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桐子 原料 林可持续培育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山桐子 ( Idesia polycarpa),又名 水冬瓜、椅桐、水冬桐、丰霜红、椅树、油萄葡 等 , 属 大风子科 ( 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 ( Idesia Maxim.) 。 落叶乔木 , 阳性树种, 树高 10 15米 , 花单性,雌雄异株 ;具有 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可耐 -14 低温和 40 高温, 最 适宜土壤 pH 为 6.5 7.5。该树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 淮河流域以南地区, 如 四川、湖南、湖北、 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贵州等 。 山桐子一般 5年左右挂果, 果 实为红色串状
2、浆果,秋季叶落后,成熟果实仍 宿存 树 枝上 。山桐子具有速生、果实丰产的特点,单株鲜果产量可达 50公斤。 山桐子 果实、种子和果肉 均 含油, 含油量 分别为 20% 32、22% 32、 33% 44%, 是 我国 重要的 油料原料树种 。 第二条 为指导和规范山桐子 原料 林的培育,保障木本油料 原料 的 可持续供应,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培育 山桐子原料林 活动的全过程,也适用于评估 山桐子原料林 培育参与者的相关活动。企业、林场等造林实体 及个体农户 的山桐子培育活动可 参照执行。 第三条 山桐子原料 林 培育活动应遵循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各项原
3、则及要求 。 第二章 前期准备 第四条 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应在遵循辖区社会经济2 发展规划基础上,纳入本地区林业发展规划,并相应开展野生山桐子资源的调查、保护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企业、林业局、林场及个体等)的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均应根据本地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并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应包括培育目标、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总体布局、营林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和环境保护措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综合利用措施、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前,均应根据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年度
4、施工作业设计,严格按年度施工作业设计开展活动。同时应根据实际作业情况,适时修订和优化实施方案。 第 三 章 苗木生产 第 七 条 为确保 山桐子原料林 的品质和可持续经营利用,应特别 重视山桐子原料林良种选育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作基础不断优化种质 资源,积极推广使 用 产量高、抗逆性 强 、适应性强的 品种 。 第 八 条 为了促进山桐子原料林早结实和确保产籽量,山桐子原料林宜采用植苗造林。种 苗繁育及经营严格实行良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应获得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林木种子(苗木)生产及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 山桐子原料林 的 种苗 生产及经营。用于 种苗 生产的繁殖材
5、料,必须具有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实行3 定点采种 或采穗 ,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从源头上把好育苗质量关。 第 九 条 为满足 山桐子原料林 基地对优良 苗木 的需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种苗繁育和供应。出圃造林的苗木 应 达到 附件 I 中 规定的、级苗木标准。 第 十 条 育苗单位的育 苗圃地宜选择交通方便、地 势平坦、光照充足、有灌溉条件 和良好排水条件、 靠近造林地 具有一定肥力的轻质壤土或轻黏质壤土 地段。 第 十一 条 山桐子育苗 以 播种 、扦插和嫁接 等 3种方式 为主 。 由于山桐子为雌雄异株,为 提高 林木 结实 量,应在造林时合理配
6、置 雌、雄株比例。由于目前 在生产上 仅嫁接育苗 苗木 能分出雌雄株 ,因此提倡 开展 嫁接 育苗 。 播种育苗: 播种以春播为主,并应实时早播。 播种前 需 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1)用 0.3% 0.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浸泡 4小时,浸泡温度 25左右, 并通过 机械摩擦 搓去 种子 表面油脂和蜡质层 。 (2)用 200mg/L GA3(赤霉素 )溶液浸泡 种子 8 小时 。(3)25气温下, 30温水浸种 16 小时。 催芽后将种子按照每公顷 播种 15.0 22.5kg 种子量,将种子与细沙按 1: 3 5 比例拌均 。 苗床为高床, 宽 1m,高 0.25m,步道 0.25m 宽
7、。 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条距 30cm 左右,播种沟深 2cm,播种后先 覆细沙土 0.5 1cm,再用 稻草 覆盖 。 覆盖物应在种子发芽后 选择 多云、阴天 气候条件 或傍晚 及时揭去 , 放在行间 对苗木适度遮荫 ,于幼苗生长健壮后全部撤除。 幼苗长出 3 4 片真叶 后 10 20 天进行 间苗和定苗。 4 扦插育苗 : 以春季根插为主。 根 插 基质 或土壤应保水 并保持通透。 插床为高床,床面高于地面 10cm左右。 苗床做好后用1%福尔马林液喷洒消毒。 繁殖材料 主要 来源于 2 3年生 实生苗的根段,长 10cm、 直径 0.5 3cm。 用 100mg/L ABT生根粉浸泡 半
8、小时 后 插入 基质 或 土壤, 扦插深度为 2/3插穗长 。 株行距为 15cm 20cm左右, 扦插后立即浇透水 1次,并在床面搭建拱高 60cm的黑色拱棚,保持温度在 30以下,棚内相对湿度 80%左右, 约 80天出苗稳定后打开拱棚 并除萌 。 嫁接 育苗: 一般采用劈接法 在春季 进行 。即 选用 1年生、生长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 ,留高 6 12cm, 接穗 从 母树树冠中、上部 1 2年生枝条 上截取 , 每穗带 有 3 4个 饱满 芽。 嫁接时应注意雌树和雄树分别嫁接, 做好标记, 雌树育苗数量约为雄树 8倍。 第 十二 条 苗圃地管理。 ( 1) 灌溉 及排水: 播种前 、
9、扦插后 、苗木出齐 后 、 追肥后及土壤墒情差时 ,应 顺高床步道 进行侧方灌溉 , 并且 每 次灌溉应浇透 ; 苗木怕涝, 在整个育苗期间应注意排水 。 ( 2) 施肥: 5 7月生长高峰 期 应 结合 松土除草,每隔半 个月施 1次肥 ,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肥、钾肥为主 ,施后 需 用清水淋苗 。 ( 3) 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虫害包括叶斑病、锈病、云斑天牛、蝼蛄或蛴螬等,防治方法 见附件 2。 为防止苗木锈病发生,苗圃地内及周围不应有易感锈病的植物。(注:锈病是山桐子多发病害,常见易感锈病的植物主要有海棠、木瓜、山楂、棠梨、贴梗海棠、梨、桧柏、铅笔柏、龙柏、圆柏等 。 ) 5 第
10、 十 三 条 苗木 培育 1 2年后 , 可 出圃造林。 出圃 后 的苗木 ,不宜长时间存放,应在栽植当天 运输到栽植地,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苗木运输时注意不要相互挤压,保护上层枝,防止枝条折断。运苗时,需事先采取根系蘸泥浆、裹湿草帘等苗木保水措施,以保持根系活力。 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须 实施临时假植。 第 十 四 条 各育苗单位均应建立健全种苗档 案,做到每一批种子、苗木和穗条的品种,母树结实情况,繁殖生产过程清楚,有据可查,有凭可依。 第 四 章 造 林 第 十 五 条 造林地选择。 为做到适地适树, 山桐子 原料林造林 宜选择 坡度 25 低山 半阳坡或阳坡 、 土层 较为 深厚
11、 、排水良好 的 地区。 造林地类 包括荒山荒地、疏林地、 退耕还林地、采伐迹地、未规划的林业用地以及盐度低于 3的平原地 等。 第 十 六 条 整地。 山桐子造林一般采取带状梯田或穴状整地方式 。整地前应 进行造林地清理,山顶保留原生植被或栽植其它常绿树种 。 其中 带状 梯田 整地, 适合于 山 坡地, 沿 山体 等高线进行, 带宽 约 6 米, 带长据地形而定, 以成林后小型抚育机具能进入林地为宜。 坡体较长可 每水平距离 30 米保留 5 米以上 自然植被带,以提高林地水土保持能力 。 穴状整地, 适合于平原地 区 及梯田地上造林。 穴的规格根据苗木规格来定,以 保证 根系舒展 为前提
12、 。整地需在造林前 3 个月完成。 第 十 七 条 造林时间。 以山桐子苗木落叶后为宜, 根据地6 区差异 可 在 11 月份 至 次年 3 月份 , 栽植时间宜选择阴天或雨后。 第 十 八 条 造林密度。 应依照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 立地 条件较好的情况 下 每亩 55 株 左右 较为适宜(株行距3m 4m),相反 可适当密植 。 第 十 九 条 施 基肥。造林前应施足基肥,施肥时间应结合挖穴回土工序进行, 基肥以农家肥 ( 有机肥) 为好 , 并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肥数量。基肥应与一定量的表土混合均匀 后 施入种植穴中,表面盖土,避免肥力流失。 第 二十 条 栽植。栽植时 如为裸根
13、苗,应采取蘸泥浆、生根粉等措施。栽植时 应做到栽正、 栽紧、 舒根、不吊空、不窝根,将苗木周围的土由边缘向中心踩实。栽植后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土壤干燥,应将枯枝落叶或割下 的灌 草覆盖于栽植坑面。 栽植时,应注意授粉树的配置,一般 8 株雌树环绕 1 株雄树栽植。或全部栽植雌树,另辟雄树园地生产花粉,以人工授粉方式 保证雌树均匀授粉。若为实生苗造林应在原料林开花结果后按照上述雌雄株比例进行高接换头。 第 二十一 条 混交和间作。 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 景观建设 和 提高收益,连片 1000 亩以上林地提倡与其它常绿树种(如 杉木、马尾松等 )及非 易感锈病 树种 实施块状混交, 鼓励
14、林分郁闭前 林间套种 、间作非 易感 锈病寄主 绿肥 、 中 药 材、牧 草等。 第 二十 二 条 基础设施。 为实现山桐子原料林稳产高产、原料可持续供应及便于果实采摘、收获和运输,各造林单位应7 重视开展山桐子原料林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相应道路网、水利灌溉系统等。 第 二十 三 条 补植。 造林后应重视加强造林地管护,确保苗木成活率。 造林 1 年后 成活率低于 90%应 补植 。 第 五 章 经营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 四 条 松土 、 扩穴 和 除草 。 造林后,每年均应进行松土、扩穴 和除草 等抚育管理措施 。松土和扩穴在春季进行,穴 直径至少为树冠投影直径 , 作业时要注意 幼树保护
15、,做到 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 除草一年 1 2 次 , 可在 5 6 月或 8 9 月 进行 ,以 树冠下局部除草 方式为主 ,范围 以不影响幼树生长为原则 。 梯田埂上着生的 植被 在不影响山桐子生长的情况下尽量保留, 以 提高 林地 生物多样性 和 有利于水土保持 。 第二十 五 条 灌溉与施肥 。 造林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 应 在旱季 灌溉 2 3 次 (同时需注意 雨季 及时排水)。 施肥 应在生长初期和速生前期进行 。 施肥量 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植株生长需求等因素确定 , 提倡开展测土配方 施肥 ,建议施长效缓释 肥。 第二十六条 树体管理。为 确保山桐子结实量,应加强山
16、桐子树体管理, 最终形成 疏散分层型树体形状, 即每个单株 为 7 9 个主枝,分 2 3 层排布。树体管理从苗木栽植后 即可开展 。第 1 步:在主干 距地 60 80cm 处 进行短截;第 2 步:在 3 4个不同方位饱满芽的上方进行刻芽 (即在芽上方用 刀直切皮部,深度为韧皮部 )。第 2 年冬季,刻 芽处已 形成的第一层主枝,在8 第一层主枝 上方 中心干 延长枝中部饱满芽处 进行短截, 除主枝外, 其他枝条 进行 短截或拉平, 以培养辅养枝;第 3 年冬季在中心干 第一层主枝 上方 40 60cm 之间, 不同方向 选留 2 3 个一年生枝做为第二层主枝, 饱满芽处短截;从 第一层
17、主枝的每个枝条上, 选留 1 2 个侧枝,疏除直立旺长枝条, 短截或缓放平斜枝 ;从第三年开始,中心干不再短截。 第 4 年冬季, 在第二层主枝上方, 选留 1 2 个一年生枝做第三层主枝,饱满芽处进行短截 。 2 3 年生辅养枝继续甩放,一年生枝则采取去强(枝)留弱(枝)、去直(枝)留平(枝)的原则 处理,促使提早形成花芽。 5 年后,树体进入盛果期,应 及时疏除过密枝、病虫枝、下垂枝、平行枝、轮 生枝、徒长枝、竞争枝等, 促进果实 良好发育。 第二十 七 条 病虫害防治。 山 桐子常见的病害有 根腐病、炭疽病、 白粉病、锈病、煤污病 等, 常见的虫害有黑翅土白蚁、蛴螬、云斑天牛等 ,具体的
18、防治措施参见 附件 2。 第 六 章 收获与储藏 第 二十 八 条 收获。 一般在 10 11 月, 山桐子 果皮由绿色变为 红色时 即可采摘 。要防止掠青,同时为避免鸟类啄取,也要适时采摘,采摘时要防止 对树体 的 伤害。 第二十 九 条 储藏。 山桐子果实 宜在通风阴凉处摊 开 储藏 ,忌堆放过厚造成霉变,提倡随采随用 。 9 附 件 1 山桐子苗 木 等级对应表 苗 木 种 类 苗 龄 苗 木 等 级 综合控制指标 级 苗 级 苗 地径 cm 苗高 cm 根 系 地 径 cm 苗 高 cm 根 系 长度 cm 5cm长 级侧根数 长度 cm 5cm长 级侧根数 播种苗及 扦插苗 1-0
19、1.2 75 35-40 6 0.8-1.2 50-75 25-35 4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 82%以上, 无损伤。 2-0 3.0 120 80-120 9 2.4-3.0 80-120 60-80 7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 82%以上,无损伤。 嫁接苗 1( 2) -0 2.5 120 50-80 7 2.0-2.5 100-120 30-50 5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 82%以上,无损伤。 10 附 件 2 山桐子常 见 病 虫害治理方案 表 害类 名 称 特 征 治 理 方 案 病害 根腐病 主要发生
20、在山桐子栽种后的第一个春夏季气温升高时 ,集中在 3-5 月,病情轻时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重时造成根部腐烂变黑甚至坏死,叶片脱落,病株枯死。 造林前 对 山桐子苗的残根断根进行修剪,并用 创可涂对根部伤口涂抹;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使用 55%多菌灵 1.5 克,或 75%五氯硝基苯 3 克,翻入土中;如有积水,则在山桐子植株 附近 70 公分处清沟沥水。造林后如遇发病,采用 40%敌克松 1000 倍或 80%乙基硫代磺酸乙酯 乳油 1500 倍灌根。 炭疽病 受害叶片上产生坏死病斑,开始较小,后迅速扩展,浅褐色至暗褐色,形状大多不规则, 有 时 能使叶片大部或全
21、部枯死脱落;病斑上有时出现不明显轮纹,黑色子实体顺轮纹形成,高湿度下出现淡红色至桔红色分生孢子堆。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症状。 发病时喷施 75%的 甲基 硫菌灵 1500 倍液,或 50%的多菌灵 5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 500 倍液,每隔 7 至 10天喷洒一次,连续 2 至 3 次。 白粉病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班,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 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秋后病斑上出现黑褐色颗粒状的闭囊壳。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
22、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秋冬季节,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修剪后及春季发芽前喷布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植株翌春展叶后,每隔半月喷施 1 次保护剂,连续三次,巩固预防效果。可供使用的保护剂有: 50%硫悬浮剂 500800 倍液、45%石硫合剂 结晶 300 倍液、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75%百菌清 500 倍液、 70%代森锰锌 400 倍液。 锈 病 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病害初起时,在叶片背面产生 桔黄色点状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桔黄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入秋后,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应处产生棕褐色冬孢子堆 。 严重发病时,叶片背面布满黄粉,影响光合作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严重时甚至死苗。 预防时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15000 倍、 65%代森锌 500 倍液、敌诱钠 200 倍液喷雾,每隔 15 天喷一次;发病时喷洒 1:1:125170 波尔多液一次,以后用 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煤污病 病害先在叶片正 面沿主脉产生,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面布满黑色煤尘状物。病菌的菌丝体覆盖叶表,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养护管理上做到适当修剪,清除杂草,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药剂防治时单用 70%百菌清 700 倍