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题库 1.与英文 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 2.在西方国家, “ 文化 ” 一词本来的含义是( C) 。 A.绘画 B.修饰 C.种植 D.文章 3.“ 文化 ” 一词中, “ 文 ” 在中国古汉语中 的本义是 (D)。 A.文明 B.天文 C. 人文 D. 花纹 4.“ 文化 ” 一词中, “ 化 ” 在中国古汉语中 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 改易 5.“ 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出自于( 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尚书 6.“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
2、不改,然后加诛 ” 出自( A) 。 A说苑 指武 B礼记 中庸 C论语 雍也 D荀子 天论 7.“ 文化不改,而后加诛 ” 是 “ 文化 ” 在汉语中的最早出处,其时代在( B) 。 A.秦朝 B.汉朝 C.春秋 D.战国 8.“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 出自( B) 。 A 左传 B 昭明文选 C 唐律疏议 D 孙子兵法 9.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B) 。 A生产工具 B书籍 C筷子 D衣物 10.钟敬文提 出 “ 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 ” ,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A. 民俗文化 B. 市民文化 C. 娱乐文化
3、D. 工艺文化 1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 C)的文化。 A 汉唐时期 B 宋元明清时期 C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 D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 12.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和中国近代文化开端始于( D)。 A 1949 年 B 1919 年 C 1644 年 D 1840 年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 (D) A.家族制度 B. 婚姻制度 C. 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15.文化差异性的关键表现在( C) 。 A.物质
4、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礼俗文化 16.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趋向、宗教感情、伦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属于( C) 。 A.物质文化 B.礼俗文化 C.精神 文化 D.制度文化 17.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 C)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行为 文化 18.中国 传统 文化的整体,都是 (A)的产物。 A.农业文化 B.工业文明 C.手工业文明 D.工商业文明 19.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 C) 。 A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 20.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C)。 A 延续性 B 兼容性 C
5、 宗教性 D 伦理性 21.提出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的是( B) 。 A陈独秀 B孙中山 C章太炎 D胡适 2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 (C)。 A.世界语 B.英语 C.汉语 D.法语 23.作为一个重统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统系意识,那么,其中最根本的统系观念是( A)。 A.正统 B.道统 C.文统 D.佛统 2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早在易传中就有 “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B) 。 A.即将成为中华文
6、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 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该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 2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D)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26.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 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
7、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B) 。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B. C. D. 27.不少地方的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 “ 自生自灭 ” 的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艺几近 “ 濒危 ” 。文化部决定实施 “ 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C) 。 A.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8.
8、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D)。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9.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A)。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诗经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9、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 ) A B C D 30.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B)。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 兼收并蓄、全盘继承 ” 的守旧主义,也有 “ 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 ” 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D)。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
10、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的原则 32.京剧是我国的 “ 国粹 ” 。随着电影梅兰芳的上映,观众中掀起了一股 “ 京剧热 ” ,这启示我们 (D)。 A要发挥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作用 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 D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3. 2014 年是我国实施 “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 的第 八 年,文化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 (B)。 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1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B C D 34.就 一般情况来说, “ 人 猿相揖别” 的标志是( A) 。 A.开始 制造 使用 工具 B. 开始使用火 C.服饰的使用 D.出现 宗教意识萌芽 35.骨针、弓箭大约发明于( B)。 A 旧石器时代早期 B 旧石器时代晚期 C 新石器时代晚期 D 夏朝 36.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D) 。 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37.仰韶文化属于 ( C)。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 时代 38.河姆渡遗
12、址位于( B)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辽河流域 39.考古发掘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同性合葬墓,反应了当时的( C)现象。 A 同性恋 B 族内群婚 C 族外婚 D 对偶婚 40.中国上古文化主要分布在( C)。 百越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A. B. C. D. 41.司马迁的史记中, “ 五帝 ” 的谱系是( C) 。 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 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 C黄帝、 颛顼、高辛、尧和舜 D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 42.有 “ 人文初祖 ” 美誉的是 ( D)。 A.伏羲 B.神农 C.炎帝 D.黄帝 43.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
13、在时期是 ( D)。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44.商朝的鼎盛时期是 ( B)。 A. 太甲时期 B. 武丁时期 C. 盘庚时期 D. 祖辛时期 45.商代文化的特点为( A) 。 A.宗教崇拜 B.尚忠 C.重农 D.重商 46.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D)。 A.尊神 B.尚鬼 C.嗜酒 D.以蓍草占吉凶 47.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C)。 A.日神 B.元始天尊 C.上帝 D.玉皇大帝 48.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C)。 A.铜器 B.迁都 C. 使用文字 D.建筑 49.根据夏
14、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A)年。 A.1046 B.1045 C.1050 D. 1027 50.下列哪项不属于周公的思想( D)。 A.天命靡常, 惟德是辅 B.敬德保民 C.明德慎罚 D.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51.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 D) 。 A公元前 717 年 B公元前 727 年 C公元前 737年 D公元前 771 年 52.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C)。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A. B. C. D. 5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B)。
15、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 发展 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A. B. C. D. 54.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 D) 。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55.中国传统文化的 “ 轴心时代 ” 是指哪个时期? ( A)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隋唐 D 魏晋南北朝 56.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是在( B)。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57
16、.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B)。 A.附属 B.资源 C.归宿 D.替代 58.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其中源于齐鲁的是 (A)。 A.儒家文化 B.法家文化 C.道家文化 D.楚辞文化 59.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公子哪个相关?( A) A.齐孟尝君 B.赵平原君 C.魏信陵君 D.楚春申君 60.秦代统一文化的措施有( A)。 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车同轨地同域 A. B. C. D. 61.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 “ 道 ” 是宽多少 的路 (C)。 A. 八尺 B. 十二尺 C. 十六尺 D. 二十尺 62.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 C)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17、。 A 吕不韦 B 韩非 C 李斯 D 商鞅 63.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文化类型,其中不包括( D)。 A.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C.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东南沿海渔业文化 64.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何种政治制度?( C) A.封建制 B.奴隶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5.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C)。 A.诸子学术逐渐消 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 D.汉武帝独尊儒术 66.中国 传统 文化的 定型 是在 (B)。 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 时期 67.“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说的是(
18、B)时期的事情。 A 西周 B 秦汉 C 两宋 D 明清 68.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B)。 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王充著论衡 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 B. C. D. 69.宗白华先生说:( B)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A 春秋战国 B 汉末魏晋六朝 C 五代十国 D 宋辽夏金 70.魏晋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 A气韵生动 B.朴质浑厚 C.小巧精美 D.怪诞离奇 7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19、D)。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玄学的兴起 儒学的繁荣 A. B. C. D. 72.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B)。 A. 诗歌 B. 钟鼎 C.书法 D. 舞蹈 73.陕西省一块著名的 “ 无字碑 ” ,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C)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武则天 D.唐太宗 74.迫使中华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推进的不包括( D)。 A 永嘉之乱 B 安史之乱 C 靖康之难 D 七国之乱 75.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B) 。 A. 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 B. 唐代的 “ 安史之乱 ” C.
20、 永嘉之乱 D. 靖康之难 76.安史之乱造成文 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A) 。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77.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B)。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78.中国 传统 文化的鼎 盛 是在 (D)。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 时期 D.两宋 时期 79.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 D) 。 A.宋画的淡远 B.宋诗的浅易 C.宋词的俚俗 D.宋文纡徐委备 80.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 持讲坛、批评朝政
21、,是在( C)。 A.两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81.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 C) 。 A.东部文化的西移 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 D.北方文化的南移 82.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人,其中第四等是( D)。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 D.南人 83.元朝按职业将人们分为十等,其中排第九的是( D)。 A.乞丐 B.娼妓 C.猎人 D.儒生 84.“ 儒户 ” 出现在 (C)。 A.唐 朝 B.宋 朝 C.元 朝 D.明 朝 85.宋元 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 B)。 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市民文化的兴起 区域
22、文化形成 A. B. C. D. 8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C) 。 A.轴心时代 B.黄金时代 C.蜕变时代 D.鼎盛时代 87.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 A)。 A.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 8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 (D)。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89.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A.珠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90.将天下划分为 “ 九州 ” 最早见于 (C)。 A.韩非子 B.淮南子 C.禹贡 D.春秋繁露 91.中国古代所谓
23、 “ 西南夷 ” 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 (D)。 A.青藏高原 B.西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云贵高原 92.成语 “ 一衣带水 ” 中的 “ 水 ” 原指( B) 。 A 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93.“ 楚河 ” 和 “ 汉界 ” 在今天的哪个省( B) 。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94.关于京杭大运河,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 B.流经河南洛阳 C.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D.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95.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 ( B)。 A.清 B.元 C.唐 D.宋 96.“阳关大道”原是指
24、通往那里的道路?( 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97.在我国清朝时期,湖广总督的统辖区域范围是在哪里 ?( B) A青海湖附 近 B湖南湖北 C湖南湖北广西 D. 湖南湖北广东 98.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C)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99.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00.“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 是说的什么地 方?( B)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开封 101.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A) 。 A.河南 B.甘肃 C.陕西 D.山 西 10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
25、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 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10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04.中国省名的由来源远流长,有取省中重要城市之名的,如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有以省名蕴含深意的,如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有以名胜为名的,如青海以青海湖得名;有以山川之势得名的,如河南、河北以在黄河之南、之北而得名,山东、山西以在太行山之东、之西而得名。请问,宁夏以何得名?( B) A.取城市之名得名 B.以蕴含深意得名 C.以名胜得名 D.以山川
26、之势得名 105.下列历史文化名城,地名读音正确的是( D) 。 A.山西洪洞( hn dn) B.河南中牟( zhn mu) C.湖北猇亭( h tn) D.安徽歙县( sh xin) 10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中歌咏的名山是( C) 。 A.黄山 B.华山 C.泰山 D.庐山 107.下面是贵州的一些风景名胜,哪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D) 。 A.黄果树 B.织金洞 C.梵净山 D.荔波 108.被称为 “ 行星上的一个奇迹 ” 的贵州风景名胜之地为( B) 。 A.黄果树 B.织金洞 C.马岭河 D.荔波 109.贵阳又被称为什么城?( A) A.筑城 B.羊城 C.榕
27、城 D.石头城 110.下列哪个不属于西湖十景( D) A.三潭印月 B.苏堤春晓 C.平湖秋月 D.虎丘塔影 111.陶渊明的故乡在今( A)。 A.九江县 B.星子县 C.桃源县 D.南昌市 112.浙江菩提普陀山是( B) “ 四大名山 ” 之一 。 A.道教 B.佛教 C.太平道 D.伊斯兰教 113.中 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D)。 A.市 B.集 C.庙市 D.墟 114.古代所称五谷,是指黍、稷、麦、菽、 (A)。 A.稻 B.棉 C.粱 D.粟 115.周易说 “ 不耕获,未富也。 ”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 B)是财富的来源。 A.战争 B.农耕 C.经商
28、 D.贩卖 116.籍田礼开始确立下来是在( A)时期。 A 西周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 117.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 C)大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 A. 六 B. 五 C. 四 D. 三 118.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 D)。 A. 日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119.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量”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C) A.长度 B.面积 C.容量 D.重量 120.成语 “ 咫尺天涯 ” 中 “ 咫 ”“ 尺 ” 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 “ 咫 ” 和 “ 尺 ” 哪个更长?
29、( B) A.咫 B.尺 121.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 ( D)。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唐 122.筒车在我国的哪个朝代就开始使用了?( C)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23.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 ( B)。 A.茶与稻 B.盐与铁 C.纸与布 D.酒与油 124.造成中国古近代出现 “ 千年田八百主 ” 这样一个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B) 。 A.嫡长子继承财产 B.多子分继财产 C.小农经济思想 D.土地兼并思想 125.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B) 。 A农商经营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官商经营 126
30、.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 两湖一带,故有 (A) 之说。 A.“湖广熟,天下足”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常熟,天下足” D.“两湖熟,天下足” 127.中国传统三大出口商品是( B)。 A 丝绸、陶瓷、铜镜 B 丝绸、陶瓷、茶叶 C 丝绸、陶瓷、漆器 D 丝绸、陶瓷、铁器 128.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 C) 。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129.孔子的得意门生,擅长经商的端木赐,字( B)。 A 子路 B 子贡 C 子渊 D 子思 13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首先在 战国时期实施 B源于战国的“耕战”政策
31、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这一政策,实行重要工商业的国家垄断 D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个性 131.我国历史上 经历了多次改革,涌现出不少的改革家,下列改革家和改革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D) 。 A.管仲 废井田,开阡陌 B.王安石 条鞭法 C.张居正 青苗法 D.雍正皇帝 摊丁入亩 132.下列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 A)。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井田制 133.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C)。 A.宋 B.元 C.明 D.清 134.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
32、名绣不包括( B)。 A.苏绣 B.京绣 C.蜀绣 D.湘绣 135.在我国的什么时期,铜器铭文由原先的铸造工艺发展到了手工凿刻?( B) A西周 B战国 C汉朝 D.唐朝 136.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 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铜鼎 13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 A.通报消息 B.娱乐 C.健身 D.祈福 138.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B)。 嫡长子继承制 宗族祭祀 军事讨伐 宗法体系 A. B. C. D. 139.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C)。 A.夏 B.商 C.周
33、D.战国 140.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141.“ 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 所体现的是( D) 。 A.内陆型文化 B.农业型文化 C.道统型文化 D.宗法型文化 142.不属于宗法 型文化特点的是( C) 。 A.内外有别 B.长幼有序 C.民主平等 D.真诚守信 143.( A) 时期,君主统治序列与宗族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A.西周 B.汉代 C.东晋 D.唐朝 144.( B) 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145.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它由分封
34、制演变而来 B周王自称“余一人” 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 146.根据古代典籍的记载,礼乐制度源于( C) 。 A.周文 王 B.周武王 C.周公旦 D.姜子牙 14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 “ 五伦十教 ” 的是( C) 。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14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D)。 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 149.诗经 小雅 北山中说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反映的是 (A) 。 A.家国同构 B. 封国制度 C. 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150.以下哪项是不属于西周时的地方长官 ?( B) A诸
35、侯 B太守 C大夫 D.卿 151.周代官僚制度中, 中央“三公”是( B)。 A太师、太保、太尉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太保、太宰 D太师、太傅、太史 152.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B)。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53.“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 ,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 ( C)。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154.“宰相”的“宰”最早指( B)。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155.据周礼 记 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
36、D)。 A.宗法制度 B察举制度 C.什伍里甲制度 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156.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157.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可能是( D)。 A神职人员 B自然科学家 C政治家 D兼有上述三种身份 158.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 ( D)。 A. 宗法制的确立 B. 分封制的确立 C. 三公六卿 制的确立 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59. 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 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
37、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C)。 A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16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 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161.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 (A)。 A.兵权 B财权 C监察权 D执行权 162.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B)。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有超越
38、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163.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B)。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164.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 三司 ” 指的是( B)。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奴儿干都司 都指挥使司 A. B. C. D. 165.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 C)。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166.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B)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7.下面哪一项不
39、是 汉代的人材选拔制度 。( D) A.征辟 B.察举 C.任子 D.科举 168.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A)。 贤良方正文学 孝廉 茂才 秀才 探花 A. B. C. D. 169.曹魏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是 (A)。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 C.科举 D.门第 170.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 , 其中“品”是指( B)。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171.科举制实行了( C)年 。 A.800 B.1000 C.1300 D.1500 172.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 (B)。 A.九
40、品中正制 B.汉代察举制度 C.门阀士族制 D.世卿世禄制度 173.科举制度创立于 (B)时期。 A.晋武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宋太祖 174.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说的是唐代的( C)制度。 A 三省六部 B 府兵 C 科举 D 法律 175.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 ( D)。 A.汉朝 B.曹魏 C.隋朝 D.唐宋 176.科举中的行卷盛行于( A)。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明朝 177.科举中的武举是( B)设立的。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178.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科举制的实施 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韩愈的排佛 179.下列哪项不是宋代科举考试中实行的( D)。 A.锁院 B.糊名 C.誊录 D.行卷 180.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 D) 。 A行卷 B公卷 C投献 D八股文 181.历史上,读书人考试的文章格式与 内 容被严格规定,讲究“两句破题 ,三句承题 ” ,反映的 是 哪一种选才任官制度?( C) A.察举征辟 B.九品官人 C.八股取士 D.孝廉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