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4950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优劣势,并从加强文化创新、发扬传统文化优势两方面探讨了社 ?信用体系建设意见,以期为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 信用文化 信用体系 意见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其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也是体系建设的基础。其主体是信用活动参与者,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加强对信用数据的规范收集与使用,从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既可以形成健全和完善的激励守信机制,又可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界联系的增强,且

2、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上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 90 年代末,信用中介机构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了发展阶段 。本世纪初,信息披露系统和信用联合征集体系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纵观我国信用体系发展全局,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领下,不少省市都在信用理论研究和管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相对而言,我国信用体系起步晚、发展速度滞后,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跟不上经济建设步伐。甚至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群众监管,导致信用秩序混乱。加之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与管理条例加强对

3、信用市场的管理,导致信用缺失现象泛滥。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也会导致 危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在 “ 一带一路 ” 政策方针引导下,我国应加快与国际信用市场的接轨,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信用机构,促使我国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优势 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三方面。 第一,个人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在传统信用文化中,追求日常五伦。无所谓五伦是指五大基本素养,其一,仁。其二,义。其三,智。其四,信。其五,礼。而 传统信用文化追求的是诚信,

4、也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它要求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做到诚实守信,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能够引导社会公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可以通过诚信修养做到责任的明确,进而最终实现 “ 平天下 ”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社会信用市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诚信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奠基石。 第二,社会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促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与联系的纽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 ,诚信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一个人没有诚信,会丧失他人的信任,会在社会交际中遇到各种矛盾与问题。诚信思想最早提出者是

5、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具体体现在论语中。由此可见,诚信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交际与合作的基础,也是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准则。 第三,国家层面。站在国家角度,传统信用文化是帮助国家实现 “ 平天下 ” 和 “ 长治久安 ” 的关键点。社会公民需要诚信,国家同样需要诚信。在国家和政府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 “ 取信于民 ” 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假设各项活动执行与管理过程中,没有诚信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就无法谈论富强民国。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中,诚信思想尤为显著,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占据重

6、要地位。与此同时,诚信也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基础。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劣势 传统信用文化劣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自律性过于依赖。在农耕时期,由于生产力和水平较低。社会关系主要以土地和血缘为主,从而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信用体系。由于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因此更加稳固了这种社会信用关 系的约束性和自律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时期。无论是信用文化依赖的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基础,都逐步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过渡时期,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社会分工,都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就导致社会成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社会关系依赖的自律性缺失。如此一来,无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市

7、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 其二,存在狭隘性和等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儒家文化宣扬 “ 五德 ” ,虽然提倡社会的道德礼仪,但是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封建思想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因此,传统信用文化中主张的 “ 诚信 ” 思想带有浓厚的等级性色彩。在儒家思想中, “ 信 ”是确立君臣父子上下等级关系。因此,信用关系也带有等级性。在此思想背景下,如果再去追求平等与公平,就显得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要以家庭和个人为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血缘及熟人关系,因此对于亲近的人给予更多的信用。加之信用文化具有局限性,追求的诚信思想范围主要局限于社

8、会伦理秩序,因此较为单一化,不够全面。因此信用文化具有狭隘性。在此种思想环境下,整个社会成员更加亲近自己熟悉的亲人或者朋友,且信任他 们、依赖他们。这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规模较小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 (一)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知,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长期时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既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并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和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特点、文化特点、民族习

9、惯、社会信用文化 价值观。进而借助信用文化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合理继承。对于不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应选择摒弃,弘扬和普及适合我国经济转型社会的文化思想,比如商德。传统商德包含的思想内涵较为丰富,其主体思想是诚信。具体体现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另外,和气生财也是传统商德的思想内涵。这些流传下来的话,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经济活动中宣扬的诚信文化,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对信用文化的需求。 在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推崇传统信用文化,不能照搬传统信用文化和西方契约信用文化,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应站在我国社会经济发

10、展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角度展开探讨与思考,进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强文化创新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信用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信用文化的创新研究,并加强传统与现代信用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国家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并引入现代信用文化理念,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现状,促使信用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首先,在传统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应持有 “ 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 的思想理念,并树立创新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推陈出新。其次,要站在世界角度,树立发展眼光,面向未来。在创新与发展中总结和借鉴国外国家相关信用文化精华,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制定最

11、为合适的发展目标,进而赋予信用文化体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三)个人信用的构建 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开展个人信用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社会诚信奖惩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约束监督机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责任补偿制度、违规警示制度。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正在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试点项目,为全社 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人们保持诚信形象。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素质的宣传教育。我们应该从孩子做起,从孩子的智慧出发,以简单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宣传教育。 结束语 当前,我国传统信用文化正逐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单纯的改变传统信用文化思想,而

12、是对信用文化进行创新思考与探究,并取其精华,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信用制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杨礼 .从文化视角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构建诚信环境的 意义 J.创新, 2013,( 04): 87-89+98. 朱方凯 .传统信用文化的利弊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J.保险 ?业学院学报,2013,( 03): 38-40. 张立纳,王金利 .切实解决执行难题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从信用体系建设角度看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J.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 06): 54-56. 葛亮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因素 J.经济问题, 2014,( 06): 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