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18622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 溪 市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20062020 年)本 溪 市 人 民 政 府二 一 一 年 十 二 月I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3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 .3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9第一节 规划指导原则 .9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10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12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4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14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 .15第五章 土地利用区域统筹与调控 .19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区域统筹 .19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 区域管控 .22第三节 强化县级土

2、地利用调控 .25第六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9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 .29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1第三节 高效利用其他各类农用地 .33第七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5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5第二节 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36II第三节 推进基础设施节约用地 .39第四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3第一节 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基础 .43第二节 加大土地的生态建设力度 .44第三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用地模式 .45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7第一节 控制范围与空间结构 .47第二节 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

3、 .47第三节 土地用途与空间管制 .48第十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53第一节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53第二节 土地整治利用工程 .53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工程 .55第四节 重点项目保障工程 .56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8第一节 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调控引导 .58第二节 健全和创新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9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经济机制 .60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61第五节 提高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力度 .62第十二章 附 则 .63III附 表附表 1: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 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 3: 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4、表附表 4: 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附表 5: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表附表 6: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占 用 农 用 地 、耕 地 及 补 充 耕 地 指 标 表附表 7: 园地规模指标表附表 8: 林地规模指标表附表 9: 牧草地规模指标表附表 10:补充耕地任务指标表附表 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 12:基本农田调整表附表 13: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IV附 图附图 1: 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 3: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 4: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 5: 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 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 7: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5、附图 8: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合理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本溪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 规 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九)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6、理法办法;(十)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十一)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十二)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制图规范;(十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第三条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本溪市规划期内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 土地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第四条 规划期限与范围本规划基期年为 2005 年,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近期目标年为 2010 年, 远期目标年为 2020 年。规划范围为本溪市行政辖区内平山、明山、溪湖、南芬

7、4 个市辖区和本溪、桓仁 2 个满族自治县的全部土地,区域面积为 841131 公顷。3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第五条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 2005 年底,全市农用地面积 749228公顷,其中耕地 68327 公顷,园地 12650 公顷,林地 659454 公顷,牧草地 3775 公顷,其他农用地 5022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 51909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31763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18168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 1978 公顷;其他土地面积 39994 公顷,其中水域 18129 公顷,自然保留地 21865 公顷。第六条 土地利

8、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不足。2005 年本溪市已利用土地面积 801137 公顷,土地利用率为 95.20%,远高于全省 85.09%的平均水平。全市其他土地面积 399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0%。全市耕地后备资源约 2200 公顷,主要集中在山地区和缓坡区,受技术、环境、资金等因素制约,开发利用潜力有限;宜复垦成耕地的工矿废弃地偏少,补充耕地潜力相对不足。(二)山地丘陵多,林地比重大。本溪市地貌以中低山为主,西北部边缘有局部丘陵,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 80%以上。全市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 积位列全省第三,占辽宁省林地总面积的 11.59%

9、,森林覆盖率达 73.8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多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公益林,是辽东生态屏4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矿产资源丰富,采矿用地多。本溪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多样,开 发历史悠久。目前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共有 8 个矿类 46 个矿种,其中铁、石灰石、石膏 矿储 量在辽宁省占重要地位,矿产、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用地规 模较大。全市采矿用地8268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高达 26.03%。(四)水资源丰富,水体面积大。本溪市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近200 条,分属于辽河流域的太子河、鸭绿江流域的浑江和草河三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00 公顷的河流

10、 27 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32.56 亿立方米,河流和湖泊水面达 6988 公顷。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 30 余座,水 库水面 14098 公顷,其中桓仁水库、观音阁水库蓄水量可分别达到 34.6 亿立方米和 21.6 亿立方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水塔” 。(五)旅游资源丰富,景区规模大。本溪市拥有本溪水洞、温泉寺、铁刹山、望天洞、桓龙 湖、大石湖、 枫叶之路等 风景名胜区,老秃顶子、和尚帽子等 8 个自然保护区,关门山、花脖山、汤沟、环城等 9 座森林公园,以及本溪地质公园、五女山城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旅游观光资源面积达 80000 公顷以上。第七条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

11、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强化调控和政策引导,实施成效显著:5(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上轮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和逐级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全市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落 实了 56745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力度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二)城镇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科学调控了建设用地增量,19972005 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 536公顷,新增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841 公顷。按照规划对重点项目列入供地计划,保障了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

1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提高。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推行了集中建设和集聚用地,加强了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单位城乡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由 1996 年的 31.88万元/ 公顷提高到 2005 年 101.12 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由 1996 年的 2.17 万元/公顷提高到 2005 年的 6.61 万元/ 公顷。(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增加林地面积 5525 公顷,有力地稳定了区域生态系统,改善了全市的生态质量。同时,通过土地开发、工 矿废 弃地复垦和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了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耕地数量少农业生产能力低。2005 年,本溪市耕地总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