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 基本知识 1.试对下列概念进行阐述与定义 城市 城市: (P4) 城市 =城 +市 城:城墙,统治堡垒,居住中心市:市场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一般认为 “城 ”和 “市 ”集合在一起就是城市。私有制的船舷,人类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就
2、产生了以非农的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城市。城市 =城 +市城为城墙,统治堡垒,居住中心市是市场城市化( Urbanisation) 也可称为城镇化,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 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
3、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化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
4、前我国城镇人口在 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理学所研究的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经济学上从 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
5、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快农村地区工业化大生产,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着很积极意义的。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的含义做出了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城市化的规定其内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 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
6、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 城乡规划学 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应包括:对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社会经济 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城乡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研究;对城乡规划的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等层面的研究。 风景园林学 风景园林学(又称景观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 自然科学 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
7、学科。它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方法得以实践,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涉及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工构筑物、历史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个地域综合情况的反映。因此,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多知识的相对复杂的 应用科学 。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 有具体性和图形
8、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 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 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 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
9、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也称 “生态占用 ”(英文: Ecological footprint, EF)是指能够持续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
10、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它是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生态系与自然资源需求的分析方法。在 20世纪 90 年代初由 加拿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 WillianE.Rees)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 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 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 生态系统 的影响。 意义: 生态足迹分析指标能够对时间、空间二维的可持续性程度做出客观量度和比较,使人们能明
11、确知晓现实与可持续性目标有多远,从而有助于监测可持续方案实施的效果。生态足迹计 算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这使得将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制作成一个软件包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推动该指标及方法的普及化。 3 可达性 从古典区位论开始,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都渗透着可达性的概念。 1959 年由 Hansen 首次提出可达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可达性是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达到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当人群或企业到达的地方能进行对自己较重要的活动时,他们在此获得的机会是可达性力求的含义。 巴洛克 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 自
12、 意大利语 ,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 18 世纪 古典主义艺术 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风格对城市影响深刻也 十分深远。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指导思想上,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寡头政治服务;观念形态上,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注重景观与构图,但却忽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基本特征 :“城市戏剧化”。 建筑 :建筑外观与内部装饰效果追求虚幻、动感、戏剧化。 城市设计典型做法 :用整齐、秩序强烈的城市轴线系统取代中世纪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城市构
13、图豪华铺张;强调纪念性、标志性的构筑物,形成城市的主要结构和主体形象;以宽阔笔直的大道串起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放射性大道指向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典型代表: 罗 马的改建规划:封丹纳 (Domenico Fontana) 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城市改建 凡尔赛的建设 伦敦的改建 新城市主义 P156 新城市主义( new urbanism):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 Peter Caltho
14、rpe。 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 “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 “和社会思潮,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 “ 新传统主义 ” 。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机动性 机动性 ( )这一概念首先由北美学者提出,主要应用在社会学领域。在此之后,欧洲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城市规划研究,用来取代传统的以工程技术为特征的交通概念。将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研究中与静态的城市空间布局同等重要的基本问题,改变了
15、传统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规划从属于城市空间规划的状态。 城市机动性的研究是一种对于城市的全新的认识方法,它涉及到城市、建筑、人权、制度、经济、交通等各个方面,在不同层面触发巨大的创造性活动。在交通层面上,可以把城市机动性理解为一种公共资源,人们自由、方便、平等地使用现有交通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机会。 “机动性 ”( mobility: the quality of moving freely)也可以解释为“易动性”,指相对容易的移动状态。法国学者让佛朗索瓦杜雷认为,城市的交通出行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应当对人们的城市生活方式,在空间中的表现,环境导向认知等方面进行研究。世界
16、各地出现的大都市化发展趋势首先4 体现在生活方式和出行习惯的变化:人们出行的次数越来越多,出行的动机越来越多元化,而且使用的交通方式也更多。为了分析人们交通出行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城市发展与出行之间非常紧密的关系,这时,就有 必要使用一种新的概念框架:城市机动性。“城市机动性”体现了人们这种克服空间距离因素的制约,实现自由移动能力,这是当今城市居民的一项“根本权力”,是人们实现工作、居住、教育、健康等其他权力的必要条件,是体现社会公正性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 共享性 共享性设计,是指以共同享有为原则 , 协调特定区域内人与环境的多重关系 ,为城市公共活动提供良好的物理场所和心理空间的设计理念。
17、2.试对下列人物生平,主要理论观点及代表作或设计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埃比尼泽霍华德 ( Ebenezer Howard, 1850 1928)(英)( p80) 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1850 1928), 20 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 “花园城市 ”之父,英国 “田园城市 ”运动创始人。 1850 年 1 月 29 日生于伦敦, 1928 年 5 月 1 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 1898 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
18、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1902 年修订再版, 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
19、市(人口为 5 8 万人)布臵,形成城市组5 群 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曾于 1903 年组织 “田园城市有限公司 ”,筹措资金,在距伦敦 56 公里的地方购臵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 Letchworth)。 1920 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 36 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
20、只是袭取 “田园城市 ”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伊利尔沙里宁 ( Eliel Saarinen, 19101961)(芬兰)( p114) 简要生平: 他是芬兰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早年他在赫尔辛基大学 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同时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设计。他是世纪之交芬兰民族浪漫主义的领导人物之一,并于 1912 年加入 “德意志制造联盟 ”。 1922 年他参加美国芝加哥塔国际设计竞赛获二等奖。随后携妻子洛雅移居美国,先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任客座教授。两年后他一家移居到布隆菲尔德 .西尔斯 (Bloomfield Hills)。 1932 年匡溪艺术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老沙里
21、宁担任第一任校长并在此前规划了整个校园,设计建造了校园内的主体建筑。老沙里宁的家具作品最重要的特点是功能、装饰与人情味的完美结合,开启北欧学校 重视生活,情调、提倡设计以人为本的先河,被称作 “北欧现代设计学派 ”鼻祖。 理论和观点: “有机疏散 ” 理论:沙里宁是分散大城市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城市混乱、拥挤、恶化仅是城市危机的表象,其实质是文化的衰退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必然存在着两种趋向 生长与衰败。应该从重组城市功能入手,实行城市的有机疏散,才可能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生长,保持城市的活力。 “有机疏散 ”理论把城市规划视为与城市发展相伴相随的过
22、程,通过逐步实施 “有机疏散 来消解城市矛盾的思想。 他曾经说过: “让人们看看你的城市,人们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 城市和建筑代表了世界、社会和人类,城市和建筑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作品介绍: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 1906 1916 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 被视为 20 世
23、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使埃罗 沙里宁名闻世界的是圣路易市杰斐逊国家纪念碑。这座高宽各为 190 米的外贴不锈钢的抛物线形拱门,造型雄伟,线条流畅,象征该市为美国开发西部的大门。 1952 年他设计了麻省理工学院礼堂和小礼堂,礼堂采用只有三个支点的 1/8 球壳作屋顶,教堂为圆形砌建筑。 1958 年为耶鲁大学设计了冰球馆,采用悬索结构,沿球场纵轴线布臵一根钢筋混凝土拱梁,悬索分别由两侧垂下,固定在观众席上。建筑造型奔放舒展,表达出冰球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他最令人惊奇的作品是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美国 环球航空公司侯机楼建。筑外形象展翅的大鸟,动势很强;屋顶由四块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合而成,几片壳体只在
24、几个点相连,空隙处布臵天窗,楼内的空间富于变化。这是一个凭借现代技术把建筑同雕塑结合起来的作品。 他的另一杰作是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大楼为悬索屋顶,跨度 45.6 米,长度为 182.5 米,人流沿纵向行进。跨中屋顶低矮,下设办理登机手续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间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结构形式与功能结合妥善,轻巧的悬索屋顶象征飞翔,与结构本身的特点合拍,显得十分自然。沙里宁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 设计风格 他对于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习惯思维表示怀疑,而引入了前所未有的雕塑式造型。他的作品富于独创性,而且不6 断地创立新的风格,以至一生中没有形成定型的建筑风格
25、。 著作介绍: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沙里宁的 “有机疏散 ”思想最早出现在 1913 年的爱沙尼亚的大塔 林市和 1918 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 1943 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书上 P114)该书对 “有机疏散论 ”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小沙里宁提出了 “有机疏散 ”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P 盖迪斯 ( Patrick G
26、eddes, 18541932) (苏格兰)( p113) 英国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先驱之一。生于苏格兰,曾在伦敦大学跟从赫胥黎攻读生物学,后在丹迪大学、伦敦大学、孟买大学执教。 最早提出把城市当作有机体。 格迪斯倡导区域规划思想,认为城市与区域都是决定地点、工作与人之间,以及教育、美育与政治活动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方法 “调查 -分析 -规划 ”。这些思想对大伦敦规划和美国田纳西流域规划产生影响。他主张在城市规划中应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见为基础,尊重当地的历史和特点,避免大拆大建。 格 迪斯还视城市规划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运用
27、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存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关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把城市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与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再作规划。他还应邀到印度进行许多城镇的规划,并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著有城市发展和进化中的城市等书。 刘易斯芒福德 ( Lewis Mumford, 18951990)(美) 刘易斯芒福德( Lewis Mumford), 1895 年生于美国纽约州弗洛辛。高中毕业后,从 1912 年至 1918 年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纽约大学学习过社会研究。 1914 年开始接受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城市与区域规划
28、科学的先驱之一帕特里克格迪斯的启蒙影响。 1923 年芒福德成为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基本会员。 1938 年发表城市文化一书,从此享誉世界。他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使欧洲的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的著作被波兰、荷兰、希腊等国家一些组织当作教材,培养了新一代的规划师。芒福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有人说他是城市规划师,有人说他是作家,也 有人说他是社会学家、人文学家、建筑学家、城市史学家 这些说法都是有根据的。他写过剧本、诗歌,评论过文学、时势,当过杂志编辑,当过大学教授。他教过建筑史、城市史、艺术史、宗教史、城市规划、美国文学 他那以多学科为基础建立起
29、来的世界观,正是他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为了充分发挥城市的这些正面积极功能,首先需要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和整顿组织,使之能够应付现代人类所掌握的全部巨大能量。这一套创新和整顿,其果断和深刻程度 ,决不亚于古代村落、堡垒等转化为有组织核心的、高度组合的城市的那次大改组。 ” 芒福德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开山鼻祖。他对技术所作的全面的哲学反思,起 步早、历时长、刘易斯芒福德著作丰富、观点新颖,这些都是许多其他技术哲学家难以企及的。 (城市观)他认为,城市,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人类文化的沉积。因而,
30、他始终倾注全力于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他的两部力作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史 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区域观)芒福德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机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形态,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必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供求上积极地相互平衡,才能持续发展。 7 经典著作有城市文明、技术与文明、城市发展史、城市是什么?、历史中的城市、权力五角形等等。 克利斯朵夫亚历山大 (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36)(奥地利)( p109、 p111) 简要生平: 1936 年 10 月 4 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
31、纳,以其设计理论和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而闻名于世。他在美国加州、日本、墨西哥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总共设计了超过 200 个建筑项目。亚历山大是英格兰的注册建筑师以及建筑承包商。亚历山大在英格兰度过的青少年时光。最初他学习的科目是科学,后来他获得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化学和物理系的最高开放奖学金,后来转而继续攻读数学。他获得了建筑学的学士学位和数学的所硕士学位。亚历山大在哈佛大学获得了他的建筑学博士学位,这是有史以来哈佛授予的第一个建筑学博士。同一时期,他在麻省理工大学研究运输理论和 电脑科学,还参与哈佛大学认识及认识研究项目。 1958 年,他移居美国。从 1963 年以后,他一直居住在加州伯克利。目前
32、,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1996 年,他被推举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的成员理论和观点: 亚历山大认为,建筑的使用者比建筑师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创造并以实践验证了 “模式语言 ”,建筑模式语言赋予所有人设计并建造建筑的能力。 他认为城市是复杂的。(书 P109)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看待城市设计,延续了简雅各布的思想,认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和空间景观的创造,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书 P111)作品介绍: 日本爱知大学校园,加州圣何塞的 Julian Street Inn,加州的 Martinez House 著作介绍: 亚历山大脍炙人口的著作包括建筑的永恒
33、之道(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建筑模式语言( A Pattern Language: Towns, Buildings, Construction)和秩序的本性( The Nature of Order: An Essay on the Art of Build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城市设计新理论。 美国俄勒冈大学采用了书中列举的体系,详细的建设过程可以参阅亚历山大的俄勒冈实验一书。一些城市也将书中部分的模式列入当地的建造法规。 模式语言最早是为
34、了解决复杂工程项目而创立的,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实际应用,尤其是软件工程。 城市并非树型:延续了简雅各布的思想,认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和空间景观的创造,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然后亚历山大具体分析了两种不同系统结构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的不同,从中可以简单的得出以下几个理解: 1. 树形结构,从数学上说,是一种半网络结构的特例,因此这里所说的 “半网络结构 ”其实应该具体说是不属于树形结构的半网络结构 2. 树形结构的形成遵循了比半网络结构更为严格和更多的规则 3. 树形结构之所以在城市结构中使城市受到损伤,正是因为其缺乏半网络结构所具有的联系的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可以这么
35、理解:复杂,而不是简洁,在城市结构中成为了优点。 建筑模式语言:描述了一种可操作的建筑体系。提出了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一种旨在描述该 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语法知识的语言学理论,它试图通动一系列法规 ,以明确的方式,详述一种语言中全部符合语法规则或合乎文法的句子,同时排除所有不合文法或不能成立的句子。 建筑模式语言一书对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 “设计模式 ”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创立的增量、有机和连贯的设计理念影响了 “极限编程 ”运动。甚至电脑游戏模拟人生的开发都受到了模式语言的影响。 凯文林奇 ( Kevin Lynch, 19181984)(美)( p111) 简要生平: (书 P11
36、1) 1918 年出生在芝加哥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第二代爱尔兰居民。林奇曾就读于美国当时一流的学校 法兰西斯 .派克中学。赖特,刘易斯芒福德都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 8 理论和观点: 城市设计 “意象论 ”,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统计分析得到城市的 “公共意象图 ”,最后总结出了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他认为一个好的城市形态(书 P112)著作介绍:(书 P112) 城市意象( The Image of the City):内 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
37、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J 雅各布 ( Jane Jacob, 19162006)(美国)( p109) 简要生平:(书 P110) 简雅各布斯( 1916-2006),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 1952 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 。 1968 年迁居多伦多,此后她在有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担任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的顾问。 1974 年成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还有城市经
38、济学( 1969)、分离主义的问题( 1980)、 城市与国家的财富( 1984)、生存系统( 1993)。 她家族中几代女子都与男性一样拥有职业,而且大多数是教师。在她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被同等对待,家族的这一传统塑造了她果敢而特立独行的性格。她称得上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出版于 1961 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 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理论和观点: 她认为城市是有生命的,她是把自己的腿放到街道上来感知城市的。她
39、认为老社区的安全是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有着对社区的强烈认同,这些街道是长着眼睛的,这让居民感到特别安全,让小偷感到特别不安全。因此,街边步道要连续、街区要短小、要有各类商贩杂铺,构成一个安全的生活的网络。 她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活力有着新的认识。(书 P110)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 “多样性 ”,因此她支持城市地区的功能混合,保证在不同的时段都能够有足够的人流使用一些共同设施。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应与其他设施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公共场所的价值;城市需要不同年代的旧建筑,不是因为它们是文物,而是因为它们的租金便宜从而可以孵化多种创新性的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活力。 她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城市设计,
40、(书 P111)著作介绍: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 P111) 出版于 1961 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而现在,人们也已习惯把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J 巴奈特 ( Jonathan Barnet,)(美国) 简要生平: 他是美国上世纪 70 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城市设计活动实践家、建筑师、规划师、教育家,有着丰富的城市设计经验和广播的建筑、规划知识。指导许多小区、非营利团体,民间投资者,国家公园处,纽约都市开发公司,路易斯维尔,匹兹堡,盐湖城等 公私机构
41、进行都市设计工作。他本人也是建筑教授,并担任纽约市立学院都市设计课程负责人。同时他是查尔斯顿,克利夫兰,堪萨斯城,迈阿密,纳什维尔,纽约,诺福克,奥马哈,和匹兹堡等城市的专业顾问。 理论和观点: 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 首先城市本身总是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产和发展史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 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考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方面,而不能只考虑艺术、形式、空间等问题。要注意到,城市的形态空间是城市各要素在形态上的反映,它是这些因素的物质载体,城市设计最终要反映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 、文化特色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城市设计的过程性与弹性设计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史一个历史
42、性的过程,而城市设计也是在一连串每天都在进行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产生的。 “真是的城市设计应注意城市是一连续的变化过程,应当使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而不是建立完美的终结环境、提供一个理想蓝图。 ” 现代城市设计应当是 “目标取向 ”和 “过程取向 ”的综合,且后者更为重要。 3.参与性设计 巴奈特认为,参与设计把人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使人与环境建立了感情,满足了人们的创造性需求,从而使城市具有了归属感、领域感,是现代城市 设计对人性关怀的重要体现。 4.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这是巴奈特关于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对城市设计的很好界定,城市设计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整体的城市,人们一开始就陷
43、入到个体的建筑及其细部之中是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城市的。城市设计的结果应该是 “提供好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堆放一组美丽的建筑物。 ” 5.城市设计是一项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为城市物质设计指导方向,包括城市发展、保护和更新。它既包括旧城保护和新区建设,也设计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景观和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有意义的结局必须来自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 著作介绍: 开放的都市设计程序 都市设计概论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城市规划有意义的结局必须来自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 I 麦克哈格 ( Ian Lennox McHarg, 1
44、920-2001)(英国) 简要生平: 1920 年出生于格拉斯哥,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世人公认的生态主义园林的先驱。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系主任。由于他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曾多次获得荣誉,包括 1972 年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专业奖章、 1990 年乔治 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及日本城市设计奖。 理论和观点: 他率先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他认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自然无法承受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时就会崩溃,因此人类活动 应该尽量避免与自然发生冲突;尤其要
45、保护的是某些非常脆弱,根本不适合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 McHarg 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为 “千层饼模式 “,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 园林景观设计: 麦克哈格扩展了这门学科的范围,并将它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从此,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向包含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美国华盛顿特区、纽约斯塔腾岛等许多地方的评析研究,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许多极富价值的见解。 著作介绍: 麦克哈格的主
46、要著作有出版于 1969 年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 1969), 1996 年出版的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 1998 年出版的拯救地球一书的主要作者。 背景: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Ian McHarg 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 McHarg 于 1969 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 设计结合自然: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是里程碑式的著作。首次提出了运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方法10 来规划和设计自然环境的观点。建立起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
47、,使景观设计师成为当时正处于萌芽阶段的环境运动的主动力量,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承担起二战后工业时代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 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 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J 西蒙兹 约翰 O西蒙兹是一名有远见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教育家和环境学家。他是早期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在当时也是最有影响力及知名度的设计师之一。 建于 1
48、951 年的美国匹兹堡市梅隆广场( Mellon Square)是西蒙兹的主要作品之一。 西蒙兹( John Ormsbee Simonds)是当代美国 “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 ”。学术思想集中反映在大地景观一部环境规划手册( Earthscape : 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一书中,研究方法与生态平衡的思想密切相关,研究对象和实践范围则包含了包括土地、空气、水、景观、噪声、运输的通道、有规划的社区、城市化、区域规划和动态保护在内的广泛领域。区域规划方面,他提出了 4 条标准,即: ( 1) 计划的用途是否宜人; ( 2) 能否在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建设; ( 3) 是不是一个好的邻居; ( 4) 能否提供适合各种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 他结合生态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 “绿道 ”和 “蓝道 ”概念,并在美国托里多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等案例中成功应用。 西蒙兹使得景观设计从单纯的关注植物,转向关注植物与人的关系。他开创了景观设计师向景观环境学家、城市设计师、区域规划师迁移的一场运动。丰富了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内涵。他开创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设计,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