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22717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卷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层次参考答案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6试卷 4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 层次)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 【解析】 “手工业合作社生产”对象为手工业,故 A项错误;“1954 年”对手工业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故 B项错误;“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定有序,故 C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不涉及商业及商业发展问题,故 D项错误。2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 1960年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故 A项错误;这一时期经济困难是“左”倾错误造成

2、的,故 B项正确;材料是要减缓工业发展速度,故 C项错误;没有强调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故 D项错误。3 【答案】C 【解析】农业的合作化是 19531956年,故 A项错误;人民公社是 1983年以后废除,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故 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是有利于工业建设的,故 D项错误。4 【答案】C 【解析】A 项表述与题目中“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无关,故 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党政机关等社会集团”无关,故 B项错误;C 项表述与题目中“关于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相符,故 C项正确;D 项表述与题目中“党政机关等社会集团消费” 、

3、“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不相符,故 D项错误。5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只有“农业总产值” ,看不出生产的效率,故 A项错误;材料中“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623%”并非比例日益失调,故 B项错误;注意材料中“1957 年” ,这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C项正确;D 项与材料中“工农业总产值”不符,没有直接涉及计划经济体制,故 D项错误。6 【答案】C 【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而不是农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故 A项错误;从上表可以看出农业

4、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表明工业化水平提高,不是畸形发展,故 B项错误;从上表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故 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与表格的内容说明工业化建设成就明显不符,故 D项错误。7 【答案】B 【解析】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 1949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历经十四年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已然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可能出现材料中“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的状况,故 A项错误;在 1950年前后,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才会出现材料中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经济举措,故 B项正确;在 1956年前后,中国大陆的农业合作化已基本完成且

5、工商业的改造已经接近完成,故 C项错误;1958 年前后据同理更不符合要求,故 D项错误。8 【答案】C 【解析】 “20世纪 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与史实不符合,故 A项错误;“1956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无法满足人们基本要求,故 B项错误;“1956 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50 年代生产力落后,而到了 80年代,基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保障,所以经济体制应

6、当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 C项正确;“1956 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强调了任何经济体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原理,没有强调公有制体制的问题,故 D项错误。9 【答案】D 【解析】依所学可知, “当初”指农业合作化,故 A项错误;依所学,19502 / 6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1956 年的农村生产合作社、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非回归原点,故 B项错误;依所学,农

7、业合作化、土地归公在当时是必要的,故 C项错误;依所学,1950 年分田分地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 1979年分田分地则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改善土地经营自主权,故 D项正确。10 【答案】A 【解析】一五计划时期建设得到苏联的大量援助,故 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才逐步建立起来,故 B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仍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故 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根据苏联的援助,预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故 D项错误。11 【答案】C 【解析】据时间“1961 年”可知仍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 A项错误;据材料“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

8、校”可知调整对象是整个北京高校不单指工业相关学校,故 B项错误;据所学 1961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结合“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撒销停办)”可知是调整高校规模以缓解经济困难,故 C项正确;材料主要调整学校的办校规模而不是高校的学科,故 D项错误。12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业乡镇企业是指在乡镇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不能够保证粮食价格也不能减轻政府补贴负担,故 A项错误;由材料“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可知单纯政府调控价格不仅不利于于价格提高还会增加政府补贴负担,以此需要让市场调

9、节,故 B项正确;据所学,对外开放的提出是 1978年,与材料时间“20 世纪 80年代后期”不符,故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与材料“20 世纪 80年代后期”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13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 “可以解雇”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 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 B项错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 C项正确;激发工人积极性,与材料中“必要时可以解雇”不符,没有涉及实行按

10、劳分配等措施,故 D项错误。14 【答案】D 【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 20世纪 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 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 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定价”体项了市场的作用,故 D项正确。15 【答案】A 【解析】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 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还是以宏观调控为主

11、,故 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 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 D项错误。16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84 年 10月 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表明这一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故 A项正确;根据所学,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于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 B项错误;独立自主,在建国之初就被奉为我国的外交方针,改革开放,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被提出,故 C项错误;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问题,在 1982年中共“十二大”就已经解决,故 D项错误。17 【答案】B 【解析】据所学 196

12、1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偏差,故 A项错误;据材料“有计划按比3 / 6例的规划和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第一条”都表明对计划经济忽视价值规律的反思,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 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中共十四大,故 D项错误。18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价格政策的转变,不能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 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调整价格政策,不能反映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调节,故

13、C项错误;从材料中制定价格双轨制到取消价格双轨制,再到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渐进性,故 D项正确。19 【答案】A 【解析】题干中“1980 年 10月 16日” ,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故 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应该是 1984年,故 B项错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在 21世纪初,故 C项错误;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不合史实,故 D项错误。20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 1985年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因而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故 A项正确

14、;材料措施是关于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 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关于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无关,故 C项错误;1984 年新中国启动城市经济体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21 【答案】D 【解析】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1954年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正确的时间顺序为,选择 D项符合题意。22 【答案】A 【解析】从 1986年纺织厂破产时的痛哭到 1995年的掌声,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

15、果,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 A项正确;个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故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 C项错误;从痛哭到掌声并不能反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故 D项错误。23 【答案】D 【解析】A 项开始于 198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项错误;B 项开始于199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项错误;C 项是 20时间五十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项错误;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引入市场调节后,解放国有企业生产力,出现企业利润增加,故 D项正确。24 【答案】B 【解析】A 项不

16、符合材料“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 “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故 A项错误;材料“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 “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 B项正确;C 项表述与题目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不相符,完全一致不符合史实,故 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南方谈话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D项错误。25 【答案】D 【解析】1956 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与

17、材料中“1979 年”不符,故 A项错误;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 1992年,与材料中“1979 年”不符,故 B项错误;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 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材料中“1979 年 11月”不符,故 C项错误;材料“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表明是理论突破,故 D项正确。26 【答案】A 【解析】 “1978年2002 年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变化是经济制度变化的结果,故 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2002 年”的图表的不4 / 6同所有制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前就已以存在,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

18、制的建立,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状态,故 C项错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平稳发展,故 D项错误。27 【答案】C 【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 1984年开始的,故 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对工业企业的保障进行改革,不是供给端的资源配置,故 B项错误;材料中实行“双轨制”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 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 21世纪,故 D项错误。28 【答案】A 【解析】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是在1990年,实际使用至 19

19、93年,1992 我国就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 A项正确;农业改革步伐放缓不合题意,故 B项错误;市场经济调控失灵不合题意,故 C项错误;浦东开发效果显著不合题意,故 D项错误。29 【答案】D 【解析】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不是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故 A项错误;中国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0年代就已经落实,故 C项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 D项正确。30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在我国已有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

20、%,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 99%”,故 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市场调节与国家配置的地位问题,故 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了多重内容:商品体系、金融体系、科技体系、劳动力体系等等诸多方面,我国还只是建立商品市场体系的框架而已,故 C项错误;题干与总体小康关系不大,故 D项错误。31 【答案】D 【解析】 “欧盟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已有超越美国的趋势” ,与二战后历史现实不符,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故 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关键,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 2000年以后,我国与世界一些主要的经济体贸易量都有迅速的增长,结合所学,主

21、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较好地融入世界,故 D项正确。32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故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非民主制度,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非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错误,由材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 、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法律为改革提供了保障,故正确;选择 B项符合题意。33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停用牛奶供应证” 、 “停用侨汇券” 、 “停用糖票” 、 “停用肉票

22、、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 、 “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商品流通走向市场化,故 A项正确;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 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非分配制度,故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富国、强国的改革目标,故 D项错误。34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1992 年后” ,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打破计划经济束缚,促进了材料国民经济的增长,故 A项正确;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 B项错误;C 项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 C

23、项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D项错误。35 【答案】B 【解析】停止福利住房制度与社会公平没有关系,故 A项错误;福利住房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计划经济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5 / 6国务院对此进行了改革,即这次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故 B项正确;摆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如果只是通过停止福利住房制度就推断出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属于过度推论,故 C项错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 D项错误。36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农业经济总量比重下降而非总量下降

24、,故 A项错误;工业比重维持在一定水平,持续发展,故 B项错误;服务业在 80年代等一定时期徘徊不前,故C项错误;农业经济总量比大体呈现下降趋势,工业比维持在一定水平,服务业总体上升,体现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故 D项正确。37 【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非城市来帮扶农村,故 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城乡收入变化趋势,不仅仅只是城市,故 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可支配收入多元化,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完善,故 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内城乡收入情况,故 D项错误。38 【答案】A 【解析】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政府用宪法的形式来确

25、保,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故 A项正确;题干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主要涉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不是宪法的改革,故 B项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故 C项错误;题干主要表明用宪法修正案来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故 D项错误。39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的名称的变化,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目要求,故 A项错误;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名称的变化,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故 C项错误;“国营经济”修改为

26、“国有经济” ,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故 D项正确。40 【答案】C 【解析】依所学,1988 年海南成为国家经济特区,因此得益于海南特殊的经济政策,而非特殊的地理优势,故 A项错误;据材料“冯仑、潘石屹等 6个年轻人凑足了 3万块钱,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可知万通集团是私营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故 B项错误;据材料“十万人才下海南,在海南开始了创业,万通集团”结合所学可知,1988 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故 C项正确;依所学,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故 D项错误。41 【答案】(1)“政策”:给广东的

27、对外经济活动较多自主权;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设立经济特区。(2 分) 重要意义: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 分) (2)时代背景: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1 分);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任意一点,给 1分)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任意两点,4 分)【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 ,由材料“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

28、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及邓小平批准这一政策,说明该政策是给广东的对外经济活动较多自主权;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设立经济特区。第二小问重要意义,结合史实可知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2)第一小问时代背景,联系材料中时间“1992 年”可知此时期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6 / 6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联系材料中时间“2001 年”可知此时期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二小问重要作用,结合史实可知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推

29、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42 【答案】(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2 分)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分)。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2分) (2)以 1992年为界。依据:经济改革的角度(1 分)。 史实: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1 分) 以 2001年为界。依据:对外开放的角度。(1 分) 史实: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1分)【解析】(1)第一小问开展,结合所学可知是“一五”计划;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内因上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巩固国防的需要,外因上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等方面来回答。 (2)结合所学可知,选择以 1992年为界是从经济改革的角度来划分,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选择以 2001年为界则是从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