政区划的束缚,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大局。河北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2、、人员往来等人文优势,京冀两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要素互补性,使得北京地区一直成为河北省劳务输出的主要目标地。发挥河北省区位特点和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对京转移就业,既是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绿 色崛起的客观需要,也对推动京津冀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务输出到北京就业总体情况及主要措施 根据北京市统计,截至 2014年 1月底,河北省在京务工人员 98.8万人,约占北京市全部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 1/4,是对京劳务输出第一大省。行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制造业、住宿餐饮、建筑、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共计 67.6万人,占比 70.2%;其他行业 31.2万人,占比 29.8
3、%。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第二产业达到 20%左右,第三产业达到 75%左右。学历主要在初中以下,占 60%左右,高中以上学历占 40%左右。根据北京市人社部门分析预测,在北京市户籍人口劳动参与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情况下,预计每年有约 40 万个岗位需由外埠户籍人员补充,其中河北预计达到 10 万人左右。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河北省 90年代初即在京设立省级劳务服务机构,承德、张家口及部分县市区也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服务机构 ;二是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先后与北京市认定劳务输出基地 106 家,约占北京在全国认定劳务输出基地 1/3,每
4、年从基地有序流动到京就业 6 万多人 ;三是加强服务 体系建设。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出台了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协理员队伍建设意见,开发了全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推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管理,开展了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强的专业、订单培训等 ;四是搭建劳务合作平台。召开大小劳务洽谈会、对接会、推介会 50 多次,举办冀京大型劳务洽谈会 3 次。组织北京市 690 余家用人单位到河北招聘 ;五是加强权益保障。据不完全统计, 90 年代以来,累计接待来电来访 8, 500 多人次,协助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伤、病、残、亡、劳动合同等纠纷 2, 300多起
5、 ;六是健全劳务协作机制。组织召开京冀劳务协作情况通报分析会,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沧州、保定等市通过劳务专题对接等,加强与北京市人社部门和用工单位合作,促进工作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质量低下。一是薪酬低。北京很多企业给出工资都是最低工资标准,务工人员不得不通过加班获得更多工资,工资只有城市职工的 1/4左右 ;二是环境差。工作条件差,缺乏职业前景、享受不到城市职工福利待遇。待遇不公平是影响务工人员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参加或接受培训比例低,大 多农民工未经培训直接外出 ;培训层次低,技能培训仅占 40%,且基本集中在初级培训,中高级培训比例低,与北京市初级
6、技能劳动者供过于求、中高级技能岗位无法满足需要层次错位。 (三)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薄弱。缺乏完善的与北京市劳务合作机制和信息对接机制,对输入地信息管理粗放、市场变化反应迟缓,没有开展用工需求动态监测和预报。此外,部分地区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力量薄弱。据调查,河北省向外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有组织输出不到 20%,自发性外出仍占绝大多数。 (四)公共服务和维权保障滞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存 在打工难、维权难、发展难现象。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后求职无门,有时受到非法中介欺骗 ;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现象时有发生 ;个人发展、岗位提升得不到平等对待,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今后发
7、展趋势 (一)在稳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基础上,由以注重输出数量向注重输出数量和提升素质并重转变。从北京市巨大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看,对低就业质量岗位劳动力需求依然巨大,虽在某些行业如住宿餐饮业由于政策影响今后几年不会有太大起色 ;北京市城市人口调控和功能疏解以及产业结构升 级导致批发零售等低端产业逐步外迁等因素影响外,总体呈现比较稳定和缓慢增长态势。低就业质量岗位依然是北京市劳动力需求缺口最大的就业岗位。作为对京低就业质量岗位劳动力输出大省和主要输出地,首先要稳定现有输出规模,按照每年 10 万人目标,稳步扩大输出数量,为此要继续加强与北京市劳务合作,健全就业制度,完善就业政策,优
8、化就业环境,强化公共服务,特别是努力消除针对农民工歧视政策和不公平待遇,提升进京务工人员就业工作质量。从北京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看,北京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岗位成为北 京市劳动力缺口最大的就业岗位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对提高收入和自身发展要求也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培训,打造大批能够胜任专业技能岗位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劳动力基础上,实现劳动力输出质量持续提高。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经费支持,加强中高级技能培训,努力探索一条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数量与素质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9、(二)在加强服务体系和工作基础建设基础上,由重视发挥政府作用向发挥政府作用和重视市场决定性作用并重转变。做 好对京劳务输出工作,既要发挥政府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建立平台、公共服务、引导促进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抓好乡镇(街道)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尽快解决人员、编制、经费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动态有序有效管理。规范发展各类劳务输出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示范
10、服务,同时发挥民办机 构作用,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作用,并纳入组织化轨道。在搞好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的同时,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规范管理和指导服务。 (三)要在发挥现有劳务合作平台作用基础上,由以举办劳务合作洽谈会、对接会等活动为主向与北京市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协作为主转变。针对跨地区就业面临的管理、服务、培训、维权、社保等问题,加强与北京市合作广度与深度,形成由政府搭台、以用人需求方与劳动力供应方为主角、社会各方参与、输出地与输入地全方位多层次对接新机制,有效解决对京输出就业体制性障碍。构建河北省与 北京市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加强对京企业用工需求动态监测和预报,在此基础上做好劳务对接工作。强化政府部门对接合作,建立两地政府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机制,通报情况,协调政策,会商问题,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驻京或面向北京开展劳务服务机构在加强协调、优化服务、沟通联络、维护权益等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劳务协作社会组织,为政府、企业和农民工搭建服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对京劳务输出工作,促进这项工作长期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